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懷左同學
01
學弟今年六月畢業,晃來晃去,到現在還沒找下一份合適的工作。
原本自信滿滿的他,目前很苦惱:“我在大學時做了幾十種兼職,積累了那么多工作經驗,為什么還是找不到一份好工作呢?”
這讓我想起了自己的兼職時光,在街邊發過傳單,頂著大太陽和人要電話號碼;在商場賣過東西,老板要求我們,要多說話,拉住顧客;也做過體力活,做婚慶,幫人搬東西。
發傳單一天60,搬東西80,賣東西最多,一天100。
現在看起來低得離譜的報酬,在當時,我覺得很多。記得一開始我非常珍惜這樣的兼職機會,同學一叫,立馬高興地跟著去,賺錢是好事,自己養活自己也很開心。
斷斷續續,我打了很多工,直到后來的幾次機緣巧合,我才停止了自己的兼職生活。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我在朋友圈看到以前的同學,有的去了國外做交換生,有的憑借超強的外語實力在亞洲博鰲論壇做翻譯,還有的在新東方實習,幾小時掙的錢,比我一個月都多。
當時的我,受刺激了,那種感覺,就像別人描述的,十年后去參加同學會,別人西裝革履開豪車,而自己都不好意思介紹職業。
做了幾十種兼職,為什么最后被大公司拒之門外?
原來別人在大學階段飛速發展,而我們卻犧牲了未來的機會,做著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低端兼職,沉迷在賺小錢的快樂里,無法自拔。
原來大公司需要的是你的實力,不只是你的體力。
02
最近看完《三體》時,讓我感觸最深的不是故事的精巧和科技的奇幻,而是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的區別,基礎不行,應用得再好,也只是低效率的努力。
就像兩個民族打仗,一方用槍炮,一方用弓箭,即使弓箭設計到了可以連發的程度,但還是打不過使用槍炮的那方。
具體到我們自身時,其實就是選擇和眼界的問題,是看重暫時的利益,還是在乎長遠的發展?是在最好的學習時光選擇做體力活,還是扎扎實實積淀自己獲得之后更好的機會?
這都是問題,都需要我們有獨立人格,需要舍得,需要認認真真做選擇。
好的選擇,不是別人告訴你對錯之后的輕松抉擇,而是在沒人指導,誘惑重重的情況下,你還可以擦亮眼睛,邁出前進的步伐。
沒有人可以順風順水,沒有人能夠永遠都對,我們可以摔倒,可以迷路,但要及時站起來,隨時調整航向。因為我們要走的路,都是自己選擇的。
所以后來的大學時光,我再沒去參加純體力的兼職活動,踏踏實實讀書,學寫作,學攝影,學排版……后來因為喜歡文學,考了研究生,現在一邊上著學,一邊靠興趣一月得來的收入,比當時兼職一年都多。
我們常說選擇比努力重要,其實最好的選擇,就是在人生的每個獨立階段,把當時最重要的事情做好。
有始有終,最后才能得到始終。
03
賺錢沒錯,兼職也沒有錯,適當參加可以鍛煉我們,但凡事,過猶不及。
因為工作之后你會明白,普通兼職得到的經驗,用處都不是很大,而低層次體力型不斷重復的工作,耗費的,是你最寶貴的青春時光。
有時候還會在心理上對我們造成傷害,廉價的報酬讓很多學生覺得賺錢非常難,對未來產生恐懼,影響其自信的培養和獨立人格的發展。同時,對金錢的迷戀也會在無形中限制很多人的格局,他們還年輕,但潛力已經被消磨殆盡。
昨天晚上有人問我:“如何做自媒體,如何通過寫作年入100W?”我說不知道,但想年入100W,首先你要拿出值這個價的實力。
記得之前劉同說過一句話,在這個時代,任何才華都可以變現,如果你還沒有,說明你的才華不夠。
所以我希望我們,尤其是在校的學生,在物質基礎適足的基礎上,可以多沉下心來,做一些有長遠意義的事情,可以提高自己核心競爭力的事情,在未來讓自己獨一無二的事情。
一句話,在將來,給別人一個無法拒絕你的理由。
所以前些天有讀者問我:師哥,我現在基本沒課了,這里有一份兼職,看場地,管吃管住,一個月兩千多……
我開玩笑地和他說,你別去了,你的同齡人馬上就要找到月薪過萬的工作了。
04
很多人上了大學,不知道該做些什么。其實這也正常,我們從小習慣了父母老師的管束,自己一個人時,反而慌了手腳。
像活在籠子里的鳥,獲得自由時,反而不會飛了。
像被人圈養的老虎,重歸森林時,變成了貓。
很多人天天追著問別人,上大學,到底應該學什么?該干什么,難道你心里沒有一點數嗎?你不是說自己懂很多道理嗎?那趕緊去做呀!
最簡單的,先把課上好,過了考試,拿了學位,這是我們最應該做的事情。
書是一定要讀的,多少先不論,努力培養自己讀書的習慣,把讀書當成生活的一部分。聽我的,他們說的讀書無用論,全是騙人的。
硬實力有沒有?英語學好了嗎?電腦操作熟練了嗎?有用的證書,考下來了嗎?
你說你還有很多感興趣的事,想做就去做,很多興趣愛好,都會對我們的未來,產生很大的影響。
好了,點到為止吧。
道理你都懂,做起來才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