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終于重新拾起球拍,和球友對拉,居然比疫情前進步不少,基本上經常可以打出相持多拍的局面,不是還打出一些制勝分,連我自己也都有點驚呆了。
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感覺有點玄學。
近期聽了一個播客節目,播主也喜歡網球,談到一點,關于是腦子打球還是身體打球,我想答案可能在其中。
播主說到,打球開始可能是用腦子打球,需要去記憶很多的動作規范,但是真正打開了一定是用身體在打球。
我也有同樣的感觸。
剛開始打球所謂的用腦子打球,更多的是用腦子在提示身體動作,畢竟標準的網球擊球動作對擊球的穩定性、力量、角度的影響都太大了;但是到了一定階段,擊球動作可以不用腦子驅動而是用身體記憶去驅動,但是在和對方來回擊球博弈的過程中,會更多用到腦子去思考,而且是瞬間思考。是不是應對對方擊球的不同場景,連腳步也可能會記憶呢。
我想我現在還是處在用腦子擊球和身體擊球的進階階段,這個階段的特點就是,昨天看似技術動作上了臺階,稍微懈怠練習,可能就會退回到原來的臺階。要想真正再一個臺階站穩,還是需要重復的練習和對拉。
不過,能夠有上一個臺階的體驗,已經十分興奮,我和球友都有一種,為了這流暢的對拉之前一年多近兩年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繼續努力加油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