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到身邊朋友一個個結婚,有沒有很羨慕?渴望自己趕緊也收獲一份屬于自己的幸福,而不必再飲鴆止渴般的喝大量心靈雞湯才能“聊以自慰”,不必繼續著過“冷暖自知”的隱忍生活。
但受過教育的我們總是幸運的。在大學不斷培養起來的獨立人格,會始終讓我們以一種理性的思維方式思考面臨的各種困惑。比如,此刻像我一樣被父母逼婚的朋友們。
盡管,我們給父母擺事實,講道理,向他們極盡所能地勾勒自己所向往的婚姻。你目之所達,心之所望的婚姻藍圖……
不幸的是,中國的爸媽們都聽不進去。在他們看來,大學畢業就要結婚生孩子。尤其,是在畢業兩年以后,26歲以后,更要如此。他們每天想的就是給你介紹對象,讓你不停的相親,然后不斷的催促趕緊和人家聯系,吃飯,不停的問你的感受和看法……
時間長了,就會不耐煩。會質問你,為什么給你介紹那么多,就沒有一個能接觸的下來的嗎?你怎么這么不讓人省心呢?你看看自己都多大了,周圍李嬸張叔人家姑娘現在孩子都兩歲了,人比你還小一歲呢?你可怎么辦啊?注意我要渲染的氛圍,父母近乎歇斯底里,雙眼注滿了無限的悵然和失落,“長恨綿綿無絕期”。
每及于此,我們是多么渴望能讓父母稍稍寬心。彼時彼刻,有沒有想過,趕緊找個人,結婚吧,隨便什么人!反正,父母的一生用鮮明的典范作用告訴我了,婚姻如此而已。然后就用自己的“殷殷之情”寬慰爹娘,告訴他們自己已經想“明白”了,聽話就是了。
于是父母不無欣慰的告訴你,“孩子,爸媽都是為了你好,爸媽會害你嗎?”于是不久父母又給你介紹了一個,然后被安排見面。表面順從內心實則無比抵觸的見了面,果不所料,再一次“背叛了父母”……
2 ?好吧,你徹底的沒救了,你會被拋棄的。你會受到敵視,如果你生活在三四線城市,那么恭喜你。會更好的證明這一點的,父母“過猶之而不及”。
“孩子結婚了沒?”
“沒……沒呢!在處呢!”
“哦!那可得抓緊,差不多得了,再大可就更麻煩了!”
每每被問,就是一個炸彈在頭頂爆炸,頭暈目眩,頹然無力。
此刻,已經眾矢之的的你。面對父母的咄咄逼人,沒錯,好不夸張。怎么辦?
一個字,跑!
此刻,你說再多,語重心長還是橫眉冷對,沒用。兩種對立的矛盾已無法調和。而所能做的,就是在這種“仇恨”還未漲滿時,趕緊跑。先跑朋友家,過兩天再回來。說你一次跑一次,再不行,旅游去。當然,有屬于自己的一處去處最好。說到此,我倒是真的羨慕那些離家在外的年輕人。
如果,我們一直站在父母的立場,那我們便不能是真正完整的自我。充其量只是,父母意識的延續體。我們,感恩父母對我們的生養之恩,終將無以為報。
可是,我們是不能把這等同于我們是屬于父母的私人物品,繼承他們的意志,在他們的指導之下,唯唯諾諾的走走停停。
“以愛之名”的道德綁架,對渴望生活能有全新意義的我們實在是過于殘忍,無論這份“愛”的初衷是多么的純粹,當然,我也始終堅信這一點。
我思考了太久,還是一意孤行的想加個“但是”。
但是,這我還是想活的“走心”。
帶上你的倔強,“逃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