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偶然的機會,讀到了釋藤的文章。
一篇讀來,就被其文章的意境吸引,一個安靜的下午把她所有的文章讀完。
她筆下的煙雨江南,透出江南婉約空靈的美;她的素手文字,反映出她從容淡定的生活態度;她的低呤淺唱,散出層層漣漪般柔美,沁人心田。
她文字的美在于有境,一個個字符化作幅幅畫卷,江南的柔美化作細雨、化作迷濛;在于有情,她從小就生活在江南,生在斯、長于斯,生活的點滴溶在心靈深處;在于有意,她自己也說,在江南浸潤久了“骨子里便滋生了些許柔意、愛意、恨意和叛意,有時她們化為我,有時我融入了她們,”。有了意、境、情,于是她筆下的文字靈動起來、鮮活起來、曼舞起來。
如果說,意境情是文學美的技巧,那么真善卻是一切美的基礎,我想這也是釋藤文字美的靈魂。
真實,是文學的生命。
當是如此。
她的筆下處處真景物,那里弄小巷、青青石板,那煙雨菲菲、那蓑衣斗笠,好一幅江南畫卷,都是她十年熟悉的景物。
她的文字字皆真感情,舊時追憶、舊巷老面,幼時故事、兒時記憶,江南雨雪、鶯歌草綠,都滲透著她對江南的愛,對生活的愛。
她的尺寸幅間真性情,因著這份真性情,她的文章每每讓人有所感懷。喜好文字的人,一定是有夢想,有自己的心靈世界,有一份思索,一定是要有真情,真善純美,一定是熱愛生活,卻又富有情懷,以心感知世界人世,自然萬物,于是化作纖纖文字作為遣懷,從而也激起讀者的共鳴和心有所戚。
江南本就是人間仙境和天堂,美的景物、美的生活,我想這就是理想的棲居生活吧。再揉進作者的性情,于是江南就更富有生命和詩意,給人以憧憬和幻想。
現代文明的異化和社會的浮燥,已經讓我們遠離那詩情畫意田園般的生活。我久居深圳,飄浮于這個浮燥的城市,感受著現代文明進程伴隨的異化,見識著追利逐益的人性。更飲慕作者從容淡定的生活態度,淡然浸潤在江南的竹風荷露中。
“人詩意在棲居在大地上。”面對現代文明對人的性靈的扭曲和異化,浪漫哲學家們提出了解救人類的辦法,他們認為藝術才是解救人類的良藥,也是人類的理想生活之態。
自然本就是生命之所寄,“借大自然酒杯,澆胸中塊壘”。江南小鎮水鄉在我心中是超然現代文明,回歸質樸人性的理想棲居之地,如同隱若在秀峰靜林中的寺廟,是滾滾紅塵中皈依心靈的一塊超然之地。如果說,江南是現實的一部藝術品,那么釋藤筆下的江南、釋藤的充滿真感情、真性情的文字,便是浸淀著生命和靈性的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