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海外多年的中學同學途經廣州,約我在高鐵站見面。一見面,我很驚訝。三年前我去歐洲旅行的時候拜訪過她,那時她很滿足生活的現狀,氣色也很好。可是三年后再見,不知為何消得人憔悴。
買了兩杯喝的坐下,慢慢聊起來。原來,幾個月前,她父親病重入院,她趕了回來。已習慣國外相對簡單的她面對國內醫院復雜的人情世故一籌莫展,開始背負心理壓力。等父親稍有好轉,她的假期也結束了。她帶著無限牽掛回到歐洲,家里還有兩個年幼的孩子等著她照顧。自此她開始失眠,直至神經衰弱。她說除了上班,其余時間被做不完的家務填滿。她不會開車,即使風雪交加的寒冬,也要騎自行車接送小孩。忙得團團轉卻沒有了自己時間的生活讓她感到抓狂。失眠的夜里,她拷問自己,到底家在哪里?老公、孩子都在身邊,為什么她這么思念國內的親人?
這次回來,她有事要找一個同學,算是她中學比較好的朋友,怎么問也打聽不到他的消息,最后,得知他已不在了,是意外。說到這里,她眼淚嘩嘩流了下來。她說現在不能告訴我是誰,以后有一天能說的時候她會告訴我。可是我猜到了,雖然還無法從她的嘴里得到證實。A君,上天讓他成為我們班里最富有的人卻又讓他遭受意外嗎?她說,這件事讓她反省自己對待同學的態度。自從移居海外以后,她跟中學、大學同學幾乎都沒有聯系,更是好久不見。于是,這次回來,她盡量聯系同學,盡可能地見了一些同學。誰知,同學們的現狀不勝唏噓,她的失眠更嚴重了。
B君,幾年前同學聚會的時候我見過,那時剛離異,但仍是意氣風發,只不過發福到差點認不出來。而今,癌癥晚期,珍惜跟家人在一起的每一天,不見外人了。
C君,伉儷情深,夫人因病不治。C君從此去到夫人生長的地方,只為能感覺到離夫人近一點,至今沒有回來。
D小姐,朋友圈里光鮮亮麗,卻是陷入離婚的陰影長達半年。兩個小孩也像財產般被分割了。
她說起E君,說看不懂他的朋友圈,總是高大上的內容,應該是過得不錯吧。E君,我去年出差到他的城市,見過一面,他請我吃飯,說起他的婚姻,黯然神傷。
近年來,我的同學,我有機會見過一些。單獨見面長談的情景,常常是同學說著說著便流了淚。分別后又極少聯系。也許,生活的歷練讓我們在自己的世界里堅如鎧甲,但有那么一刻,當你見到熟悉的同學,聽到他/她輕輕問你,"好久不見,你還好嗎?“猝不及防的,你的鎧甲碎了一地。我聽到的同學的故事,有受病痛折磨的,有受感情打擊的,有做生意被騙破產的,有身陷囹圄的,有家庭變故的......當然多數同學都是幸福生活的,至少是平淡生活。沒消息的,應該是還好吧。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有時候,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我們總是以為有了朋友圈、有了同學群,跟同學的聯系一直都在,以為同學的狀況你都懂。其實,你在朋友圈看到的只是別人想讓你看到的一面,不想讓你看到的另一面你永遠不會看到。這些網絡的聯系讓同學之間的距離看似近了實則遠了。我們再也不會用心的寫一封信寄給同學,問問他/她過得好不好,我們更不會想起要見一見同學,聽聽他/她的壓力。就連僅有的幾次同學聚會,優先級也被排得很后。是的,很多人注定是我們生命中的過客,這是人生的常態,無需刻意挽留。但總有那么幾個對我們很重要的朋友,會留在我們的生命里。有一種友情叫“相忘于江湖”,即使我們淡漠了歲月,也會在某個時刻想起那些對你重要的人。有人說同學群變了味,沒有什么好留戀。人至中年,在社會中負重前行的時候,才會明了一次同學間的見面和傾聽就是一種慰藉。這種慰藉,也許改變不了什么,但它能讓你釋放之后,可以再次堅強上路。
如果你突然想見一個對你很重要的同學,就去見吧。哪怕聽聽他/她的傾訴,看著他/她淚流滿面,而你無言以對。希望多年以后相見,問一句:”同學,你還好嗎?“同學回答:”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