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帶孩子外出旅游,是越來越多的家庭的選擇。北京是一個非常熱門的旅游城市,這是文化古都,又是現代化大城市。故宮,長城,鳥巢,水立方……都是必去的景點,現在對于莘莘學子的家庭,又多出一個必去的景點:清華北大校園。
或許是出于對中國第一學府的仰慕之前,又或者是是想激烈一下正在寒窗苦讀的孩子們,總之,他們都愿意來到這個心目中的象牙塔來參觀。
來的人多了,就出現一系列的怪像:
1、人多限流熱鬧非凡,校園是否還有那一份寧靜?
人多到什么程度?使得校方不得不做出限流的錯失。上午,下午各有三千的參觀名額,早晨八點開始,結果四五點就有人過來排隊了。這么熱熱鬧鬧的人群進入校園,還能保持學子們的學習環境嗎?
漫步校園中,會指著走過來的小伙子對身邊的孩子說:你想要像這位哥哥一樣,能夠在中國最好的大學里讀書,畢業后出來就會有很好的工作。
路過書本味濃郁的圖書館時,會有種想要把里面的書本都讀完的莊嚴感。就沖著這書生氣息,也值得令人向往。
校園內有莘莘學子,有歷史遺跡,更有我們難以知曉的學術高度。即便是站在校園里面,也不過是看的一場熱鬧戲曲罷了。
2、垃圾隨手亂扔,是否與教育相違背?
看看我們都帶孩子接受了怎樣的熏陶。早上天不亮就拖著疲憊的身體過來排隊,頂著夏日的大太陽,看著身邊同樣焦躁不安的參觀者。運氣好的話,可以走進校園內走上一圈,倒霉的可能直接遇到的是人數已滿的招牌。
這時候孩子們看到了什么?隨處亂扔垃圾的同行者,無孔不入的黃牛們,以及無所不用其極的混入校園的各類方法。甚至有一家三口躲在快遞的三輪車內,試圖蒙混過關,被保安識破。
本來意愿是來個高尚的精神之旅,結果卻像個小偷一樣被抓包。留給孩子的到底是怎樣的?
3、我們真的能夠讀懂高等學府嗎?
名校之所以是名校,都是有著歷史的傳承的。百年歷史的積累,能夠肉眼看到的少之又少,遺留下來的建筑,又有多少人能夠讀懂?
當然,這么大熱的天氣,困難重重的跑去參觀名校,多數家長應該在意的不是校園文化。他們只在意“清華”“北大”的字樣。
他們帶著一顆朝圣的心態來到這里,它是心中的龍門,雖然明明知道機率很小,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朝一日,能越過龍門,開啟全新的人生。
一個孩子一旦能夠在這樣的大學里學習,就意味著名利,地位和一片光明美好的未來。
家長們帶著這樣的虔誠,帶著期許,來到這里。哪怕知道這樣做毫無意義,還是如此的義無反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