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問起每一位父母,估計都能說上養孩子過程中遇到的一籮筐挑戰,不管是吃飯、睡覺等生活習慣,還是學習、閱讀等學習習慣,抑或是與人溝通、解決問題、管理情緒、自信有勇氣等方面,當這些挑戰我們無力應對時,會生發出很多的擔心、不安、煩惱、憤怒、內疚、無力、無助等等感受,也可以說是為人父母最為焦慮的地方。
? ? ? 應對這些挑戰,我們會有各自的理解和方法,以期能夠糾正孩子不良的習慣,能夠灌輸給他們我們認為好的價值觀、人生觀,然而,更為苦惱的是,我們做了那么多努力,甚至是犧牲,卻發現孩子離我們想達到的目的背道而馳,越走越遠。這是為什么呢?
? ? ? 這本書正是在當代父母一些兩難處境中看到父母的不容易,幫助父母梳理了養育孩子的目標究竟是什么,并在作者的專業理論支持下提供了父母與孩子相處并幫助孩子達成未來所需技能和品質的眾多方法。
? ? ? 首先說到理論背景,作者魯道夫?德雷克斯,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德勒的學生,也是一位心理學家、行為學家,他的貢獻更多的在于將個體心理學的理論融入到教育中,他的理論的目的在于發現學生的自我紀律,教育學生對其自己的行為負責,這些思想可以從四個方面來看到:
一、學生必須知道他們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二、學生必須形成自尊,同時學會尊重他人
三、團體成員有責任影響其他個體成員使其有適當的表現
四、學生有責任了解正當行為規則及不正當行為的自然后果
? ? ? 在此基礎上,作者用了非常多的,貼近生活的實例為我們一一對應地解釋了他的理論,即便不去深究理論,也會讓家長感受到就像是在說自己家的那些事!
? ? ? 眾所周知,《正面管教》一書的理論基礎正是個體心理學,《孩子:挑戰》與它結合學習,理論聯系實踐,相得益彰。所以,我們從書中可以看到很多正面管教的核心理念及相關的52個工具的運用。
? ? ? 比如核心理念中的“和善而堅定”,引導我們反觀自己的養育模式以及帶給孩子的負面影響,發展和形成新的方式,目的是培養孩子的自尊,自信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 ? 又比如“孩子的錯誤目標”,很多家長,包括我自己在了解到這部分內容后,看到孩子的某些行為,不再焦慮和不安,因為我們學會了理解孩子在尋找歸屬感和價值感時因為不能、不會運用其他積極的、具有建設性的方法而作出的錯誤決定,也因此有了相對應的方法給到孩子鼓勵性的回應,讓孩子放棄那些錯誤的路徑,更彼此尊重地達到自己的目標。
? ? ? 糾正前先連接,錯誤是學習的好機會、贏得孩子而非贏了孩子、慣例表、花時間訓練、傾聽、鼓勵、家庭會議……
? ? ? 還有太多太多的理念和工具輔助我們堅定養育的方向和目標,非常喜歡阿德勒的這段話:一個人改變了自己的目標,思維態度和心理習慣也會隨之改變,他會對之前的舊習慣和思維不適應,反而更喜歡新的思維方式和習慣!
? ? ? 改變從覺察開始,繼續行走在學習、成長的路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