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劇情簡介,給人的第一感受會是風平浪靜的感覺。沒有波瀾壯闊,好像就是一本日記本的自白,透著平靜的真實卻又充溢著趣味。那是以九位青春男女為代表的校園成長故事,那是最接近記憶里認知的大一生活。
今年六月份看的《一起同過窗》,因為正處畢業季,校園里滿散著離別氣息,連學校里的橫幅都是有關畢業生的消息:宣傳著各個學院的畢業晚會;關于考研、出國或是工作;關于畢業論文、畢業典禮等一系列繁雜的任務;還有那些類似“愿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的畢業寄語;穿著學士服的一群群人跑遍整個操場,逛遍整個校園,使出頭腦風暴擺出各種凹造型,涌起一波畢業照拍攝的熱潮;畢竟,這是在青春校園里的最后一次狂歡,也是與曾經朝夕相處卻再難相見的人一次無聲的告別,從學校的三岔路口分別以后,當各自奔天涯以后,我們便注定要走散,走散是時間的必然。最重要的是,畢業是一場青春盛宴的離逝,我們終將向過去揮手告別。
我記憶中的告別,好像是后知后覺的樣子。我們沒有痛哭流涕,沒有深情感語,沒有通宵狂歡,一切都與想象中得那么不一樣,以為離別時也應該是轟轟烈烈的,那樣才能滿足心中的儀式感。然而,離別時,只是簡單地揮揮手目送那些一起同過窗的人,似乎當時并不是畢業離別,只是某個學期的暫時分離,而當時的離別意好像就是面對短暫的離別。后來,一個人的時候,翻看各種畢業照的時候,才有意識地覺得,好像那真的是畢業離別,許多人將成為未來生活里的過客、熟悉的陌生人。
《一起同過窗》第一部講的是學校里的大一生活,于我而言,好像也是不久前的生活,如今也只得是揮揮衣袖地回憶了。青春片看了一撥又一撥,青春的情懷總是不厭其煩地被喚醒。我們漸漸地長大了,終于長到了青春片里人物設定的時代年齡,終于是自己這一代年齡的人開始懷舊了。看《十八歲的天空》時,大概還不太懂青春的意義,后來的許多青春片,主人公許多都是讀著高中跨向二十一世紀的年齡設定。那么,至于《一起同過窗》,大概是最接近的設定了。然后,我看了一集又一集,妥妥地入了坑。
在《一起同過窗》里,軍訓的篇幅占得也并不少,與教官頂撞、被教官罰站軍姿、文藝匯演,好像都是記憶里的共有橋段。站軍姿,從來都是軍訓里的必修課程,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能夠在烈日下紋絲不動地站一個小時以上;站軍姿,在軍訓項目里也是聽起來最可怕的,每次總指揮哨子一吹,讓各班組織軍姿訓練,哀怨之聲一片涌起;站軍姿,結束的那一刻腿是僵硬的,但有時候竟然也會有不討厭甚至有那么一點喜歡,大概有些期待教官在那時候的個人秀,輕哼調子,詼諧調侃二三事,與隔壁班的教官互懟。軍訓數日,告別那一刻,卻又諸多不舍。我們許多人一個個躲在宿舍偷偷掉眼淚,告別那個一輩子都不會再相遇的教官,告別那段人生中再也不會出現的時光。
體測,被當時的自己仇視成萬惡的字眼,但每一年也都不得不被虐。后來,想想,那些害怕的、不害怕的,終歸隨時光散去。
社團活動,大一的時候永遠都是最活躍的,好像學校里每一個活動都不舍得放棄自己的身影。《一起同過窗》里,最讓人感動的是鐘白、路橋川、任逸帆三人的茶藝社,那是三人友誼最鮮亮的象征,茶藝社的起起落落好像就是他們友情泛出水面的表征。里面有一句話很好地形容了:“我們茶藝社有五項活動: 靜坐、調侃任逸帆、打牌、打完牌之后再調侃任逸帆以及茶藝。” 青春的時光里,友誼也是十分珍貴的,甚至是最為珍貴的,都說這時候的友誼最可能純粹,凡是純粹的總是讓人向往的歌頌的。
還有很多很多……這一場青春盛宴,只能輕輕地告別著,然后,開啟人生下一段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