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孩子是個哲學家》有感
? ? ? ? ? ? 好心態(tài)成就好教育
《孩子是個哲學家》一書,之前的幾位榮登中山講堂的大師及在座的各位,都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吳老師的心中——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在張老師的眼里——跟著孩子找回初心,在姚老師這——是改變和成長,在顏老師那——是對每一個孩子都同等的尊重和欣賞,還有我們秀外慧中的陳鑫老師的理解——在學習中成長,在成長中進步!(對不起陳老師了,沒照相)
今天,我與大家分享的讀書感悟是——好心態(tài)成就好教育,因為從這本書,我更多的是讀出了作為一名教育者的教育心態(tài),我們,皆為人師,或為父母,首先,我認為要對教育懷著一顆敬畏之心!
常懷敬畏之心,我們才能更好地遵循教育的規(guī)律,以一顆平和的心態(tài)靜待花開,尊重孩子,欣賞孩子,寬容孩子,設身處地地理解孩子,具有“容錯”的胸襟和肚量!遙想當年,今天的父母——我們,在孩童時代,也曾被我們的父母置于“理想”的天平之上,那一句“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讓我們是何等的無奈和糾結啊!而今天,我們又忍心讓這魔咒惡性循環(huán)嗎?
常懷敬畏之心,在教育的道路上,我們不再彷徨,不再手足無措,用我們陳校的話來說,就是四個字——規(guī)定動作。對啊!做好自己的本分,對得起教育這份良心工作,做好自己每天應該履行的規(guī)定動作!這,也是對教育的敬畏之心!清晨八點,漫步教室,看一看清潔衛(wèi)生,問一問學生的身體狀況,數一數,孩兒們都來齊了沒?這是規(guī)定動作;上好每一節(jié)課,認真批改每一本作業(yè),關注每一個孩子的身心健康,這是規(guī)定動作;處理好每一個突發(fā)事件,放學時每天堅持千叮嚀萬囑咐安全回家,這也是規(guī)定動作!
綜上所述,我認為敬畏之心就是敬畏每一個生命個體,敬畏肩上這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其次,我從書中讀出了作為一個教育者應該具備的第二種心態(tài),那就是——關愛之心。教育需要陽光一般溫暖的愛,走進孩子內心世界,用心呵護,精心陪伴他們的成長!也許,我們在面對自己的孩子時,柔情似水,充滿溫馨,但既然走上了三尺講臺,我們就應該把這份愛也毫無保留地給予我們的學生……
靜下心來,細細思索,我不能忘卻自己剛剛踏入工作崗位的初心和美好的憧憬,那時,是多么的美好與令人神往。我也曾“恨鐵不成鋼”,我也曾“愛之深責之切”,工作十八年,來到中小也即將整整十年了?常常捫心自問:一天天一年年紛繁復雜的磨礪中,我,似乎以“愛的名義”缺少了一顆柔軟的心呢?我,似乎為“別人家的孩子”缺失了一份親和力呢?今天,讀到《孩子是個哲學家》一書,讓我恍然大悟,豁然開朗,原來,教育,絕不是控制,它,應該是陪伴,是守望,是永遠都不能丟失的人世間最美的情感——關愛之心!
前幾天,在朋友圈里,看到這樣一句話——“愿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當時,我腦海中閃現(xiàn)出了大大的兩個字——童心!
有人說,世上最美的香味,是稻花香,因為那代表著五谷豐登,國泰民安;我們中小的老師說,世上最美的聲音,是我們中小孩子們的朗朗書聲,因為那昭示著勃勃的生機和祖國的未來;今天,我想說,世上最美的心靈,是那一顆永遠年輕陽光的心靈,是這一顆可貴的——童心!
課堂內外,家里家外,讓我們以一顆童心,俯下身子,用心傾聽孩子的心聲,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用幽默風趣的話語,排解孩子的苦悶,掃清他們學習生活中的一切障礙。讓我們一起,以童心贏得童心,成為孩子們心中感恩一生的良師益友。這,其實,也增強了我們這一職業(yè)的幸福感!
孩子是純真的,是獨一無二的,是我們朝夕相伴的朋友,在教育之路上,我愿與大家共勉!讓我們一起,以最美的三種心態(tài)——敬畏之心、關愛之心、童心,成就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