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病吧”
“就你,算了吧”
“你有什么資格”
? 這些包庇于玩笑的不經意,它像是隱形的施暴者,給人以酷刑,伴隨著與日俱增陰郁,在每個微笑歡愉里暗流涌動,在每個春花秋月里,隱匿、喘息。
正是這些傷疤,面對生活的種種,盡管我有很多想法看法,卻很少直接表達;盡管我內心風起云涌,卻依然會顧慮。這些語言暴力,不是玻璃心能搪塞的。
我的一個朋友,印象很傻很直率,笑點極低為人善良,也值得被愛。時隔兩三年,而后我們的再次相見,我驚訝于她的變得美艷精致,只是冷靜、成熟沒了印象里的靈氣。她說,她在與前男友相處的那段日子里,走路的時候會聽到背后放大聲“長的這么丑怎么配的上××”,而后接踵而至被猜忌被孤立。她說她現在雖脫離那個圈子,沒脫離的是自卑。她覺得自己丑就學著化妝打扮,她覺得自己胖(其實很瘦)整日節食,可是她是個經常低血糖的女孩子啊。而現在她變得的更好了卻依然陷入無休止的自卑里。
? 我心疼她的處境,我痛恨那些長舌之人。而我呢,我們呢。又何曾不是如此,這根刺,它可能促使我改變,卻也讓我變得不是自己變得怯于周遭,絕望無助。
? 或多或少的,見過很多被輕易否定被嘲諷的人,比如明星被黑被批,比如學生比如醫生,能自愈的也還好,而不能的,或是自卑,或是自殺。
? 我們可以玩笑,也需要“謹”言,我們嘴里含著一塊糖,那些“錦”言,它一定很甜的。
? 望在每一個你都是獨一無二的你,對生活飽有熱情,對世界飽有渴望,無論做什么,你都是那些只會說風涼話的先行者,你都是有分寸懂尊重懂贊許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