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都做過什么好事?”
“扶老太太過馬路、地鐵上讓座、幫助迷路的小孩、捐錢、做義工......”
“怎么都沒聽你說過?”
“這只是生活中的日常,沒有大肆宣揚的必要吧?”
“因為你看起來沒有那么善良的樣子。”
“我為什么要向全世界展示我的善良?”
01
對,有沒有一種感覺,我們總是需要靠展示融入一個大染缸。情侶展示他們的恩愛、父母展示他們的開明、員工展示他的才能,就連一個普通的小孩也需要展示自己的聰明。
但是作為一個普通人,既沒有對象陪我秀恩愛,自己一個人生不出孩子,身為一個基層員工,似乎也不具備特別了不起的才能,更過了當小孩的年齡。
這樣普通如我的平凡人,仔細想了想,真的不具備可以展示的東西,可世人卻指著你,告訴你,你必須讓他們看見你的人性和善良。
所以在公交車上,你得在所有人的目光底下讓座,小朋友在你面前跌倒,你得扶起他,避免他號啕大哭,引來整個公園對你冷漠的指責。
當大眾指責一個人的不善良,是不會去想到他的苦衷,更會抹滅他之前做過的好事。有句話說得好,好人做錯一件事就成了壞人,壞人做一件好事就成了好人,這個理論表面得很膚淺。
除了現實生活,在網絡上也一樣。
之前看過一個目的為抵制網絡語言暴力的視頻,視頻里請來了幾十位普通人扮演網友,兩女一男作為實驗對象。
男的渾身刺青,坐在黑漆漆的舞臺上,面對觀眾席的陌生人群,笑容可掬的介紹自己,后來他收到的全是壞人、黑社會、古惑仔之類的評價。可他真實的身份是個刺青師父,平常有空都會到孤兒院做義工,陪小孩玩游戲,說到這,他身后的大熒幕突然亮起來,上面是一張他和孩子們的照片,大家都笑得很幸福。
那兩個女孩,一個穿著性感出場,一個則穿上角色扮演的動漫服裝,她們收到的評價也都是負面的,說她們不正經、做夜場、圈子亂、隨便啪等等,當她們緩緩說出自己的職業,現場安靜了下來。
性感的美女是個護士,平常工作日夜顛倒,喜歡的服飾裝扮經常被人誤會是夜場小姐,動漫女孩是個音樂老師,在學校里負責教小朋友唱歌和彈鋼琴,業余愛好便是角色扮演。
02
在后續的訪談中,他們一一道出自己的親身感受,認為那些話無論在網絡還是現實,都能對人造成相等的傷害,并且真切的呼吁大家抵制網絡語言暴力。
在孤兒院做義工的男人,照顧病人的護士小姐,培養小朋友的音樂老師,他們的工作其實已經和善良扯上了關系,可他們為什么在下班后的生活遭受世界的惡意呢?
因為他們沒有展示他們的善良,而正好他們的外表不善良,所以人們懷揣著一份自以為的正義和三觀來把他們歸類。
其實人們想看見的是什么呢?是每個人爭先恐后的為自己的善良發朋友圈,還是每個人都把自己的職業和做過的好事都寫在一塊板然后掛在脖子上?
說不定,正是他們不想讓座,又不想被犧牲,所以才把手指頭指向別人,其他人看見出現了替死鬼,便緊隨著附和,成功放大了別人的不善良,也隱藏了自己的罪惡感,損人利己。
善良,并不需要像慈善家那樣捐幾個億再上鏡頭,亦不需要跳下水救人救得命都丟了再上報道,善良很簡單,不隨手丟垃圾就算得上善良了,我們都辦得到。
你的善良增添了你的責任心,讓你開心,硬要向世界展示,你所謂的善良就會變了味。
我是深夜出沒的小理,轉載歡迎簡信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