? 元宵節已經八點,有風比較冷,我們帶著兩歲半的孩子開著車看煙花。沒有目的去哪里看,有花便觀賞,'沒花便聊天。對于孩子來說今年是第一次看煙花,我們比賽誰先發現煙花。他的小眼瞪得圓圓的,眼睛盯得緊。“媽媽,花”高興得在車里要蹦起來,奈何車內空間有限,無法施展。“是啊,看這個煙花真漂亮,像一條長龍。洋洋你覺得呢?”
? “像小蟲子”洋洋激動得說。
? “媽媽又發現了一個煙花,像很多仙女在散花”今天的我也格外的興奮。
? 走了一陣,好久沒有看到放煙花的。洋洋姑父說現在放煙花的少多了,我回憶起小時候看煙花的情景。雖然生活不富裕,家家都會想著買幾桶花,村里集中一個地方,放花、看花。我印象最深的是每年都會放拉拉鞭。前面一個人邊跑邊拉鞭,后面的鞭炮長長的,看鞭的隊伍更長。于是變成了一群人追趕著噼噼啪啪的鞭炮。小孩的笑聲、鞭爆的劈叭叭聲、大人吆喝自己的孩子注意安全的聲音,雜糅在一起,組成了元宵節特別的交響樂。
? “媽媽,這是什么呢?”洋洋打斷了我的回憶。
? 姑姑高興得說:“這是竄天猴”
? 洋洋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可愛模樣又展現出來了:“為什么呢?”
? “你看他是不是很快,嗖的升到天空中啦,所以叫竄。”我開啟百科全書模式。
“你看他像不像動物園的猴子啊,速度很快。”姑姑補充道。
“它又是朝向天空飛,所以叫竄天猴”洋洋姑父接著笑呵呵得說。
? “漢子的魅力就在此,每一個字都很形象、傳神”作為一位語文老師我的確深有感悟。在課堂上帶著小學生品讀課文,總是從最基本的字詞來體會,一字傳神。
? 天色已晚,這是于娃第一次過得有意義的元宵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