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安靜閱讀的力量是屬于閱讀者自己,
讓他可以在文字里推進。
他是獨立閱讀者,
不需依賴外在的老師指引。
~ 黎曼.杭特 ~
閱讀理解已被公認是各科學習所需的最基礎能力。臺灣中央大學陳德懷教授在所著的《明日閱讀》一書中將閱讀教學分為“興趣閱讀”和“知識閱讀”兩大類,在“知識閱讀”方面已有包括相互教學等多種可于課堂實施的教學法,但陳教授認為不可偏廢一方,因此融合多項研究,總結出一項簡便的“興趣閱讀”推動策略,稱為“身教式持續安靜閱讀”MSSR。的確,唯有為學生的“興趣閱讀”打好基礎,方能有效地在課堂上實施各種“知識閱讀”教學策略。
《明日閱讀》清楚地提出了明日主題學習的架構,分別是最頂層的主題研究,往下分別是主題寫(創)作、主題閱讀、薦書與聊書,而這一切的根基則是底層的MSSR。其概念是以MSSR結合薦書與聊書使學生博覽群書,養成閱讀習慣并有足夠能力理解閱讀的內容,接下來透過主題閱讀和寫作,讓學生進行主題深度閱讀,最終能夠獨立或與他人合作進行主題研究。陳德懷教授認為主題研究能力是學生面對未來世界最重要的能力,而這得從MSSR培養閱讀習慣與興趣做起。
MSSR是由兩個部分結合而成,分別是M的身教Modeled,和SSR的持續安靜閱讀Sustained Silent Reading。SSR是由黎曼.杭特(Lyman Hunt)于上世紀六〇年代提出,一開始是叫做“不被中斷地持續安靜閱讀”(Uninterrupted Sustained Silent Reading),簡稱USSR,但因與前蘇聯的簡寫USSR相同,為免混淆就簡稱為SSR。SSR的學生閱讀成效相當不錯,但實施上仍有些缺漏,因此其后在一九七八年麥克克里根兄妹(McCracken & McCracken)發表一篇文章提出身教是SSR的關鍵(Modeling is the Key to Sustained Silent Reading),他們經過與成功進行SSR的老師訪談,總結出教室內的成人都要閱讀,否則SSR不會成功。
在這樣的基礎上,《明日閱讀》一書總結MSSR的四個核心,分別是身教、持續、安靜、閱讀,從字面上就能感覺到它很容易施行,但還是要抓緊一些要素才能令其成功。它們是:
一、以身作則的力量
二、建立安靜閱讀的環境
三、持續建立閱讀習慣
四、尊重自主閱讀
五、建立班級圖書庫
六、耐心處理特別的學生
七、聊書與推薦書本
八、校長示范閱讀
綜合來看,這八項要素其實是四項核心的內涵。
1 閱讀
在閱讀這項要素上,必須尊重孩子自由選書的權利,更要尊重孩子自由選擇他們的閱讀方式。自由選書包括讓孩子自己決定閱讀書籍的難易程度,尊重他們自由選擇閱讀方式也包括了讓孩子自己決定閱讀的姿勢跟角落。簡單地說,只要孩子在閱讀,大人不要干涉太多。所有人正襟危坐在自己位置上的閱讀效果,不見得比或有人坐著讀、或有人靠墻站著讀、或有人趴著讀的效果更好。
另一方面,為了讓學生方便地取得書籍閱讀,教師應設法建立班級圖書庫,提供充分的圖書資源。也可以在教室內設立“閱讀角落”,鋪設地墊讓學生悠哉地坐著看書。
2 安靜
在安靜這項要素上,必須打造一個適合閱讀的安靜的環境。學校在這一段閱讀的時間內不要以擴音系統對全校或班級教室進行廣播,而如果學生喜歡一邊聽著輕松音樂一邊看書,老師也不妨選些合適的音樂來播放。無論在教室或家中,看書的這段時間彼此不交談,只靜靜地閱讀。
3 持續
在持續這項要素上,必須定時撥出固定時間來閱讀,最好是能天天實施,例如每天早上8點鐘開始閱讀。每次進行MSSR的時間不需要太長,可以先從每次5分鐘開始,慢慢拉長為15到20分鐘。平常上學日在教室內進行MSSR,假日在家則進行家庭MSSR,也就是家長也和孩子一起閱讀,這是養成習慣的重要環節。如果只有上學日MSSR,孩子也會認為這只是學校學習活動的一環,缺乏內在動機,難以真正養成閱讀習慣。
MSSR是為了培養一個人終身學習的習慣和態度,而不僅僅是為了學校語文學科學習的閱讀理解。
4 身教
身教這項要素聽起來簡單,但其實是MSSR最難的一個部分!很多老師會排定閱讀時間,但學生在閱讀,老師卻在改作業、訂正考卷,甚至管理班級常規。仔細觀察這樣的班級,MSSR實施的效果通常不太好,因為學生缺乏模范,他們會覺得老師可以做別的事情,那他們也可以,即使不是堂而皇之地做別的事情,也會在私底下老師看不到的地方做。
身教的要訣是當閱讀時間一到,老師便要拿著書坐在前面,讓每個孩子都看得到老師開始在看書了,自然地,他們也會拿起書來看。可能有老師會覺得班上總是有幾個比較活潑好動的孩子,坐不住,甚至會影響他人閱讀。但只要持續不斷地做,會發現這樣的孩子漸漸少了,因為他們看到大多數同學都靜靜地坐著看書,他們少了玩伴或說話對象,最后也會拿起書來閱讀。
另一個重要的身教模范是校長,校長是全校推動MSSR最重要的角色,在MSSR時間,校長要做的不是校園內走察,而是一天到一個班級教室內,坐下來和學生老師一起閱讀,持之以恒就會發現全校的閱讀風氣完全不同,MSSR時間全校鴉雀無聲,好像校園凈空了一樣。
北京十一中李希貴校長曾經分享一個關于閱讀的故事,他說以前任教的學校有一個學期有兩個班級缺了語文老師,只好請代課老師和學生一同訂定自修計劃。如果學生在教室里面自修覺得無聊,可以到閱覽室看書。一個學期過去,本來學校擔心這兩個班的語文成績,結果這兩班的表現比其他班都好。這個故事的重點不在于有沒有老師不重要,而是清楚呈現了大量閱讀的神奇力量,印證了查理.盲格(Charles Munger)說的:“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來自各行各業)沒有不每天閱讀的,沒有,一個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