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看完東京女子圖鑒,對于這個豆瓣高分日劇卻沒有太多的感覺,那個在東京的女主人公追求令人羨慕,追求物質,追求幸福,她的大半生都在被人們眼中向往的繩索牽引著。
看過之后竟覺得有點荒謬的是,盡管女主人公有著旺盛的生命力,只憑借自己的力量滿足慢慢膨脹的欲望,但這是個沒有自我的女人。易被同化,易被淹沒。現實中怎么會存在這樣的人嗎?可能是年齡經歷有限,滿懷一腔熱血懷抱著生命不止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的美好,可能是粗泛的閱讀讓自己確信精神的富足才是生活的必殺技,我始終認為如此追求物質無自我之人不會存在于世上。
可極其對物質的追求正以一種不起眼甚至被忽略掉的方式在我們身邊滋長……
如果說要從哪里開始的話,要追溯起懂事開始了。
從小到大我認為自己作為班級里的一股清流。小學時期在老師的壓力外界環境的逼迫下,班級里除了三個人其余的周末都在學習奧數奧語,我在那個三人之列,另外的兩個同學是班級里成績很差的同學,自然而然會被別人認為這個是沒人管的孩子,不過我當然把自己排除在這個圈子外,我只是特殊一點,我的父母沒有逼迫我去上這個課反倒是一身輕松,周末可以更愉快的玩耍。
可是在其他人心中并不這樣認為,每次談論到這個話題同學會以一種發現奇珍異獸一樣“你竟然沒學奧數奧語?那你上初中可怎么辦呀,升初中可都要考這些的,別看你現在學的還差不多,周末學的奧數奧語才是關鍵呀。”
自己并沒有那么堅強,每每聽到這樣的話像是被擊中一樣,心里會有隱隱的不安,考慮到父母為什么不給我報名奧數奧語時,除了那個聽起來Everything will be ok并不以世俗的方法對抗所謂必學的奧數奧語,另一個就是父母并不想要在這個無所謂的教育上進行投資。第一個理由令我榮耀而特殊,第二個理由令我在集體有淺淺自卑,第一個理由是面對外界有力的武器,第二個理由是懦弱屈服的借口。不知道為什么那時的我理所成章的將這種事情認為物質上的低人一等。
放學回家后以同樣的方式告訴自己的父母,或許父母早已為我的小升初做好了打算和計劃,但我這樣不經思考的一句話,反倒是刺傷了他們,一個普通的家庭過著普通的生活,反被“物質”所傷害。
這個“物質”指的是,缺乏物質而懦弱自卑,物質富足則自滿蔑視根植與內心的想法。
我痛恨”物質“所給人們太多卑劣的限制,所以一直在給自己強加暗示所無視這些限制的態度。
中學時期起所有人穿起了統一的校服,展現個性恐怕就是鞋子了,漸漸的,有的人穿起了三葉草,有的人穿起了耐克,有的人穿起了Vans,有的人穿起了New balance,有的人穿起了Converse,幾百甚至上千元的鞋子,穿這樣的鞋子自我感覺會很良好吧。我沒有向我的父母提過想要一雙這樣鞋子的要求,因為不該隨意地向父母索取,也怕我會喜歡上也會習慣于穿一雙有逼格的鞋子,甚至于滲透我的吃穿住行……
之前很喜歡作家咪蒙的一句“韓劇給人一種被世界溫柔以待的感覺”,會想象著這個女性作家身上充斥著溫柔與包容的氛圍,或許很久以前咪蒙是這樣的,可現在擁有著上千萬粉絲的她,發著無邏輯的毒雞湯影響著這些人生活的意義,如知乎一個大叔所回答的樣子“變成了一個生活精致,精明算計之人。”
怕的,會是那個在“物質”上妥協,多年后成為了一個從未想過的自己,可變化不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源于之前的每一根而使事情變得覆水難收。
那天我發現了最后一根稻草。
某天大學里正在和一個朋友吃飯。再餐館中點了粥和包子,刷手機信息時偶爾看到了一個學姐自己開的營養粥店,
朋友:這個粥看起來很好的樣子,稠稠的,蠻營養的。
我下意識看了下這個粥的價格,大概是8,9塊的樣子,便沒說什么。
朋友:不像這家的粥這么稀。
有著不再想繼續喝下去的樣子,便吃起了自己剛買的蛋糕,這是在一家學校附近口碑蠻高的蛋糕店所買的。
朋友:恩!很好吃的,奶油很好,也很厚實,比學校中賣的那些要好吃。
我:恩,畢竟價格貴一些。
之后我便不知道該怎么繼續進行這個話題了。她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愛好,良好的規劃自己的生活,可在物質上她會認為自己值得更好的。
那一瞬間我突然想到,她不是東京女子圖鑒中那個我所認為沒有自我的人,是真實中存在實實在在的人,那類似的對物質的欲望卻等同一致。
我曾認為自己是澄清的,卻也是不無一二,我早已存在于跟物質剪不斷理還亂的牽連,卻極其想要擺脫和它的聯系……無視它所帶來的偏見,也不能享受它所帶來的快樂。
關于談論的答案我會認為自己家中熬的一碗清粥也會很好喝,但那并不是廉價的,很貴的蛋糕自有它的優點,可是廉價的蛋糕不也滿足了一個沒有太多富余的人也能享受一段甜蜜的時光?這是華麗辭藻所堆砌出來的美夢,但沉浸于美夢是件如此美好的事情。
真正對物質的態度不應該是不帶偏見,正視并征服嗎?
就像一個小孩子手里拿了一塊精致的蛋糕在其他小朋友的面前到處逛悠顯擺,可吃的那一刻只有奶油的甜美占據了小朋友的大腦,若是分享蛋糕會更開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