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深圳項目采訪,看到以前的《農民工培訓課堂》變成了《產業工人培訓課堂》。這不僅僅是一個名稱的變化,更是一場理念的變革,是以人為本觀念的深化,是對千百萬在一線工地辛苦勞作的產業工人兄弟的尊重。
深圳被稱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每次來都是同一個任務——工地采訪。同樣是工地,深圳的工地卻總能給我們耳目一新的感覺,是那種強烈沖擊大腦的耳目一新。無論是環保,還是安全文明施工,與其他城市都有著天壤之別。個人拙見,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越往北,安全文明施工和環保措施越差,當然北京要除外。
第一次到深圳采訪時,聽說移一棵樹都要登記造冊、施工完畢要移回原地時,開始我以為只是珍稀品種和大樹,看到連一棵在北方栽在花盤里的龜背竹都記錄在冊時,我徹底服了。這才是環保施工。
時隔六年,再到深圳,同樣的工地,不一樣的震驚。住建部關于環保施工的“六個百分百”,在深圳變成了“七個百分百”,多了一項“百分之百在建工地百分百落實。”有同事說這一條多余,絕對不是啊,這一條表明了一個“沒有商量余地”的態度,告訴大家:絕對必須落實到位。
新聞宣傳工作就是這樣,總能帶給你新鮮的事物和感受,每走一個工地,都能收獲一些不同以往的知識。每一次采訪都是一次新的出發,都是一次更新自己的機會。像到深圳這樣的工地,直接就是一次安全文明施工培訓。
一些小的、管理一般的工地,同樣能帶給我們新的知識和新的思考。每一個工地都有自己的特點、難點和亮點,地域的特殊性本身就是一種不同。這些特點、難點和亮點寫出來,就叫做“企業故事”。
如果有機會從事新聞宣傳工作,無論是兼職,還是專職,都應該珍惜這個崗位。這是一個大的平臺,可以把我們帶到企業發展的最前沿,也可以讓我們看到企業發展的最深處;可以讓我們看到企業發展的動人之處,也可以讓我們感受到那些拼在一線的同事的感人故事。
現在就出發吧!企業故事在等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