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假期,我的耳朵被動搜集了很多想自動屏蔽的東西,一個朝氣蓬勃的年輕女教師,花兒一樣的生命在無情的火災中隕落。鄰居將要足月生產的小媳婦,在去醫院的路上,被無良的酒駕司機害得一尸兩命。一個年近四十的婦女,在一樁喜事授頭時猝然離世。
這些沉重的消息壓抑得我心生惶恐。尤其是那個年輕的女鄰居,前幾日還見她驕傲地挺著大肚子在陽光下昂首闊步,不曾想還未來得及與那帶了十個月的西瓜寶寶見面,卻早早地香消玉殞,到那個世界迎接將要呱呱墜地的嬰孩。
我不愿面對的,其實也是大多數人逃避的,不管我們談論與否,心底都那樣強烈地抵觸那可能的災難出現,哪怕在我們的周圍。
很多事情我們不需要準備,便能得體地以約定俗成的方式應對。比如一場朋友或戀人的邀約,我們只需帶著好心情,和心愛的人一起欣享聚首的愉悅。或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我們只需帶著簡單的行囊和灑脫的情懷,便能到一個陌生而新奇的遠方,邂逅一方絕美的風景,放逐一段美麗心情。
大不了是離開,失戀,離婚,也不過是和一個人換了一種方式相處。如果你留給對方好印象,他或她還可以呼之即來揮之即去,在你視線可及,伸手可觸的世界上,共同呼吸著一樣的空氣,盡管曾經你們常常埋怨它霧霾重重,健康指數讓人不敢自由呼吸。
所以,生活中那些我們稱之為喜悅,開心,高興,失望,痛苦,甚至短暫的絕望,這些情緒都在我們的精神儲備里,我們隨時可以抽調它們來應對生活中的幸運或挫折。
大喜大悲的情節多了,習以為常,所以叫日常,日日如斯。
可是,恐怕我們中的大多數,還沒有做好能心平氣和地面對生命中那些永遠的失去的準備。
因為萬般不舍,所以我們本能地逃避,以為不說不提,它就離我們很遠。遠到我們覺得自己永遠有機會來彌補過失,修補裂痕。
在父母面前出言不遜大逆不道,盡管父母寬宥諒解,可那顆為養育兒女而飽經風霜的心怎能無恙?總會在暴風雨后的平靜里,深深的自責,告誡自己再面對雙親一定要拿出小棉襖該有的柔軟姿態。
在愛人身邊任性耍賴無理取鬧,婚姻因時日而漸生了解,他不會與你在雞毛蒜皮上喋喋不休一爭高低,可他會在沉默里暗覺悲涼,曾經覺得溫柔妻兒在側的溫暖小窩,如今寒風凜冽,冰冷刺骨。看到黑暗里明滅閃爍的煙頭,心疼他被孩童般鬧人的自己欺負得好生可憐,暗下決心以后一定要用繞指柔融化他骨子里的冷。
我們的通訊錄里,總是躺著那些常年安息,偶爾詐尸的朋友。總借口工作忙,家務多,整日忙于應付紅塵繁瑣,就是讓她們“死”在通訊錄里,那一個個熟悉的號碼是我們曾經感情篤定的明證。不聯系不代表不想念,我們總是覺得還有天長日久,那么長的時間等著我們延續友情,不差眼前這一刻。
我們也總是以為,要等到時機成熟的那一刻說出最想說的話。
等到條件都具備了,再擁抱愛情,走進婚姻。
等到時間和金錢都允許了,再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等到養家糊口的工作不忙了,再為實現理想而努力。
等到工作出色家庭幸福了,再衣錦還鄉盡孝雙親。
我們能預測未來,可誰也無法預測,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
今天看電影消失的愛人,男女主人公情深意篤,孩子活波可愛,可這一切被喜馬拉雅的災難無情地摧毀。女主最后在美麗的星空下絕望的呼喊,卻再也覓不見愛人的容顏。
我們被電影美麗的遺憾打動,也在人世間真實的遺憾里,在捶胸頓足的自責里悔不當初。
如果當初怎樣,也許現在如何,是我們在追悔時常用的句子。盡管懂得不必為打翻的牛奶哭泣,還是會被生命中那些深深淺淺的遺憾,挫敗到心中無限蒼涼。
人年齡越長,越愛懷念。我們常常希望借助逝去的美好沖淡現實的缺角,可怎知任你再萬般懷念,那些遺憾也無法成全。
所以,在還來得及的日子里,去奔跑吧,去揮霍吧,讓生命之花在春日的蓬勃里轟轟烈烈,盎然盛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