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擊》講述的是"問題少年"安東尼在沒有關愛的環境下實行了一場自由叛逃,影片的最后是導演特呂弗長鏡頭拍攝,面對茫茫的大海,他有的還是困頓與不知所措,心里想要的自由只不過是大人能夠給予他關注,能夠理解他的內心,而家里、學校、看守所......沒有一個地方讓他覺得自己的心是可以安定的。
因逃課而被養父當著老師、同學的面扇了一記耳光,在冬天的夜里一個人離家出走,他迷茫、渙散,不知該往哪走。他在信里說:等我長大了,我會回來的。
一個孩子的叛逃并不是他的本意,他只是想要這種形式引起家人們的注意。他用他的信,發出信號,尋求一種相互的溝通。然而,父母并沒有給他這種機會。
在巴黎這個需要眾多法郎的地方,他開始對錢有一種欲罷不能的欲望,他偷竊父親公司里的打印機,因賣不出去,想要偷偷送回來的時候被父親的同事當場抓住,之后,又被養父無情的送往看守所。
在看守所的路途中,影片用的還是慢鏡頭,他看著車駛過的街道,眼淚一點點慢慢地流下來。
這個孩子的內心是孤獨的,他缺乏愛也缺乏他人給予他正確的引導,即便他覺得自己已經做的很好了,可最后遭受的還是老師、家長的謾罵。
喜歡巴爾扎克,偷偷把他的像貼在墻上并點燃蠟燭祭奠,不料,火著了起來。
最喜歡的是影片中的這一幕:母親并沒有責怪他燒了窗簾而是建議一家三口去看一場電影,之后,這件風波就此平息,三人回來之后還開心地逗趣。
若生活中有更多些這樣的場景,安東尼的人格會有很好的向上發展。然而,他的父親、母親都為了生活而奔波,脾氣壞,無法照看他的情緒。
其實,他是個非常善良、純真的小孩。
在看守所里檔案記錄員問他,為什么總是撒謊時,他說,我說實話的時候他們都不能相信,我只能說些謊話了。
這個大真言無不讓我們更多的思考,無法面對不信任而引發內心里的不安全感是件非常可怕的事,他寧可用謊言掩蓋真像也不愿被不信任。
這是眾多少年的問題,小孩的內心里也會掂量大人的價值觀,我說的實話你不信任,憑什么要告訴你實話呢。
眾多的問題少年背后,是缺少關愛,缺少一個能懂他、愿意接近他并且想要了解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