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喜樂年華主題征文活動
山下,地頭田埂上,坐著兩位上了年紀的老漢,正吧嗒吧嗒抽著旱煙嘮嗑。
夕陽將天空烙的通紅,再把余暉撒向農田,撒向山林,撒向一個坐落在半山腰的小村莊,最后撒落在這二人身上,將身影拉的老長。
“老陽哥,你那皺紋兒,里面都淤泥了,你這是多少天沒洗臉了”李老漢滿臉嫌棄的說。
“就你講衛生,看你那黑指甲,半年沒洗手了吧”對面老頭也不甘示弱,一腳朝李老漢踢去,卻踢到了一顆腐爛掉的玉米根。
兩人突然暢懷大笑,但很快又恢復了平日里的愁悶模樣,剛剛舒展的皺紋,似乎又多了一層褶子。
“眼看要過年了,你家老大今年回來不”李老漢問道。
“說起這事兒就來氣,每次打電話,都說不確定,說什么還有一波疫情,還說家里又冷,怕我大孫子感冒,凈整這些虛頭巴腦的歪理”劉老漢說。
“你家那倆回不”劉老漢話鋒一轉,又問起老李來。
“老大說可能要到年根兒前,看公司給不給放假,老二剛換了工作,說要過年時表現表現,等工作穩下來再說,哎”李老漢看著遠處田野,狠勁抽了一口煙兒,憋了足足三秒鐘,才伴隨著心里的不快吐了出來。
此時,一個十多歲的小娃從山上飛奔而來,離兩人還有十幾米就跑不動了,弓著腰上氣不接下氣的喊:“村長,李爺爺,村里又丟對聯了”,聽聞此言,手在地上一拄,二人麻利的站了起來,快速拍拍腚上的土,向小娃走去。
“小軍,誰家又丟對聯了”村長問道。
“是王奶奶家,前天剛趕集買的,放在灶房的窗臺上了,怕這幾天下雪受潮,準備拿到北屋,竟然找不到了”小軍快速的報告情況。
三人一邊交流一邊往山上趕,村子在山腰上,但三人卻不覺得吃力,步伐卻如履平地。
很快,三人停在一戶土坯的院墻外,三間正屋,一間靠大門的灶房。走進院里,一位同樣上了年紀的婦女正坐在自家門臺兒上生悶氣。
“二嬸,咋回事呀,聽小軍說你家對聯也丟了?”劉老漢詢問。
“你說這叫啥事,就放在灶房的窗臺了,今天早晨突然找不到了,肯定也是被偷了,這大過年的,咋出這事兒。多少年了,村兒里還從來沒聽說誰家丟過東西,今年邪了”王奶奶氣憤的指著灶房說道。
“二嬸,你也別著急,這么大歲數了,小強又不在家,你這要是氣出個好歹,年都過不好了”李老漢勸道。
兩人走進灶房的窄門,靠西墻是一個磚壘的大灶臺,上面的鐵鍋蓋著,離灶臺不遠的南墻根有一堆柴火,墻上貼著今年剛請回來的灶王爺的畫像,幾炷香燃著。靠東墻的窗臺上放著一盒火柴,一掛鞭炮和一個縫紉機機油盒。
“這是第五家了吧,這賊也真是怪了,值錢的炮仗不偷,專門偷對聯”李老漢說。
“是挺怪的,還專門偷家里是老人的,這事得抓緊弄清楚,過幾天就過年了,現在已經有人再傳了,弄得人心惶惶就不好了”劉老漢說。
“傳啥?”
“還能傳啥,說鬧鬼,專鬧老人,讓人不得安寧,這疫情還沒完,又招賊,這年還咋過”劉老漢說。
“還能咋過,以前沒疫情時候,沒招賊時候還不是一樣,村里就這點人,算上小娃也不到一百人,想熱鬧都難”劉老漢說。
“不行報警吧,讓你家女婿鄭斌帶人來查查”李老漢說。
“查啥呀,鄉里鄉親的,查到誰家也不好看,咱們還是開個集體會吧,你去喊人”兩人跟王奶奶告了別,各自準備去了。
村子很小,從高到低依山而建,一共三條街,幾十戶人家。擔心村里老人孩子多,行動不方便,于是將開會地點定在村子中心的一片空地上(中心廣場),李老漢效率很高,騎著自行車挨家挨戶通知。
很快,人都匯集過來了。村長劉老漢爬上一塊一米來高的老石磨輥子。
“大家安靜,安靜,有個事情得跟大家說道說道,大家都知道,馬上就要過年了,咱們村卻招了賊,雖說沒傷著人,影響卻很不好,這么多年了,咱們村還從來沒出過盜竊的事兒……”村長說話抑揚頓挫,頗有感染力。
人群中,上了年紀的安靜的聽,幾個年輕人交頭接耳聊著什么,小孩子們則是一臉茫然的望著高處的村長。
“村長,咱報警吧,我感覺這賊有點怪,不像是咱們村的,咱們村就這點人,誰都了解誰,都不是當賊的材料,更干不出這種事,況且對聯是要貼的,要是以后被看見,得多尷尬,再說了,偷這么多也用不完呀”一個瘸腿的中年人說道。
“我也感覺李瘸子說的有理兒,應該是外人偷的,咱們村農田那邊,不是剛開通了一條柏油路嗎,外地人經過時,偶爾會來村子里借東西”有一個身材消瘦的中年人說道。
“到是有可能,但是不至于啊,人家跑運輸做生意的,還看得上那幾塊錢的對聯?”人們又開始議論起來。
“好了,好了,大家靜靜,今天開這個會呢,主要是想提醒大家,今年既然發生了這種事,就要提高警惕,把家里貴重的東西都藏好,誰家丟了對聯,再回家好好找找,想想是不是放迷手了。另外,為了大伙安全過年,讓外出打工的孩子們都趕快回來,這幾天村里民兵連負責巡邏,行了,天快黑了,大家散會吧”村長習慣的擺擺手,結束了會議。
人們很快散去了,不久后,一股煙火混雜著飯香的味道彌漫了整個村莊,說起這個民兵連,其實也就三個人,有兩人現在還在外地打工,已經兩三年沒回了,現在的民兵隊員只剩下一個,就是李瘸子。
三天后,村頭拾荒老漢家的對聯也丟了。村長去了現場,由于昨晚下了雪,沒有留下任何可疑痕跡,這次,村長選擇了報警,鎮上派出所的鄭所長帶著一位民警出了現場,仔細了解情況,在村長家吃了午飯就回去了。
當天下午,在村子中心廣場的一棵大棗樹上,出現一張一尺見方的告示,紅紙黑字寫的明白:村里已經有六戶居民丟失了新年對聯,現村委會與鎮派出所聯合辦案,凡是提供有效線索的居民,獎勵人民幣100元新年紅包,找到丟失對聯的居民,將會得到人民幣200元新年紅包獎勵。
告示一出,冷清的村莊突然變得熱鬧了起來,老人們拿著拐棍重點招呼自家院子里幾年不看一次的角落,小娃娃們組成一個個偵查小隊,在村子里到處翻騰,最喜歡去沒人住的荒宅子里探險。數量最少的中年人,他們發揮想象,按照電視劇里的樣子,到現場偵查,尋找痕跡,然后進行縝密的分析。
幾天過去了,案子仍沒有任何頭緒。
又過了三天,大聰明從外地回來了,這是李老漢的兒子,小時候學習好,被人起了個大聰明的外號,原本說今年不準備回的,不知怎的,這么早就回來了。
下午,老王家出嫁外地后,從未回們的二妮兒也帶著外孫和女婿回來了,王奶奶的外甥今年竟然也來村子里過年,據說小強也在回來的火車上了…,那天晚上,回村過年的人絡繹不絕,幾個月前鄉里給安裝的路燈,在各個路口第一次被點亮了。
像是專門為了迎接新年到來,夜里又下了一場雪,早晨起來推開門,讓人意外的一幕出現了,二百來米長的一條街上,竟有七八個人在掃雪,大家戴著手套,呼著熱氣,干得熱火朝天。
“呦,小強,啥時候回來的,前幾天打電話聽我爹說,你今年不回來了”發小劉兵打招呼。
“本來公司要求年底加班的,我爹打電話說我二叔家的林哥,森哥都回來了,我就跟同事換了班”王強回答。
“是呀,沒想到今年大家都回來了,來時還想著,過年去哪玩呢?”王強說道。
“呦,都回來了”一個熟悉的聲音從不遠處傳來。
“劉叔,村長,新年好啊”
“你倆研究啥呢?在外面發展不錯吧,這么長時間,也不回來看看”
“劉叔,咱們村除了種地,回來能干啥呀,我還想過了年把我爹接到城里去呢”劉兵說道。
“可別瞎說,進村時看見沒,咱們村都通了柏油路了,連著好幾個縣城呢,前幾天鄉里開會了,國家出了新政策,鄉里支持村里年輕人回來創業呢,不考慮考慮”村長說道。
“劉叔,咱們這能干啥項目呢,除了山下的莊稼地,還能干啥?”王強問道。
“以后能干的項目多了,就是缺人,你們這些年輕人出去城里打工,村里只剩老頭老太太,還有毛都沒長齊的娃,想發展也發展不起來,跟你們透露下,過了年,鄉里文件就下來了,咱們這里有山,山下有河,以前山地路不好走,是障礙,現在都成寶了”
“咋還成寶了?”兩人像是發現了商機,一臉認真的詢問。
“搞特色養殖,搞旅游啊,咱們臨縣出了好幾個案例,有人包山種竹子,在竹林里又搞養殖,收益很不錯,還得到了縣電視臺表揚。
在咱們這里,要想把生意做好,技術和知識是瓶頸,正好你們這些年輕人有見識,有知識。東邊的祁縣知道吧,人家用活水養魚,本地的外地的商場、飯店搶著過來收魚呢,鄉里組織去學習過,那魚養的真肥。最厲害的是搞旅游,咱們這的環境就是天然優勢,別人都干得有聲有色,咱們也不能落后于人啊”。
“劉叔說的是啊,這兩年網上時不時就能看到類似的案例,國家政策也在向農村傾斜,看來我們的機會來了”劉兵說道。
“行,小子,還關心國家大事,腦子就是好使,回頭跟你爹商量商量,回來干吧”村長說道。
劉老頭繼續向前走去,此時小強和李朋感覺有些熱血沸騰,沒回來的時候,覺得村里又冷又沒人氣,這一回來還真的有點不想離開了。看著村長的背影,兩人各自思考著什么。
雪依舊在下,但擋不住人們的熱情,還來不及停留,就被勤勞的掃帚帶走了。
下午時候,回鄉過年的人越來越多,山下空地已經停滿了車,大包小包的東西肩背手提,七八歲的孩子比大人還快,一溜風的朝山上跑。
不知道啥時候,一張嶄新的告示被貼到了村口的一根電線桿上,內容還跟村里廣場上的一模一樣,經過村口的人,都會駐足認真觀看,然后表情變得氣憤,也許已經暗暗發了誓,一定要親自找到這個小盜,為村子除害。
臘月二十七,離過年還有三天的時候,村子像是又回到了二十年前一般,人們走街串戶,拱手致意,然后問聲新年好,多年不見的發小,在大街上開始了一場場久違的“扯蛋”。
不過,人們的注意力,很快又回到了對聯被偷的事情上來。
這一次,村里的小伙子成了主力。老人們被小娃娃們纏著講故事,堆雪人,再也騰不開手了。
一波一波的人出入那些對聯被盜的老人家里,順帶著給老人們帶去一些“禮物”以示尊敬,老人們則是將對聯被偷經過不厭其煩的講了一遍又一遍,最后給年輕人發了糖,才允許他們離開。
人們將偵查到的線索在村里的微信群里公示&匯總。老王家的二姑娘認定偷對聯的人一定不是本村的,因為一個人不可能連續偷這么多,當然也不可能一下子出現多個小偷,因此,一定是外村人干的。王奶奶的孫子小強則認為是本村人干的,不過應該不是偷,而是惡作劇,他的觀點得到了很多人認同。李老漢家的孫子則認為這件事充滿了靈異色彩,當然,他的想法被年輕人嗤之以鼻,但許多老人們表示贊同他的說法。
日子又過去一天,案子仍沒有理清頭緒,但人們的熱情卻絲毫未減。
平時愛看偵探小說的剛子,昨天剛到家就加入了“對聯專案組”。經過一番縝密的偵查,案件終于有了新的突破,他發現了一個規律,被偷走對聯的人家有個固定順序,先是最高位置的兩家,然后是中間位置的兩家,最后是最低位置的兩家,從第六家對聯被偷走后,“對聯大盜”的行動就停止了。從由近及遠的原則可以看出,偷對聯的人應該是住在最高處的那條街上。家住中間街道的小東也表示認同,他也發現了新的線索,所有被盜的人家有的是院墻很矮,有的是年久失修,另一個共同點是,他們都是獨居。
群里的討論越來越熱鬧,在現實中,也出現了神奇的一幕,有人組局打牌,竟然一直湊不齊人。
臘月二十八,案子沒有頭緒,小孩子們開心的堆雪人,玩摔炮,大一點的孩子敢用炮仗炸雪。山下小河里,女人們帶著孩子砸冰,玩冰橇,為了做冰橇,忙壞了村里的劉木匠。
事情的轉機,出現在臘月二十八號下午,剛子又對現場進行了幾次偵查,終于發現了一些端倪,他翻開地上的雪,認真觀察后,發現有一些雪中有一些熟悉的膠泥土粒,與院子里的黏土不同,這種土山上有很多,山下農田里也有。在另一個現場,他又發現了一些干癟的酸棗。
這些線索剛發到群里幾分鐘,就有人給出了四五個推論,最讓大家的信服的是第六個,結合被盜的順序,酸棗、膠泥土,剛子給出了自己的結論,那就是山上的石洞,那是山上最大的一個山洞,有幾米深,兩米多寬,成年人站在里面,完全不是事兒。兒時他們經常去那里玩,想想也有十幾年沒去過了,小時候制作彈弓用的彈丸,就在山上挖了膠泥搓成球,然后藏進山洞里,這里當時是村里娃娃的秘密基地,而山洞的周圍的石壁上正好有幾片酸棗樹。
很快,在中心廣場集合了二十幾號人,除了年輕人還有幾個中年人,村長和李老頭也在。由剛子帶隊向山上進發,村長和中年人壓陣,說是上山,也不過是幾百米而已。
雪尚未化,走在上面咯吱咯吱作響,隊伍很快就到了山洞口,停下。
“里面有人不,快出來,里面有人不,快出來”剛子往山洞里喊了兩聲,沒有任何回應。
熱血是膽魄的前鋒,年輕則是勇氣的后盾。
幾個年輕人經過一番商議,確認洞里面沒人,于是一股腦的沖了進去。
山洞還是那個山洞,可是山洞里的場景卻讓他們驚呆了,因為山洞里面有一張板凳,上面坐著兩個人,正一臉得意的對著他們笑。
“這是怎么回事,鄭哥,你怎么在這里”
“我咋不能在這里,哈哈,這是鄰村的張立”鄭斌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同事。
“還是我來說吧”村長一臉神秘的從隊伍后面走到鄭斌跟前,然后轉身看向大家。
“這次對聯疑案,其實,是咱們村跟鄭所長一起導演的一次新年活動,咱們村已經很多年沒有一個熱鬧的新年了,村里除了老人就是孩子,除了婦女就是殘疾人,連過年時都冷冷清清,哪還有什么年味兒,正巧,今年趕上了新農村發展政策,于是村委會跟鄭隊長商量后,一起導演了這場活動,大伙呢,都是最出色的演員,本色演出啊”
“這…,大家面面相覷”先是吃驚,隨后又感覺慚愧,隨著打工人適應城里的生活,農村開始變得落寞,很多人過年不回家,使得一年到頭村里都是冷冷清清。
“哎,村正,鄭隊長,你們做得好,其實之前真的挺想家,要不是為了多掙點,少花點,誰愿意一直在外面飄著”一位中年人說道。
“我是怕了我爹我娘逼著我相親”一個年輕人說道,立刻一片哄笑聲響起,氣氛開始變得融洽。
“這些年也沒攢下錢,回來怕我爹說我,別人問起,也挺沒面子的”一個年輕小伙說道。
“你呢,劉琦”村長指著一位中年人問道。
“哎,還不是因為跟前院老李那點事,弄得不愉快,回來也鬧心”
“那不叫事兒,回頭咱哥倆喝點,幾十年的老鄰居了,不能為了這點事鬧心,那棵樹以后就是你家的,你想啥時候刨走就刨走”山洞外又進來幾個中年人,是今天剛從城里回來的,聽家里孩子說,山洞這邊有情況,都趕了過來。
“你,哎,老李,去我家,回來的時候帶了幾瓶好酒,咱哥倆喝點”劉琦說道。
“中”
“好了,你們的事私下里再說,但喝酒得叫上我老劉,現在說正事”村長打斷兩人。
此時,鄭所長與年輕的警察,拉開了背后的一層塑料布,里面竟然堆著滿滿一垛煙花炮仗,邊上還放著幾個裝著對聯的透明密封袋。
“來幾個年輕的,都搭把手,搬回村里”村長一聲令下,幾個年輕人就沖到了前面,準備搬煙花炮竹。
“對了,不急,這是村委會評選出的本次活動的獲獎者,五個百元紅包,一個兩千元紅包,還有二十個熱心紅包”喊到名字的,上來領獎,人沒來得,回頭再領。
隊伍像一條彩色的長龍,在雪白的大地上向山下移動,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喜慶的表情,那是新年的氣息,散發著幸福,平安,吉祥的味道。
臘月三十,家家戶戶門庭都煥然一新,都貼上了對聯,個頂個的好,將對生活祝福和心愿刻畫在每個人的心里。
晚上,炮竹聲聲鎮夕獸,繁花開遍勤勞家,又是一年辭舊歲,只待明日又一春。
群里又沸騰了,紅包一個接一個,大家搶的開心,發的痛快。
突然群里彈出一個“不和諧”的信息來:村長,啥時候村里讓放煙花了?
群里突然靜了,然后一個回復出現:沒事,放吧,玩吧,出了事,李叔擔著。
隨后,一張紅頭文件的照片被發在群里,只見上面寫著:為了讓傳統節日文化保持應有的活力,為了….,經省委批準,以xx縣為試點,逐步恢復煙花炮竹燃放。
立刻,群里又沸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