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主編,你好嘢!(學會寫作)書評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一)

余每觀才士之所作,竊有以得其用心。夫其放言遣辭,良多變矣。妍蚩好惡,可得而言;每自屬文,尤見其情。恒患意不稱物,文不逮意。蓋非知之難,能之難也。(陸機《文賦》)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我每次看到有才之士的創作。

私自以為懂得了他們寫作的甘苦用心。

他們造句遣詞,確實是變化多端的了。

不過文章的美丑好壞,還是可以用言辭表述的。

我自己每次作文,更是體會到其中甘苦的情形。

總是害怕所要表達的意思與所表現的事物不能相稱。

寫出的文辭不能切合構思時的立意。

這不是懂得道理的困難,而是付諸實踐時能力上(達不到)的困難啊。

(二)

南朝劉勰在(文心雕龍)里面寫道:“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闕之下”,神思之謂也。

文之思也,其神遠矣。

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

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

眉睫之前,卷舒風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

夫神思方運,萬涂競萌,規矩虛位,刻鏤無形。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

我才之多少,將與風云而并驅矣。

方其搦翰(注:執筆),氣倍辭前,暨(注:及)乎篇成,半折心始。

何則?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實而難巧也。

以上一段話意思是說: “身體居留在江海邊上,心神卻系念著朝廷。”

這里說的就是想象。

寫作的構思,它的想象往往飛向遙遠的地方。

所以作家默默地凝神思考時,他就會想象到千年之前的生活。

悄悄地改變面部表情時,他的眼睛似乎看見了萬里之外的情景。

他吟詠文章時,好像聽到了珠圓玉潤的悅耳聲音。

眼睛閃動時,就出現了風云變幻的景色。

這不是構思所造成的么?

作家開始構思的時候,無數的意念都涌上心頭。

要給抽象的意念以合乎規矩的內容。

要在尚未定形的文思中刻鏤形像。

作家一想到登山,胸中便充滿了山色。

一想到觀海,心里就騰涌起海景。

本人的全部才力,都隨著風云變幻而任意馳騁。

在剛執筆時,旺盛的氣勢超過了文辭。

等到文章寫成,比起開始時卻要打個對折。

為什么會這樣?

文思憑空想象,往往設想奇特。

語言實實在在,難以運用得巧妙。

這樣的二段文字在我看完下面這本(學會寫作)的書后,突然想起來了。

古人對寫作可謂是研究深厚。

今天的文化人寫文章已經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各種自媒體的出現也應運而生了各種老師和教寫作的書。

國外出名的就是(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而國內寫得比較中肯,實用的就是這一本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三)

作者是(中) 劉楊

2017年9月由九州出版社出版發行。

副標題: 成為真正會表達的人

272頁。有點厚。42元人民幣。物超所值。平裝。

此書內容簡單介紹:

1,寫作是通向未來影響力的決定性因素。7步方法,18種模板,50個寫作問答,讓你成為真正會表達的人。

2,7步方法:讓你從提筆就怕、無從下筆到能夠持續寫下去。

快速熱身、積累素材、掌握敘述方法、把握邏輯、錘煉語言、寫作套路、適應新媒體寫作。

3,這本書你既可以從頭到尾按照線性閱讀,一步步掌握寫作需要的技與道。

4,這本書也可以用來快速查缺補漏,針對自己的薄弱環節重點突擊。

5,書里還提供了18個寫作模板、50個關于寫作的Q&A,方便每個人“對癥下藥”。

6,這是一本讓你從什么都不會寫?不知道寫什么?蛻變成可以持續寫下去的書。

7,成為一個真正會表達的人,用寫作收獲個人的影響力。

8,寫作是當下大眾自我學習的一個熱門主題。

9,寫作已經被許多人看做是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

10,寫作是傳遞價值觀、樹立個人品牌、溝通等重要的手段。

(三)

作者劉楊(劉主編),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碩士,清華大學—麻省理工大學國際MBA,十年媒體從業經驗。

創辦互聯作者有十年媒體從事經驗,創辦互聯網教育品牌“主編課堂”和糖豆學院。

教授寫作方法,累計培養學員近10萬名。

已輔導學員出版圖書多本,承接多家企業廣告宣傳和新媒體運營工作。

已出版《你和成功只差一個真相》《從0到估值1000萬》等書。

此書目錄:

自 序 關于打開這本書的正確方式

第一章 寫作熱身

第 1 節 寫作到底是怎么回事?

第 2 節 寫作到底有什么用?

第 3 節 你寫的東西有人看嗎?

第 4 節 克服寫作四大難題

第 5 節 學好寫作,走遍天下都不怕

第二章 積累素材

第 1 節 感受法積累素材

第 2 節 采訪法積累素材

第 3 節 筆記法積累素材

第 4 節 利用網絡快速積累素材

第三章 掌握文章的敘述方法

第 1 節 故事敘述法

第 2 節 金字塔式敘述方法

第 3 節 腦洞大開式敘述方法

第四章 行文的邏輯

第 1 節 把重要的話放在開頭說

第 2 節 讓松散的材料連貫起來

第 3 節 把孤立的內容變成整體

第 4 節 讓所有的鋪墊為結尾服務

第五章 錘煉語言

第 1 節 語言的三層結構

第 2 節 每一句話都不應該是多余的

第 3 節 細節大過天

第 4 節 學會寫對話,你就贏了一半

第 5 節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

第六章 模板寫作法

第 1 節 有模板,寫作不難

附:18個公文寫作模板速查手冊

第 2 節 會模仿,一切簡單

第 3 節 講故事的方法,一只手數得過來

附:五個吸引人的情節套路

第七章 新媒體寫作

第 1 節 八個關鍵詞講清楚什么是新媒體寫作

第 2 節 找話題的四種方法

第 3 節 三種方法快速了解文章效果

第 4 節 如何保護新媒體寫作的版權

第 5 節 靠寫作養活自己,不是夢

附錄一 寫作基礎 50 問

附錄二 寫作——一塊重要的人生拼圖

后 記 靠寫作獲得自由,你也可以做得到


圖片發自簡書App

(四)

此書部分精彩內容劇透:

“翻翻近年來教寫作的書,動輒幾十條目錄、幾百種方法,我想要是曹植能活到今天,可能還沒等到被殺,就已經先急死了。

現代新媒體寫作的方式是七步寫作速成法。即:

1.調整心態;

2.準備資料;

3.找到敘述方法;

4.理順邏輯;

5.選好語言;

6.模仿套路;

7.適應新媒體。

根據上面的七個步驟分七章逐一討論。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一、寫作熱身

需要解決三個問題、克服四大難題、明確四個方向。具體來說就是:

三個問題:寫作到底是怎么回事?

寫作到底有什么用?

你寫的東西是否有人看?

答案分別是:寫作是把想法變成語言,再把語言變成文字的過程,即寫你所想。

寫作有五大目標:記錄、表態、抒情、說明、應用。

傾訴是非常普遍的寫作動機,而賺錢只是副產品。

有沒有人看就看你寫給誰?

是個人寫作還是公眾寫作?

有個性的公眾寫作將是未來寫作的趨勢。

寫作三大屬性:技能、工具、興趣愛好。三大屬性對應四個方向,

寫作四個方向:自我表達、品牌塑造、虛構寫作、寫作療愈。


圖片發自簡書App

二、積累素材

積累素材的四種方法:感受法、采訪法、筆記法、網絡法。

感受法:直接素材(眼、耳、鼻、舌、身、意)。

間接素材(讀書筆記、查找資料)。

最容易積累也最容易忽略的是,親身感受獲得的素材,因此需要對身體的六個部位進行專門的訓練。

采訪法:準備模塊(采訪清單檢查法)。

采訪模塊(觀察細節、采訪挖掘)。

整理模塊(采訪錄音整理、筆記整理、核查,內容準確性、前后比對、相關資料)。

筆記法:日常筆記(隨時隨地法)。

讀書筆記(摘要法、感觸法【三欄筆記,內容、摘要、感悟】、延展法)。

網絡法:搜索引擎(知識素材、意見及趨勢);內容大數據。

三、敘述方法

三種敘述方法:故事敘述法、金字塔式敘述法、腦洞大開式敘述法。

四、行文邏輯

行文的四種邏輯:開頭、結尾、材料連貫、內容整體。

開頭

核心原則:重要的話放在開頭說。

開頭方法:故事開頭(最吸引讀者注意力的方法)

一、根據文章主旨構思一個故事。

二、在200字內把故事講完整。

三、點明故事與文章的關聯。

總結開頭(先結論后原因,先全局后細節,先結果后過程)。

懸疑開頭(一、百年孤獨式懸疑開頭;二、故意營造不合情理的場面;三、提出疑問造成懸疑)。

自然敘述(人稱模板;托物言志;對話模板)

材料連貫

常見方法:列提綱法。

保證文章布局連貫。

四種連貫性:語意連貫、結構連貫、形式連貫、引用連貫。

長篇文章的練習方法:通讀法、提綱法、修改法。

內容整體

內容三要:要圍繞中心(圍繞中心論點;圍繞中心材料組合)。

要統一(觀點統一;主題統一;文風統一)。

要配套(從邏輯到邏輯結構;前后呼應)

內容四癥狀:局部腫脹(反腫脹:開頭20%,故事發展30%,結尾10%,感慨20%,反思20%)。

顧此失彼(核心觀點練習法:界定概念、破題、歸納、結論)。

理所當然、跑題萬里(跑題對照表:核對中心詞、核對重點、核對主旨、核對結論)。

結尾

關系:所有的鋪墊都是為結尾服務。

結尾方法:恍然大悟式。

開放式。

解密式(人物身份揭秘、情節揭秘、邏輯揭秘)。

場景式。

五、錘煉語言

語言的三層結構:用詞(快【精簡】、準【達意】、狠【個性化】)、句式、風格。

好文章語言的標準:詞義準確(準確,簡練)、句意明確、語義豐富(同時具備實際的作用和想象的空間)。

結構清晰(梳理文章結構)。

唯真不破。

語言細節:場面描寫、側面描寫(外人評價法;外界反映法;兩側包抄法)。

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闖入者描寫;外界大環境描寫)

語言對話:情節發展型:

一、用對話激化戲劇沖突。

二、注意對話句式設計。

三、注意對話細節,立場展示型(對話需符合人物的身份和當時的場景),隱喻雙關型。

修改文章:文章勘誤、句子結構(把長句子縮句,反復讀)。

段落挪移、結構手術(文章跑題、存在巨大漏洞和風險、需要增色)。

點睛之筆(標題、句子、結尾)。

六、模板寫作

了解模板內容:

模板的對應類型。

了解模板的基本結構。

練習各場景下的應用。

模板分類:通知類(五元素:通知主體、通知內容、通知對象、注意事項、執行辦法)。

分析類(六模塊:摘要、陳述、對比、分析、建議、參考資料附錄)。

計劃類(一、梳理自己;二、完成目標確定的分解步驟)。

總結類(夾敘夾議,敘議結合。

書評:回顧書的內容、在內容基礎上有一些個人的感悟、結合自身的體會延伸)。

七、新媒體寫作

特點:針對性強;有方法。

延伸傳統寫作的內容:讀者分析(受眾需要寫作者自己定義)。

細分市場(一篇文章必須有具體的指向)。

寫作目標(這篇文章對讀者的意義在哪)。

讀者互動:

一、接受讀者反饋(回答讀者提問)。

二、根據讀者的反饋)調整自己的內容)。

蹭熱點(內容的時效性、蹭熱點的角度)。

自傳播屬性、風格化(獨特性)、多媒體。

找話題的四種方法:媒體、熱點、大數據、生活。

了解文章效果的三種方法:

數據監測(閱讀量、轉發量、評論量)。

影響力監測(搜索引擎)。

互動監測(對文章內容的探討、提問、個人感悟)。

新媒體寫作的版權:

版權保護(單一平臺版權保護;跨平臺版權保護)。

版權交易(直接買斷型、付費轉載型、商業用途型)。

(五)

看完此書,我的感悟:

作者教會我們通過膾炙人口的曹植“七步成詩”典故,構思一篇佳作的過程為“七步寫作速成法”。

速成大法,為快不破,劉主編給我們下的是一副藥到病除的猛藥。

專門為我們這些喜歡寫,又寫到焦慮,病態的文學青年中年們一副苦口良藥。

看完此書還學不會寫作,基本可以放棄寫作了。

南朝劉勰的《文心雕龍》中就指出:“情者,文之經;辭者,理之緯。經正而后緯成,理定而后辭暢。”

把文學創作分為“情、辭”兩類,即是創作分判為創作動機和表現輸出兩個環節。

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寫作培訓名師劉主編再次把寫作從創作的完整環節中剝離出來。

他說,文章深度是想法的問題,文采斐然是語言轉化成文字的問題。

是個人知識能力和表達水平問題,不是寫作的問題。

寫作是我所想,把念頭和想法寫清楚。

寫作是作為訓練思維的方式,在不斷的自我表述過程中,將文章的內涵和語句得到錘煉。

寫作并不復雜,單純的人學習寫作更容易上手。

當然學會寫作需要綜合能力的提升,這在很多人看來是不可實現的任務。

但如果拆成小目標,每個階段只要完成一個任務即可,那么寫作就變成人人可以學會的技能。

只要按照固定的路徑學習、練習,終有一天,你也可以攻下寫作這座堡壘。

(六)

我從去年因為機緣巧合,知道了簡書,就開始寫一些自嗨文章。

剛開始只是一種興趣,我就是喜歡寫字。

寫了一段時間后,就有了希望和別人以文會友的想法。

于是去看別人的文章,去文章的下面留言。

由此結識了天南海北的文學愛好者們。

也重新撿起停寫5年的日記。

在簡書上寫字成了我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旦某天偷懶,沒有寫,心里就會莫名地慌亂,好像丟了生命中一件寶貴的東西。

在寫過了80篇文章之后。

看到書友有的做了簡書的簽約作者。

有的從寫一篇文章10塊稿費變成1千塊稿費。

有的還出書了。

于是我惶恐不安了。

特別每每拜讀了那些10W+的好文章后,總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如鯁在喉。

感覺到了我和這些作者的差距,完全是幾十條街的距離。

我要怎樣做才能拉近距離呢?

我參加各種學習班,把自己弄得很忙。

大半年下來,我覺得筋疲力倦。

終于病倒。

病中再無每天趕著上課,忙著聽書的壓力,再無惶恐的焦慮,我不寫了。

我開始看各種電視劇。

有時也走出家門不再宅著,去散步。

我有意識地逃避見朋友。

我想靜靜待著。

好好想想自己今后的路怎么走?

參加多種課程不對嗎?忙著學習不對嗎?為什么我的勤奮是這樣的結果?

是繼續放棄寫作?

還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堅持自嗨,寫自己喜歡的文字?

在最恰當的時間,我遇到了這本書,很多疑團就此解開。

我反復思量還是要多看好書,多閱讀。

相逢恨早亦恨晚,只有剛剛好。

原來我只是一個低效率的勤奮者。

原來我寫的多但是并不好。

我是能寫,但是邏輯表達不清晰是我的硬傷。

寫得越多,現在回看才驚覺得自己很LOW。

今天我們寫作的門檻已經很低,只要我們喜歡就可以拿起筆,或這直接在手機上面書寫。

在這個信息交換零成本的時代,人們對思想的表達找到了一個最佳的泄洪口。

大量的自媒體如雨后春筍蓬勃發展,幾乎所有的閱讀型App上都有“篩選”和“訂閱”的選項。

如果沒有思考?如果沒有選擇?我們很難從浩瀚的文字中找到需要的信息。

但是量多不代表量優。

絕大部分的信息文字在內容上毫無價值。

或者看起來仍然是停留在比較低端的水平,除了個人認知深度的限制之外。

在寫作技巧和文字組織上,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太多作者淪為寫手。

他們書寫語言文字優秀少,糟粕多。

但是很多自媒體的運營者反而把這樣混亂的文字現象當成了時尚競相追捧。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每當讀到“標題黨”們精心炮制的傳播信息,我就不禁感嘆,經典已經猶寒欲雨暮春天,實在太難得了。

寫作這個行當,看起來就業范圍廣,入門門檻低,人人都可以寫,但能夠寫好的人實在太少,在其中想寫出名,想寫出利的人太多。

想名利是人之常情,不過如果自己閱讀少,學習少,沒有名師指路,想要寫出石破天驚的好文章是零可能。

只會寫出驚世駭俗的破文章好不好?

所謂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所謂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間。

(七)

三國魏文帝曹丕曾言: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見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辭,不托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于后。(典論·論文)

意思是:文章是關系到治理國家的偉大功業,是可以流傳后世而不朽的盛大事業。

人的年齡壽夭有時間的限制,榮譽歡樂也只能終于一身。

二者都終止于一定的期限。

不能像文章那樣永久流傳,沒有窮期。

因此,古代的作者,投身于寫作。

把自己的思想意見表現在文章書籍中。

就不必借史家的言辭。

也不必托高官的權勢。

而聲名自然能流傳后世。

想到曹丕的話,看完此書,心里釋懷了。

只有找到名師,跟隨學習,勤于練習,終有寫出好文章的一天。

其實此書中已經詳細講解了當代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各個問題,并逐一化解。

我們想寫出好文章,這樣一本教寫作的好書就是及時雨,就是睡覺枕。

我很負責任地告訴你,這本書是一本優秀的,有趣的工具書,干貨滿滿。

如果你覺得自己就是委身在槽櫪之間的駿馬,看完這本書,你就馳騁江湖吧!

在你學習了方法后,你就可以獨步天下了。

你就可以在新媒體的世界里闖出你的一片江湖。

不信?試試看。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