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忽然接到一個同學電話,安排晚上吃飯。詢問原因是一個在北京的同學回老家探親。6點多來到指定的飯店,敲開包間的門一屋子的歡聲笑語。
? ? ? 進來一看,都是以往熟悉的面孔。哦,還有一張臉稍微有點陌生。再細看,依稀辯出兒時的模樣。大家談得很熱烈,在回憶,誰是誰家的左鄰,誰是誰家的右舍。上學的時候誰跟誰是同桌,誰在誰的前后左右……和杰文同學有30年沒見了,但是大家一點沒有生疏感。
十四歲那年
? 聊的話題從初中到大學, 記憶深刻的卻是學校動蕩,老師忙碌,沒人管我們的初一。學校哪棵樹最高,哪棵樹最好爬。學校南邊的土坡無論男生女生都從上往下蹦過。山坡下那條小溪承載著少年的歡樂。捉泥鰍,抓青蛙。四月南山坡的杏樹花灑滿山谷。但是與學習相關的畫面似乎誰也想不起來。那時的我們真的快樂!
? ? ? 回頭看看現在的孩子們,在學校的8小時,課程排的滿滿的。回家之后家長又充當著老師的角色。耳提面命的繼續布置孩子作作業。初中的學生每天作業要做到十一二點。周六日放假,穿梭于各種培訓班,補習班之間。他們的快樂是學習間隙,趁著上廁所,玩會手機。所以胖孩子越來越多,近視眼的孩子越來越多。運動協調能力差的孩子越來越多,不會淘氣的孩子也不會解決問題。
? ? ? 聊著聊著大家感慨,和現在的孩子相比,我們真的是太幸福了。
? ? ? 回家翻出老照片兒,拍照發到剛建的群里,50多歲的人都在回憶曾經的青春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