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是星期天,上午跟一個孩子家長在一起探討教育孩子的問題,我說我有時候忍不住去打孩子,但是打孩子就一定都是負面嗎?只要打孩子就不是好父母嗎?我一直不明白我做的到底對還是錯!今天看到下面一段話我覺得這個問題有答案了。分享給大家僅供參考!
? ? 捷克教育教夸美紐斯說,犯了過錯的人應該受到懲罰,但是他們之所以受到懲罰,不是因為他們犯了錯,而是要讓他們日后不去犯錯。
? 人生有些錯誤,孩子犯了無傷大雅,說說就過去了,但是有些錯誤,一生犯一次就夠了;
? ? 這種錯誤就要懲罰,這是在保護他們,建立正確的是非觀,學會遵守和適應規則。但,最好的懲罰方式不是打罵,這一點我深信不疑,但暫時沒有更好的懲罰手段時,“打”算不算一種有效的方式呢?
? 如今,還有很多家庭是打孩子的,不過父母也是在孩子真的犯了錯誤時,雷聲大雨點小的動動手;這是有技巧的,父母一個抄家伙的動作,孩子就嚇得跑遠了,不一會回家了,就會老實好幾天。這種打其實更傾向于一種“嚇唬”,讓孩子知道這件事很嚴重,觸犯了底線,學會反省和畏懼。
? 這樣的孩子,心比較大,也比較皮實,長大后受到挫折,也不認為是多大的苦;別人說一句不好聽的話,也不會難受好幾天,他嘻嘻哈哈就過去了,心理承受能力很強。
? ? 這里不是提倡父母去故意打打孩子,而是告訴父母一個道理,孩子該有的懲罰中,如果只有說教,顯然是不夠的。打孩子不是目的,讓孩子有所怕,有所敬畏,才是最重要的。
? ? 過去有句話,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這其實是做人的一種底線,這種底線的形成,跟家庭教育脫不開關系。人有很多界限是不能觸碰的,而很多時候,這種觀念的形成,是靠懲罰來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