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加拿大女作協副會長兼秘書長 暮榮司徒)
2020年9月5日,加拿大女作家協會有幸邀請到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陳瑞琳老師做了一場豐富的線上分享。本次活動得到UBC大學圖書館中文部的大力支持,以及樂活網,樂尚俱樂部的媒體支持,冠名贊助是加拿大著名的瑞邦金融集團。
本次活動取得圓滿成功,與會者五十余人,從一點到三點,講座結束大家還不舍得離開,希望可以向瑞琳老師討教。
陳瑞琳,當代北美著名作家,海外文學評論家。她13歲發表小說,15歲考入西北大學中文系,獲文學碩士學位,出國前任教于陜西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現、當代文學。1992年赴美,自己辦報紙,開書店,辦雜志,做電臺節目,曾任美國休士頓《新華人報》社長,國際新移民華文作家筆會會長,現任美國休斯敦王朝文化傳播公司負責人,北美中文作家協會副會長,并兼任世界華人周刊執行總編輯和國內多所大學特聘教授。著有《走天涯》《“蜜月”巴黎》《家住墨西哥灣》《他鄉望月》《去意大利》以及《橫看成嶺側成峰--北美新移民文學散論》《海外星星數不清--陳瑞琳文學評論選》等多部散文集及評論專著,編著有《一代飛鴻—北美中國大陸新移民作家短篇小說精選述評》及《當代海外作家精品選讀》等。其散文作品入選《20世紀名家經典海外游記》、《百年中國經典散文》等書。多次榮獲海內外文學創作及評論界大獎,被譽為當代海外新移民華文文學研究的開拓者。
瑞琳老師文學功底深厚,引經據典,信手拈來,她的語言又平實深刻,讓聽者陷入思考。講座時間轉眼即逝,她就海外作家的發展,現狀和貢獻侃侃而談,也同與會者分析了第一代移民文學的特點和扎根的土壤,過去三十年隨著時代的變遷凸顯出來的被打上時代烙印的文學風格。她也從寫作方面為我們喜歡寫長篇小說的朋友指點迷津。內容之豐富,剖析之透徹,讓參會者仿如走進海外文學樂園,被文學和文字的精彩吸引得流連忘返。
在瑞琳老師精彩的分享中,我被兩點深深震撼。
第一點,現代女性在愛情和婚姻中的獨立與情感依附。
當代女性面臨著一個課題,那就是精神獨立和精神依賴的矛盾沖突。獨立女性向往追求經濟獨立,精神獨立,心靈獨立,一切的獨立。可是女性也需要從男性那里獲得情感的依托,因為情感的幸福感是需要依托在男性上實現的。那么,什么是“情感上的獨立?”女性可以實現真正的獨立嗎?
瑞琳老師認為,不依賴任何人的幸福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幸福。
我認為,女作家如果沒能認真思考這個問題,并在涉及女性成長,愛情和婚姻的作品中,甚至在現實生活中,認真思考這個矛盾對立的問題,那么,寫出來的作品將是蒼白,且只有一個維度的單薄的作品。能在作品中對這個問題進行思考并給出自己答案的作家,才是具有時代感的好作家。
第二點,關于長篇小說的評判標準。
瑞琳老師說,一部好的長篇小說只有一個標準,那就是作者是否創造了一個能走進讀者心里的人物。文學的本質是“人”,這個獨有的人物,將是體現作家功力以及作品是否好作品的唯一標準。
瑞琳老師舉了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中的阿Q,以及他的精神勝利的特質,以及陳忠實先生的《白鹿原》,還有《士兵突擊》這部所有人物栩栩如生的作品為例子,強調人物構造的重要性。
那么,如何可以讓人物鮮活起來?
瑞琳老師說,兩個重要方面。
一個是人物性格,一個邏輯。
寫好人物需要刻畫讓人過目不忘的性格,以及讓人信服的邏輯。當然,高級的寫法將能寫出人物性格的反轉。
最后,瑞琳老師指出,文學可能是女作家的最大的樂趣,它完成了一些人的救贖,一些人的自我成長,使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于我們,文學可能是使命,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感謝瑞琳老師的無私分享,讓我們受益匪淺。熱誠期待她的下一次分享。
歡迎大家關注加拿大女作家協會每月舉辦的線上公益分享,關于文學,關于傳作,關于自我成長。衷心感謝加拿大瑞邦金融集團一路以來對女作協的大力支持和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