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號:大魚研習社
面對日益高企的醫療費,很多人都擔心「一病回到解放前」。而互助計劃,相當于把這些人聚在一起,共同抵御大病風險。
和動輒幾百上千塊的商業險不同,互助計劃加入門檻很低,極大受到了很多朋友的歡迎。繼螞蟻金服、滴滴之后,360公司推出重疾互助計劃“360互助”。
那么,互助計劃和保險,到底有什么區別?這種互助平臺值得加入么?今天大魚君就通過這篇文章,和大家一起聊聊這個話題。
一、互助計劃,有什么優勢?
互助的模式很簡單,用戶以低額「保費」成為會員,全體成員共擔風險。一旦有人發生互助事件,會員們就平攤互助費用。
以?360互助來說,就是把?0 - 65歲的人聚在一起,如果有人得了癌癥,大家一起給他捐錢。
接下來,我們將從三個方面一起看下,這類互助計劃有哪些優勢:
1.加入門檻低,心理壓力小
收費方面,有資料顯示,每人?1元即可加入,用戶如果選擇開通自動代扣,即可?0元加入,無需預先繳費,互助事件發生后才要分攤費用。
在分攤方面,360互助稱,將通過保險精算方法進行費用分攤,對會員更加公平,同時鼓勵會員提交體檢報告,健康會員在分攤方面可享有優惠。
如果會員足夠多,每次分攤下來的花費更少。和普通商業險相比,加入的門檻大大降低,心理壓力也小了。
盡管會員在加入之前,需要滿足健康告知,但是和商業重疾險相比,要求還是相當寬松的。
2.?理賠過程透明
很多人對保險的感覺是,買了就買了,只要不出險,可能幾十年都用不上,感覺沒什么用。
而?360互助,每個月都會組織大家為患者分攤費用,各種理賠信息都公示在平臺上,不僅能了解到理賠結果,也讓我們更有參與感。
3.保障范圍
目前,360互助的保障范圍包含?100種重疾+30種輕癥+身故(含猝死)。其中重疾可獲?100%互助金,而輕癥及身故則有?20%互助金。
其中,360互助還將猝死歸為保障責任。其他互助計劃雖然將身故納入保障責任內,但也僅限于意外身故。
上表還可以看到,不同年齡段的用戶可享受的互助金不同,0 - 40歲用戶默認為最高金額?30萬,一年后可升為?50萬。
除此之外,360互助的年齡上限是?65歲,但最高可續至?99歲。就算年齡大了,也不用擔心失去保障。
整體來看,360互助保障比較完善,幾乎可以對標傳統重疾險,不僅互助金額高、保障病種全,而且互助金額也不會隨年齡發生變化,理賠很公開透明。
于是很多朋友便會產生疑惑:是不是有了互助計劃,就不需要其它保障了?
二、互助計劃,有什么劣勢?
其實我們參加互助計劃,無非是為了得到低成本的保障,所以理賠是大家都會關心的話題,我們一起看下具體的過程。
一般來說,只要把病情寫清楚,然后準備相關病歷和證明資料,上交給平臺審核就可以了。
但是,互助平臺卻很少公開表示:如果發起求助,需要提前交?2500--4000?元的調查費。不管互助項目通不通過,這筆錢是不會退還的。
保險公司一般有專業的核保人員,而互助平臺通常會把事件真實性的核實交給第三方機構。對于這件事,大魚君還是挺驚訝的,因為保險公司所有的調查費都是自己掏的。
就算審核通過,還得把我們的個人情況和隱私在平臺公示7?天,其他會員可以在這段時間提出質疑,而保險所有的理賠都是隱私保密的。
清楚了理賠環節,接下來,我們大體了解下要分攤的金額。在這種模式中,用戶規模是關鍵。
群體越龐大,分攤在每個人身上的金額越低。如果沒有足夠用戶,平臺的互助金可能達不到承諾的額度。
目前,我們看到的分攤金額很低,主要還是申請的人少。隨著時間推移,患病申請互助金的人會越來越多。申請人數多了,我們分攤的金額也跟著水漲船高。
但如果是長期重疾險,每年保費金額是確定的,無論將來通脹還是保險公司虧損,我們保單的權利都會受法律保護。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注意到?3?個風險,它們分別是:無法獲得理賠款,保障內容變更,和道德風險等。
1. 無法獲得理賠款
很多互助平臺的主體是網絡公司,對股東和資金沒有什么要求,成立門檻很低,沒有任何信用保障。僅過去兩年時間,就有數十家平臺倒閉。
少數互助平臺還存在誤導性或虛假宣傳,有可能受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影響,而無法繼續提供服務。
保監會曾聯合有關部門印發《互聯網保險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互聯網企業未取得業務資質,以互助名義變相開展保險業務,是這次整治的重點工作之一。
我們還應該知道,如果會員數量不足,或者由于某些技術原因,可能會無法拿到理賠款,從而耽誤治療。
而保險就不是這樣。保什么,怎么賠,這一切早已確定好,只要符合理賠條件,就可以拿到錢,并且受《保險法》保護。
2. 保障內容變更
互助計劃是平臺發起的,具體的保障內容也由對方制定。
比如支付寶的相互寶,從今年?5?月起,患甲狀腺癌只能領?5?萬互助金,而修改內容前是可以領?30?萬的。無論什么時候加入,大家都要遵守新規則。
幸好甲狀腺癌的花費基本都不高,但這難免讓人感到擔憂,如果其它保障也改了怎么辦?
然而,保險自合同確立后,保障內容就是固定的,保險公司不能隨意更改。
3. 道德風險
自從互助平臺出現后,很多人都會選擇加入,但我們無法保證:每個人都不是奔著互助金去的。
如果出現極端情況,比如騙保、短期爆發大量理賠,平臺的資金可能不足以抵抗風險,而且還無法進行對應懲罰,畢竟加入的門檻太低了。
為了抑制這種騙取保險金的行為,《保險法》是這樣規定的:
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保險人對于合同解除前發生的保險事故,不承擔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責任,并不退還保險費。
我們知道,傳統保險公司有專業的精算、核保、理賠等能力,可以保證理賠公正合理,但網絡互助恰恰砍掉或弱化了這些中間環節。
所以,如果一個平臺頻繁扣取會員費,最終有多少會員一直堅持下去?
除此之外,一些公司甚至沒有定期披露平臺運作信息,會員無法獲知互助金的使用情況。平臺資金的安全性也讓人擔憂。
三、寫在最后
很多人對網絡互助的評論,要么是一頓猛打,要么是過度看好,其實它既非洪水猛獸,也不是救命萬金油。
大魚君只想盡可能客觀地給出評論,大家結合以上分析,判斷是否適合自己。面對風險,其實每個人的選擇都不相同。
互助計劃和保險,不過就是一種應對風險的手段,談不上誰好誰壞,各有各的賣點。
大家都是成人了,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我們分析一款產品時,需要理性思考,看清優劣勢,畢竟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希望今天的文章對你有幫助,也歡迎轉發給身邊的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