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李大叔 清江風情 8月2日
湖北的西南部,恩施州有兩條被驢友公認的最經典的徒步線路:恩施市的鹿院坪、利川市的清江古河床。作為恩施本地驢友,如果你沒走過這兩個地方,也就不好意思說是個合格的驢子。
前面已經介紹過世外桃源鹿院坪,這里說說清江古河床。
清江古河床位于湖北省利川市團堡鎮、東城區境內,總長8公里,這里方圓十里無人煙,其風光十分秀美。
且不論這利川最美的戶外線路,百里絕壁、瀑布、傲嘯獨峰、原始森林、遠古村寨等景點如何美不勝收,也不談一線天、熊貓洞、大小龍門、洞群、暗河、地縫、獨峰、象鼻山、清江河畫廊的秀麗風光,也不在此一一贊嘆清江故道一路怪石嶙峋,溶洞相連,山形奇特,絕壁聳立,峽谷幽深,玉瀑飛濺,天坑密布,植被茂密……單表那個偶遇的獨家寨。
八月份的一天,雨后初晴,恩施蝸牛戶外運動俱樂部徒步清江古河床。
雖然天氣陰沉,但仍然無法阻擋那些呼之欲出的景象,怒放的各種叫不出名字的山花,滿山的青綠,巍然聳立的懸崖峭壁,悠閑的土雞和仍然會關注外來人員的農家。
行經觀彩峽的峽口,剛從絕壁下繞過,一大片苞谷地呈現在眼前,前方小龍門在望。包谷林前的三岔路口,兩個當地打漁人正要下到河谷去,遂上前攀談,一問之下,方知此處小地名叫“獨家寨”。
獨家寨,寨子在哪里啊?打漁人向路邊東面的絕壁上一指,那里就是!側身一看,一條蜿蜒的石板小路直上絕壁中央。
欲觀獨家寨全貌,徒步的驢友們好似沒找到合適的角度,從兩百米開外的小龍門前高坡上,也只能看見獨家寨所在的山坳,和絕壁上山門所在,根本不可能窺得寨內的房屋檐角。
獨家寨,地屬湖北省利川市東城街道辦事處交椅臺村八組??λ固氐孛采綆n,峰峰相連,清江河水剖山而過。背面半片山兩峰山坳處就是獨家寨。
總的來說,獨家寨的地勢形如一個不規則的馬鞍,東西北三面為高聳絕壁,最矮的也有20米,南面下臨清江河谷絕壁,目測雨后渾黃的河水距寨內苞谷地,約有60米高。
獨家寨入口左面山崖下,一段兩米多高的石砌圍墻,圈著一個廢棄多時的小院,院墻上爬滿了綠油油的青藤,木門早已不知去向,唯余門框淹沒在半人高的草叢中。院墻上方,崖壁罩巖殼處,一個不知是天然形成還是人工鑿就的門形石洞,杳無人畜活動痕跡。
沿著寨前石壁前石條壘砌成“S”形的石道,拾階而上,約40余步,陡壁上天然的大石洞如漏斗狀逐漸收縮,至半山腰上呈一個梯形小洞口,向內伸去。這2米多高的洞口,上面裝著兩扇木門,這就是獨家寨的入口,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穿過木門拾階而上,竹林小道清幽一人,夾道的包谷林鼓鼓囊囊,展現豐收的歡欣。前行數十米,豁然開朗,瓜蔬滿園,泥墻木屋,蜜蜂環繞,恍若桃花源。
峽谷環抱的獨家寨坐落在絕壁之上的山腰平坦處,是一棟約200平方米一正兩明兩廂的老式吊腳樓,坐北朝南。七步石階上的階沿石板鋪就,房前院壩青草漫長,幾顆苞谷苗恣意地見縫插針。房前屋后種滿苞谷、紅苕、四季豆、魔芋,還有兩分地的土煙田。廂房側旁的擱板上隨意放置了幾個木質蜂桶,野蜂環繞。
關上洞口的木門,便與世隔絕,獨家寨自成一片天地,一屋一戶即是一寨,現有寨民3人。73歲的秦代華就是寨主,72歲的李才梅是壓寨夫人,49歲的長子秦興平照料著全家人的生活。
門前階沿坎上,秦代華坐在條凳上卷著旱煙,身穿有些發白的深藍色衣褲,灰撲撲的解放鞋,嘴上叼著一個小煙斗,依墻靠著一根拐杖??吹接慰蛡円徊讲阶呓?,他憨厚一笑。李才梅靠坐在大門邊的長板凳上,看到有人前來,只是靦腆不語。6、7年前她下身癱瘓,現在已不能行走,每天只能挪著坐在門前,與眼前的青山對話。
屋前泥土院壩階沿坎前,秦興平手拿一把鐮刀,正準備下田干農活,見有客人來,熱情地打著招呼,操一口山寨普通話,為尋訪的游人介紹本寨的風土人情、四季收獲。
當時,除了我們幾名恩施蝸牛隊徒步驢友,正有兩個年輕女孩完成休整,背著小包又將出發。還有一家三口,圍在寨主秦代華身邊,談笑風生,10歲的小男孩對山寨的生活充滿了好奇,躥上跳下,鬧個不停,為寂靜的山谷增添無盡的歡笑。
據秦興平講,其祖輩從貴州遷徙而來,到利川后先是定居在柏楊鎮高山,那里海拔較高,土地貧瘠,莊稼收成極差,一家人常食不果腹。四十幾年前,秦興平出生后不久,秦代華一家三口來到交椅臺村,在集體的幫助下蓋起房子,生活逐漸走向正軌。按照集體的安排,秦代華在這個隱秘山谷中安家。
這里曾經有一戶陳姓人家居住,門前有十來畝集體土地。后來陳家人搬走了,屋舍荒廢,只剩地坪。
那些年,秦代華帶著李才梅、幾歲的秦興平,入住絕壁深谷,開始開荒種地,打造家園。那時候,房前屋后都是竹林,秦代華白天要為集體干活,夜晚便在竹林中慢慢開墾菜地、擴展地坪。為集體開墾土地也算工分,為了多掙點口糧,他還忙著把一些邊角林地整成耕地。
大半年后,土地慢慢平整好了。每天干這么多活,掙的工分一天只能換一斤苞谷的口糧,李才梅心疼吃不飽飯的丈夫。秦代華身體好,飯量也大,一頓能吃三碗干飯。她忙著照顧孩子,也種些洋芋、紅苕等管飽的東西,盡量省著讓丈夫吃飽。
直徑約十幾厘米的木頭適合做支撐,也可以做木板,秦代華抽空陸續砍下一百多根木頭,買來便宜的松樹屋架,請木匠師傅以換工的形式幫忙蓋起一間屋子。沒有錢,他們只能在屋頂鋪上苞谷梗子遮風擋雨。
幾年后,苞谷梗子才換成茅草。直到秦興平二十歲時,父子倆請人幫忙,自己打坯燒瓦,才有了現在的瓦房,一間屋子逐漸變成五六間,廚房、堂屋、臥室才區分開來。獨家寨初具雛形。
秦代華、李才梅育有兩子,長子秦興平,二子秦興兵。秦興平先后娶了兩個媳婦,連孩子都沒生,就相繼跑了。這些年來多在浙江、廣東、重慶等地打工,除了農忙時回來幫忙,一大半時間不回山寨。
二子秦興兵則在利川的土橋村說了個媳婦,姑娘嫌這里太窮,要他當了上門女婿。24年前,山谷里迎來第三個孩子,這是秦代華妹妹的女兒,生下來幾天就被抱來,名喚吳琴。
山里的日子太過單調,從小學爬坡到三四里外的小學上課,到初高中寄宿,吳琴也慢慢離開山谷。如今,她在騰龍洞景區上班,每月回獨家寨兩次,帶些日雜用品和食物看望兩位老人。
近幾年,獨家寨被一些驢友發現后,陸續有人來尋幽探奇。覺得老人們的山寨生活,是都市人最為羨慕的,期望自己也能尋到這樣一片桃花源。
秦代華卻有些無奈,一撥撥的游客前來,節假日甚至能達到幾百人,山谷中的垃圾多了,有些人甚至抜走他的菜苗,說是原生態無污染。還有人出錢要租下這個山寨,兩老卻不愿意離開這個生活了四十幾年一手建立的王國,他們不知道到了其他地方,還有沒有現在這么自在。
在秦代華看來,現在的生活很舒服。早上六七點鐘自然醒后,給自己和老伴煮點紅苕洋芋,撒上鹽,就夠一天的兩頓飯了。吃完飯,喂豬、種菜、養蜂、曬煙葉等活兒,只要想干就有。不想干的時候可以進屋看電視,自從大兒子秦興平買回一臺32寸的液晶電視機,他再也不用到別人家去看抗戰劇了。
因時間關系,我們不能在獨家寨多做停留,白云深處人家的風貌只能略窺一二,也沒能向二老多多討教絕地鑿屋,養豬、砍柴、種菜、養蜂的心得??梢钥隙ǖ氖牵骱蛪赫蛉说乃^愛情故事也許平淡無奇,但是,他們終將守望山寨相伴到老。
回望洞口大門上收取游人兩元環境保護費的“溫馨提示”,這個與世無爭的世外桃源,與外面的世界,如此接近,又如此遙遠。獨家寨,仿佛在拒絕著什么,冥冥中又一定在期盼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