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剛剛開始不久,但是世界上各種大事也發生不少,其中最讓人覺得有趣的是很多大事件背后都有著一件神奇的商品,這就是方便面,為啥方便面能出現在那么多大事件的背后?方便面的背后代表了什么經濟玄機?
?一、重回快車道的泡面再進冬奧會
?
3月25日晚間,食品巨頭康師傅發布的2018年財報中公布的全年營收的具體數字。報告顯示,2018年康師傅營收達606.86億元,同比增長2.94%。凈利潤24.63億元,同比增長35.42%。其中,方便面業務實現營收239.17億元,同比增長5.73%,占集團總收益39.41%。可以說,方便面正在重回增長的快車道。
?
而方便面的新聞這些年來更是層出不窮,早在2017年,康師傅就已加入中國航天事業合作伙伴陣營。對于未來的合作模式,通過和航天相關機構的合作,引入航天食品科技技術和高標準,實現康師傅產品的創新升級。也正是康師傅助力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讓康師傅不僅在食品領域受到大多數人的關注,更在科技領域吸引了大眾的眼球。如今,康師傅又再續它與奧運會的前緣。
5月10日,體育總局冬運中心聯合運動營養膳食合作伙伴康師傅在北京首鋼園區進行了首批中國冰雪國家隊定制產品簽收儀式。
國家體育總局用力運動管理中心常務副主任丁東在簽收儀式現場表示與康師傅的合作是緣起平昌。很多運動員在海外受訓時,都面臨著當地食物不合口味,想念家鄉美食的問題。此次攜手康師傅推出的中國冰雪國家隊定制產品將會成為真正解決這一難題的武器。
據悉,冬奧會對于運動員的飲食可謂是異常重視,對合作企業更是經過反復多輪的仔細甄選,康師傅經過多輪考察篩選之后最終從眾多企業中脫穎而出,成為冬運中心2019-2022年度運動方便營養膳食合作伙伴。這些年來,康師傅在食品安全領域較真碰硬,推出了從農田到餐桌全程可追溯的食安管控體系。此次,康師傅依托創新科技打造出符合國家反興奮劑標準的“中國冰雪運動員定制版康師傅Express速達面館”,致力為中國冰雪運動員提供安全、營養、美味、健康的方便運動膳食,這些才是康師傅能夠最終入選的硬功夫。
在簽約儀式當天,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執行長韋俊賢向社會各界鄭重宣布,康師傅要實現一三五。一:5月10日是冬奧會倒計時的1000天。三:三個一,即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錯,一天也不能耽誤。五:五心,康師傅定制產品研發小組的用心,能贏得中國冰雪國家隊運動員的開心,讓體育總局冬運中心能安心,讓政府領導部門能放心,通過康師傅助力冰雪運動,能夠激起民眾參與冰雪運動的熱心。
?
那么,如此跑步進入冬奧會的康師傅,一碗小小的方便面背后到底有著什么樣的經濟現象?誰又更能代表自己國家的經濟發展呢?
二、方便面的背后隱藏什么樣經濟玄機?
首先,食品安全的重心和食品標準的國際化。
根據國際奧委會2020新規范的要求,對食品違禁成分限值提出了更嚴苛的要求,從源頭確保食品的高質量。
由于嚴格的食品安全要求,讓入選冬奧會成為了一件殊為不易的事情,康師傅能夠成為冬奧會唯一的運動方便營養膳食合作伙伴也不是運氣所致而是康師傅將技術作為自己推動食品安全的不二法門。據康師傅的電商旗艦店頁面顯示,康師傅Express速達面館采取的生產技術包括三種:FD技術(真空冷凍干燥技術)、高湯熬制萃取技術以及航天RP技術。康師傅建造規模宏大的FD冷凍干燥工廠、榮獲國家專利的飲用水“八道凈化工序”、研發行業領先的方便面煎炸過程控制系統,優于國家標準30%以上。
與此同時,康師傅方便面構建了從農田到餐桌的全流程可追溯管理模式,其在內蒙古康巴諾爾建立了“環境友好蔬菜基地” ,通過打造“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鏈模式,更采用了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流程,其全程可追溯的流程管理讓食品安全更好地得以保障。
而在奧運面館的背后是中國食品標準的日益提升,中國企業已經能夠嚴格按照國際奧委會的規范要求對食品進行全面的保障,這正是中國企業技術升級。
?
其次,中國品牌力量的世界化。
眾所周知,奧運會雖然是世界盛典,但同樣也是燒錢利器,早期舉辦的奧運會不僅不賺錢,還一直是賠錢的大窟窿。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會耗費10億美元;1976年的蒙特利爾奧運會支出20億美元,虧損了10億美元。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開始,在世界奧運會改革家尤伯羅斯的推動下,奧運會成為了世界商業的奇跡,可口可樂為了打敗百事可樂豪擲1260萬美元,日本富士膠卷為了挑戰柯達行業老大的地位開價700萬美元,之后奧運會成為了世界品牌競賽的主戰場。
在賽場上體育健兒們在為比賽奮戰,在賽場外各大世界企業在為品牌競爭,但是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在奧運的品牌戰場上一直都沒有中國企業的身影。然而,現如今中國品牌早就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聯想雄踞PC市場,華為在手機領域敢和蘋果扳手腕,中國銀聯覆蓋了全世界174個國家和地區。
而在奧運賽場上,大量的中國企業如今也有能力有實力角逐奧運品牌戰。阿里巴巴成為首個來自中國的奧運頂級贊助商,361度打破了國際品牌對奧運服裝的壟斷,中國中車更把中國高鐵開到了奧運村,康師傅更在每個奧運會現場開了面館。這些更是中國品牌崛起的象征,是中國品牌力量逐漸國際化的具體體現。
?
第三,中國經濟實力的躍升。
遙想當年,解放前第十屆奧運會上,劉長春作為中國第一個奧運運動員,歷經航船顛簸,到了美國洛杉磯連一口熱飯都吃不上,剛入預選賽就慘遭淘汰,劉長春悲劇的背后是舊中國的積貧積弱。而改革開放之初,由于中國經濟水平還不強,中國運動員養成了自帶泡面的傳統。從1992年開始,中國運動員就有帶方便面參加奧運的傳統,很多著名運動員都有自己煮泡面的絕活。對于90年代的中國來說,在經濟尚未完全騰飛的時期,帶泡面是我國運動員艱苦奮斗的象征,如今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全面提升,對于運動員已經有了全方位的保障。例如,中國的奧運面館已經開到了中國代表團出戰每個奧運賽場,康師傅將面館開到里約和平昌的奧運會現場,為郎平、朱婷等一批中國頂級運動員提供飲食保障。
這個時候的泡面已經變成一種中國體育代表團奮斗不息的體育文化,所以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期間,女排運動員朱婷不僅帶了面,還帶了煮面的鍋;女排決賽前一天,女排教練郎平更是以吃康師傅方便面的方式為自己減壓;在中國男乒奪冠之后,教練劉國梁和秦志戩在宿舍親自為隊員們煮方便面慶功。然而,這些泡面并不是中國運動員沒有可口的飲食,而是中國體育奮斗精神的傳承。
一碗小小的泡面折射出中國綜合經濟實力的提升的“巨變”和中國體育健兒奮斗精神的“不變”。
?
也許一碗方便面非常簡單,但是在這碗簡單的方便面背后所蘊含的經濟現象卻并不簡單,從方便面背后折射出中國經濟、中國品牌、中國標準,中國企業已經崛起,中國品牌已經走出國門,中華民族正在全面復興。
從2008北京夏季奧運到2022北京冬季奧運會,兩次奧運會的舉辦不僅有中國日益強大的經濟實力作為基礎,更是中國綜合國力全面提升的具體體現,如今日益強大的中國正在向世界展現自己的風采。
(本文版權所有,本號已和快版權、維權騎士簽約,如需轉載請和本號聯系,盜版必究;本號所有圖片全部來自于正版授權網站,擁有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