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這是一本不應投入過多時間的書,但是仍有收獲。作者用了大量的例子,其實不太喜歡聽和說教式/例子型的,后期想起來很像心理課堂。但是課堂上我不自主套入了“說教”的模型,所以我不愿意聽;而看書時我是自愿的,還是值得一讀。原因在于①不是理論型的書籍,不需要花費很長時間;②作者筆法緊湊,會讓人有讀下去的欲望。但是在讀的過程中會不斷發現作者本身在抨擊成功學的同時,也有在應用成功學和讀者進行交流。
? ? 但是在知乎看到一個評論“這不算是雞血似的成功學吧,只是換個角度看問題。不然怎么辦?難道要告訴你無論如何都不能成功? 年輕人需要鼓勵。”作者說成功學是”例子+反轉+成功的結果“,而在本書的整體構架上,作者應用了成功學的構架——使用了很多例子,同時展現成果的結果。反過來細細回想,本書并沒有雞湯式、雞血式的語言。或許,正如彭小六說的,看一本書能夠從中提煉出個別精華即可,重要的是能用起來。
? ? 簡單的總結提煉一下書里面提出來的一些有趣、新鮮的點。
●有趣之人/無趣之人
有趣之人:
冒險→投入→成功→收獲
冒險→投入→不成功→樂趣智慧
一個嬰兒在玩的時候咯咯的笑,并不是因為這個游戲會讓他獲得什么。我們在演奏樂器的時候覺得開心,并不是因為我們就通過這個拿到鋼琴十級。我們在聽笑話的時候哈哈大笑,并不是因為我們要記錄下來這個笑話來炫耀給別人;我們在看小說的時候覺得心向往之,并不是因為這本小說能讓我減壓。
||做事出發點遵從于心 ,取悅自我。
●心智模式
我們自己的感官體驗,我們從社會獲得的所有信息、和我們受的教育、還有我們自己思考的結果和我們過去的經歷,都構成了我們自己的心智模式。
我們看到的是我們自己構建的世界。/你永遠只能看到真實世界中你想看到的那一部分。/我們按照自己過去的經驗和記憶,處理我們看到的部分世界,然后在我們腦子里面構建一個自己的世界。
我們往往把這個稱為每個人不同的“思維方式”或者“思維定勢”。這個看不見的“鏡片”加上一套固定的“思維程序”所搭建的內在世界模型,就是我們的心智模式(MentalModle)。
在今天這個變化多端的世界,我們最大的危險不是外界的壓力與競爭,而是我們內心的模式,這些模式決定我們看到些什么,感到些什么,如何思考以及最終成為怎么樣的人。這也是這本書嘗試告訴你的東西,拆掉思維里的墻,改變我們的世界。
||心智模式的強大,促使你成為自己覺得“應該成為”的人。幸運兒和倒霉蛋,很多時候都是自己為自己設定的模子。
●追加成本/沉沒成本
沉沒成本模式:由于害怕損失,所以繼續投入,到后面損失卻更大。
||“別為打翻的牛奶哭泣”
●社會系統(總去做更有用的事情)/自我系統(總去做更有趣的事情)
加繆:“人是這樣奇怪的一種動物,一方面希望自己進入群體,一方面又需要自己與眾不同。”人一方面有社會性,需要社會評定,一方面又希望有自己的個性。亞里士多德說:“人格就是社會與天性的結合”
||單系統發展,總無趣
? ? 最后提醒自己一句:功能性書籍,所提的方法和技巧,能用在工作、學習、發展自我中,但是不要一貫、單一的套用到生活中。把生活樂趣和社會生活分清。
||附上作者古典老師的演講,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