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怎么總是走神?…”今天晚上放學到家后接到了班里一位孩子家長的電話,這讓我既吃驚又驚喜,吃驚的是這位家長其實在我接手這個班以來第一次主動給我打電話進行深入交流,驚喜的是這位家長開始關注孩子的發展重視孩子的成長,并樂于去和老師溝通交流了…
其實總會有一些孩子學習沉不下心,上課不能認真聽講,注意力渙散,走神,似乎在學習之外還有其他的事情在吸引著他們,而把精力放到與學習無關的事情上。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孩子養成了這種不良的學習習慣?又怎樣來改善這種壞的習慣呢?我之前一直覺得孩子們還小,無法讓自己的注意力長時間集中也情有可原…
掛了電話,我便開始網上查詢了一些心理學資料,將注意力渙散的原因及其改進方法總結了一下,原來,造成孩子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原因很多,注意是一種很復雜的心理現象。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有兩種情形,一種是注意力不能較長時間地集中于一件事情上,而是不斷地轉移到其他多件事情上面,比如有些孩子在課堂上總是坐不住,經常搞些小動作,一會做這樣,一會又做那樣等;還有一種情形,注意力不是不能集中,只是不能集中在當前的事情上,而是集中到與當前進行的事情無關的某件事情上,比如有些小孩發呆,說明他的注意力集中到其他事情上去了。前一種情形主要是由孩子內部的原因造成的,比如由于生理因素、家庭教養方式的長期影響等原因,導致孩子未能養成將注意力專注于一點的習慣,很容易受外部刺激的干擾。第二種情形則主要與來自外部的原因有關。其實我們大部分人都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時候,只是“走神”現象發生的頻率和程度不同而已。即便對于那些 “走神”現象發生比較多的人,也并不是說他們就不容易集中注意力,相反,在某些時間和場合下,他們還可能比一般人更能集中全部的注意力,達到高度專注的狀態。孩子天生注意力分散度高、反應閾值低。這類孩子對外在的很小的聲音、 光線等刺激的敏感度比一般孩子高,很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干擾;家庭教養方式的影響。由于家長教育方式不當,提供太多刺激,使得孩子養成了不斷轉換注意力的習慣,或者由于家長要求孩子做不感興趣或者難度太大的事情,孩子就會通過不斷變換活動來回避問題以逃避大人的責罵。另外,從小給孩子買太多玩具或者玩具都太簡單而引不起小孩仔細研究和思考的興趣,也可能導致孩子沒有機會養成專注于一件物體的習慣;學習環境的影響。如果學習環境中有很多會引起孩子分心的干擾因素,也會導致孩子難以專心學習;當然還有心理因素,有些孩子在不能獲得別人的正面肯定或鼓勵的時候,就會有意地以行為來引人注意。一般來說,注意力不集中的習慣是長期形成的,但是通過一段時間有意識的訓練和培養,也是可以逐步改善的。
具體來說,可以通過以下這些方法來幫助孩子提高注意力。1)營造良好的環境。孩子做功課時,給他一個盡量沒有干擾的學習環境,不要讓孩子聽到電視或者歌曲,不要一邊吃零食一邊做作業,書桌上除了書不要再有其他的東西如玩具等。在教室里,可以安排他坐在靠老師近又離門和窗戶遠的位置,以減少外在的干擾刺激;2)改進家庭教養方式。家長應多一些耐心,多一些鼓勵,不要求孩子做不感興趣或者超過能力范圍的事情,每一個時段,只要求孩子做一件事, 做完一件以后再開始另外一件,并且孩子在完成任務時家長不要隨意干涉和打斷,一旦孩子有表現出專心的時候,家長應及時加以鼓勵和表揚,因為言語上的鼓勵或表揚能對孩子的學習起到正強化的作用;3)有些孩子天生活動量大,精力旺盛,對這些孩子應適當讓他定期通過運動來發泄掉旺盛的精力,多和孩子做一些需要孩子用心思考專注投入的靜態的活動,比如玩撲克牌、智力游戲等。
希望這些能在這些理論的基礎上,實踐出適合孩子的方法…晚安,小豆豆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