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的學習焦慮,是知道自己想學習,卻總是學不進去,其實自學是種能力,可以學習和鍛煉。
這篇文章就教你弄清楚自學能力究竟是什么,如何掌握和應用自學能力,如何通過提升自學能力,來實現人生高度。
歡迎轉發和收藏。
01.
首先要知道:拖延癥是死敵,必須干掉。
可你知道拖延癥是怎么產生的嗎?
拖延癥產生的過程是這樣子的:有件不想做的事情→想到這件事就特別煩躁→既然這么痛苦不如玩手機吧→變得更難受了。
那么我們在大腦實質是這樣的:大腦預測那件事會讓我們產生不安→這件事激活了大腦中的疼痛區域→大腦尋求停止這種痛苦開始轉移注意力。
所以啊,讀者老爺們,拖延癥犯的時候不要自責,要怪就怪你的大腦,是你的大腦讓你難受的,所以你才沒寫作業,所以你才不交報告的,都怪大腦這個小婊砸。
但我們畢竟是有追求的人嘛,如果可以的話,我們還是想戰勝拖延癥,好好學習,在deadline之前好幾天就完成任務。
那么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可能你看過很多關于拖延癥的文章,知道各種各樣的方法,但是如果你還沒解決拖延癥,那不妨可以看看我介紹的這種方法:
如果你拖延癥犯了,不想寫寫報告,解決拖延癥的方法就是去寫報告!
這個方法是不是非常令人無語,但是我要告訴你,這個方法非常有效!!
有研究表明,當你面對一件特別不想做的事情的時候,你的大腦會產生神經上的不適,但是一旦你開始做這個不想做的事情的時候,大概十幾分鐘,神經的不適就會消失,會真的消失哦~
所以說,不寫小作文,很痛苦,怎么辦?去寫小作文!
不想看書 ,就看見書就頭疼,怎么治頭疼?去看書!
你只要告訴自己“我知道我要做的事情很煩,但是科學家們說了,這都是大腦在欺騙我,而且只要我開始做這個事情做個十幾分鐘我就不痛苦了,那我就試著先做十幾分鐘吧”
寫十幾分鐘小作文跟寫完一長篇文章比起來,是不是更容易操作呢?
你只要克服了這十幾分鐘,接下來一切就順風順水了。
那么,如果你已經成功干掉拖延癥,那么接下來就可以進入提升我們的自學能力的環節了。
02.
閱讀理解能力是自學的基礎
我知道看到這很多人心理要狂噴我了:呵,不就是閱讀理解,你以為誰不會啊!
但是事實上,我們中大多數人根本不具備基本的閱讀能力。所以閱讀理解這事兒啊,說起來簡單,但是做起來比想象的難得多。
首先我們要理解什么是閱讀,閱讀是識別文字并接收文字所含信息的一個過程,所以閱讀之前,我們應該先建立起一個甄別所接收信息是否可靠和有效的能力。
而這個甄別能力,就需要長期培養和鍛煉。
你知道我們大腦是怎么處理接收到的信息的嗎?
當我們捕獲一個信息后,接下來信息會輸入到我們的大腦中后,就會由大腦進行進一步處理:需要記憶的,就進行記憶存儲,并且要依靠反復記憶才能實現永久記憶。
對不需要全部記憶的信息,就只記住信息的關鍵點,保證將來某一天能利用記憶存儲的關鍵點重新找尋信息……
不僅如此,大腦會對新接收的信息進行辨別,如果是與曾經接收過的信息相似卻不相同,就會進行分辨,判斷新接收的信息是否正確,曾經的信息是否有誤,是否需要進行覆蓋更新……
要知道,只有當存儲的信息足夠多了,我們才可能做到將信息彼此銜接,實現“融會貫通”。
我們可以想象,擁有優秀的閱讀理解能力就如同一名經過專業訓練的圖書管理員,將各種信息進行分門別類存儲,以便日后加以讀取和利用。
而很多人卻以為自己不用經過什么訓練,就覺得能做到,其實都是不自量力的表現。
03.
寫作是影響自學能力的重要因素
我為什么要談寫作能力?
因為這里的寫作能力并不是指的寫小說,寫詩歌散文那種大文豪作家需要具備的能力,知識寫作能力中的最基本的一種:
寫簡潔、有效、準確、樸實而具有邏輯性而理性文字的能力。
我們常陷入這樣一種狀態,自以為很認真的學習一番后,看起來碩果累累受益良多,但如果要把剛才我們所學的整理成文字時,會發現自己語序和邏輯都很混亂,沒辦法按照剛才所學的邏輯將學習成果整理成文字。
這意味著:我們無法將剛剛所學的知識,系統而具有邏輯性地用自己的文字表述出來。
學習其實是個理解再輸出的過程,誰也做不到只輸出不輸入,相反只接收不輸出也就構不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咱中國不是有句諺語叫“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其實也有這層道理。
03.
實踐能力是檢驗自學效果的根本指標
如果說剛剛的文字輸出是對即刻所學知識的應用,那么接下來就是對所學知識的真刀真槍的實踐和利用。
我想在讀這篇文章的大部分讀者,都是經歷過咱中國應試教育的,比如我們在九年義務教育再加多年的高等教育都學過的英語一門課,大部分人都在一種很尷尬的學習法:死記硬背。
結果也很尷尬,單詞都認得,就是不會讀,語法都記得住,結果一個都不會用。
學了那么多年就記住了一句
“How are you?I'm fine,thank you and you?”
為什么呀?因為我們背了那么多的單詞,卻從不讀英文書籍,不看英文文檔,也從不張口用英文交流。
其實,當自己掌握數千個基礎詞匯,了解句式語法后,就應該主動的去用英語。
比方說:看本英文書,不帶字幕看英語影視作品,有機會就和外國友人交流。
只有當我們把所學知識應用起來后,知識才真的展現出了它的價值。
04.
掌握自學的進程,并持之以恒。
上面這三點就是培養自學能力的方法, 而最重要的則是這第四點。
我非常喜歡科幻巨匠劉慈欣的一短篇科幻小說《鄉村教師》,他在文中這么寫過:
人類這種以難以置信的的每秒 1 至 10 比特的速率進行交流的物種,竟然能創造出如此繁盛的5B級文明??
我們人類的知識的魅力就在于,是一個不斷積累再傳承的過程,我們所學的每一個知識都是前人通過文字和語言傳承下來的。
所以,我們學習的過程也是不斷積累,不斷堅持的過程,因為學習不是一個線性的過程,做不到“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最后,當你確實地掌握自學能力后,我想你也同時擁有了應對一切困難的能力,因為你有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是學習。
本文部分靈感觀點源自于李笑來所著書籍《把時間當作朋友》
引用來源:
知乎答主任妍Carol①
李笑來著《把時間當作朋友》②
劉慈欣《鄉村教師》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