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D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文檔,從項目啟動時起你就要在PRD中跟蹤所有的功能
產品需求文檔的目的,或者說產品規(guī)則的目的:是為了清楚的準確無誤的表達產品的目的、特征、功能以及行為。產品團隊需要利用這份需求文檔去創(chuàng)建一個產品并測試它,所以它需要提供給他們足夠完整的信息。
第一步:做你的家庭作業(yè)(需要去研究你的顧客,你的競爭對手,你的團隊能力,以及可能用到的技術設備。)從顧客、用戶、競爭對手、行業(yè)分析、你的產品團隊、銷售人員、市場、公司執(zhí)行力、以及其他任何對這個問題有見解和有可能解決方法的同事著手。需要準備的還有很多,同樣需要注意的是,使你的團隊信服產品最后能成功是你能力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這是你自信程度的體現(xiàn),如果你的家庭作業(yè)做得好,你將越來越自信,越來越使人信服。
第二步:確定產品目標(產品經理建立一套清楚的、簡潔的價值主張是十分有必要的,這能夠讓她輕松的和每個人溝通——產品團隊成員、公司決策人員、顧客、銷售人員——這個產品真正的點在哪里。)?“電梯法則”:如果你有機會和你公司的CEO搭乘同一部電梯,她問你,你產品的點是什么?你能在電梯上升之前回答這個問題嗎?如果不能,你還有工作要做。
產品需求應將產品的目標,以及目標如何被衡量明確講清楚。同時這個目標應該確定優(yōu)先順序。關鍵是讓每個相關人員清楚,成功的產品看起來是什么樣子,并在平衡設計與實施時為產品團隊提供引導。
第三步:確定用戶特征、目標和任務(現(xiàn)在既然你已經理解了你想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就可以開始對目標和顧客做一個深入的理解。在這個步驟中,和你的產品設計師一起緊密工作很重要。)
用戶特征:產品經理和設計師首先需要去做的事——確定最重要的用戶,然后嘗試用大量的細節(jié)將其描繪出來,以便你能夠利用這些特征來指引你設計產品。這些特征有時候被稱之為“用戶角色模型”,然而當他們是虛假的時候,你應該盡可能的將他們描繪得客觀、逼真、合理。這主要是為了構思出一個能夠抓住這類用戶本質的原型。將用戶范圍縮小至關鍵人群是至關重要的。嘗試去取悅每個人是沒用的,并且反而會沒取悅到任何人,所以重要的是去試著想出一些最重要的、最普遍的特征。同樣的,如果你沒有試著去準確的描繪你的目標人群,你就只會有一個抽象概念,并且很難理解你的顧客會如何反應。你會傾向于認為你的顧客比真實的他更喜歡你。
用戶目標:一旦我們確認并描繪出了我們主要的用戶類型,我們就需要去確認每個用戶在使用這個產品時的主要愿望和目標。這聽起來可能很簡單,但要去理清根本性的問題并解決,其實是很具挑戰(zhàn)性的,尤其是當你周圍所有人都來告訴你,他們認為的、他們想要的解決方案時。
最好的解決方法源自于對問題的清楚認知。每個用戶特征的目標可能不同,所以重要的是根據用戶相關的特征來尋找目標。很有可能針對某一個問題所需要的功能,并不是主要用戶特征的目標之一。
任務:手里邊有了用戶特征和與他們相關的目標之后,我們就可以設計任務來幫助這些人實現(xiàn)他們的目標。這是產品規(guī)范過程中的核心,也是創(chuàng)造力與創(chuàng)新盡可能被激勵和提高的地方。
第四步:定義你的產品原則
現(xiàn)在你可以在你的需求和用戶體驗中構思一些具體的想法了。然而,你將面臨數不清的決定與權衡,最好你能有一套標準,以便為你的產品作出最好的決定。
在大部分團隊里,每一個產品團隊成員的腦子里都有一些自己對于產品好的標準的想法,但是很少有兩個人有同樣的想法,這些差異最終會導致令人不愉快的意外。
嘗試并制定一系列的產品原則來指引整個團隊貫穿整個項目是十分有價值的。這個原則應該細致到你的領域和你的具體項目。
拿TiVO來舉一個例子。當團隊啟動這個產品后,建立了以下產品原則并且跨團隊共享:
它是娛樂化的
它是TV
它是錄像機
一切都是光滑的妥帖的
沒有方法或深的層次結構
尊重每個電視觀眾的隱私
這是一個強大的設備,就像一個電視
這些原則大大影響了產品定義,并且很多情況下加大了實施的困難,但毫無爭議,它們是產品成功的根源。
相似的是,eBay的原則也是如此:1)容易使用;2)安全;3)有趣
第五步:原型和測試產品概念(這才是你真正開始構思產品概念的階段。這一階段你要盡可能的有創(chuàng)造力并且創(chuàng)新。)
首先,仔細考慮你可能需要的三種測試形式:產品團隊犯的最大最常見的錯誤之一是對于他們的產品規(guī)范過于自信,他們不斷推進并會考慮調整產品,如果有必要的話,在得到beta反饋后。但當然beta不是重大改變的時候,因此也就不奇怪很多第一代產品發(fā)布后會不達標。
可行性測試:可用性測試常常會揭露一些產品需求中忽略的東西,同時如果做得好的話,沒必要和原始思路一樣確定產品需求。在你想出一個成功的用戶體驗之前你應該設計多重交互方式。
產品概念測試:
最后,知道了你產品是可行的,可用的還不夠,真正重要的是你的產品是否是用戶想要買的東西。比如,他們到底有多喜歡,你正在做的這個東西的價值?這個測試通常與可用性測試結合在一起。對于一些小的產品點來說,將你的想法畫在紙上就夠了。但是對于大部分帶有復雜的交互方式以及新技術的產品來說,為了評估這個產品是否滿足了產品目標,各種形式的原型是十分有必要的。
第六步:確認并且質疑你的設想(一旦你認為你理解了你想要解決的問題,你就可以確認并且質疑你的設想。作出假設很容易,甚至都沒有意識到它們,確保你在PRD中沒有一葉障目。)
第七步:寫下來(你需要把這些過程全部寫下來。大部分的PRD是WORD文檔,但是有一些是WIIKI站點,一些是PPT,一些寫在白板上。)記住,一個對話是在兩個人之間,而PRD則需與整個團隊交流。
PRD由四部分組成:
產品目標:你的工作是描繪目標。團隊需要知道他們瞄準的是什么,目標需要被描述得盡可能清楚,確定你的描述涵蓋了(你想要解決的問題,而不是解決方法;產品是為了誰?公司,顧客,用戶;細節(jié)很重要,但大的藍圖必須清楚;描述故事)
特征:
發(fā)布標準:性能;可伸縮性;可靠性;可用性;可支持性;本地化
日程安排:最困難的部分之一是描述產品所需要的時間范圍。只列一個隨意的日期是沒用的,應該描述時間的背景和動機,以及描述一個目標窗口。
第八步:確定優(yōu)先順序(除了明確需求,給需求中的每一項確定優(yōu)先順序以及等級次序也是很重要的。大部分的產品經理,如果他們給所有的需求排序,就會簡單的給每一個需求標為“must-have”、“high-want”或者“nice to have”。(或者一些相似的分類系統(tǒng)))
第九步:測試完整性(一個工程師能夠完全了解這個產品的目標嗎?QA團隊能夠得到足夠的信息來設計測試方案以及寫下他們的測試案例嗎?一旦利益干系人已經全部看了這個PRD,確認了需要增加的細節(jié)或者闡明的部分,并且這些問題已經得到解決,你就可以從這個PRD中建立一個產品了。
第十步:管理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