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沙回武漢的列車上,我的位置被一個帶著6,7歲孩子的母親霸占著,我走過去微笑的把車票出示給她看,她稍不耐煩且一動不動的說:“這個位置也是別人給我換。”感覺言外之意就是:你自己去找別人吧。我立馬臉露兇相,坐在她旁邊的男人趕緊合上書給我去找位置。后來把我安排在一群老師堆里坐著。
聽旁邊老師們的言談,這是一群出來學習順便旅游的老師團體,沿途他們一直在交流歷史上的一些小故事并且背書,背書的內容是:這個地方少一個什么字應該扣多少分,這個地方按照標準應該怎么寫。聽到他們這么聊歷史,我不得不佩服中國管理體制的強大,再優秀的老師,在這種考核標準下,我想也只能交出標答的學生了。
前些時候也在聽朋友說,要把孩子送到私立學校去,說細細核算其實私立學校和公立學校總的花銷差不多,但是私立學校孩子的社交圈會好一些。
孩子專門學么個知識已經變的不那么重要,身處什么環境已經成為稀缺資源。
拿我在火車上遇到的老師來說,臨下車時她走到我旁邊的位置,對著身邊的男同胞諂媚且極為溫婉的說:“待會看哪位帥哥,能幫我把箱子拿下來!”表現出的情商之高和霸占我位置時全然兩個人。我們讀書時都應該都遇到過這樣的老師。這樣的老師教學水平再高,我也不相信她能交出一個德育和情商很高的學生。但是在我們的體制下,這種老師比比皆是。可家長為了孩子,也不得不助長出他們這么囂張的氣焰。
前2個月,我大學有2位老師到上海,有同學去接待他們,我沒有去。事后同學給我打電話:你小子就在旁邊,怎么不來坐坐。那天恰巧我工作也不忙,但是就是非常不愿意去。我回復的是:如果譚老師,胡老師,萬老師來了,我不僅僅是要去坐坐,還要包干他們的一切開銷,即使我只上過他們課的老師,像張老師,陳老師……,我也要宴請吃飯。但是有的老師來了,就不必了。
我讀書時候,并不優秀,就是那種人群人都看不到的一種,和老師也并無交集,但是我心中有個秤,知道哪些老師是在教書育人,哪些老師是在兢兢業業,哪些老師是在享受體制。
我和同學有段對話:
“以后我tm有孩子一定不給你這種老師教,教出來都是流氓。”
“我們學校大小事情都是我去解決,前段時間家長鬧事也是我。”
“我相信你能解決,但是我就不相信你能教好孩子。”
“我課上的很好,領導建議我能上公開課,我不愿意上。”
“我也相信你能上好課,但是你肯定教不好孩子。”
“所以我就不上課啊,我在我們學校基本也不上什么課。”
……
教書和育人是兩回事。
我們的體制可以培養出很多會教書的老師,但是會育人的卻少之又少。我也不知道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只是發發鬧騷。
)?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