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到非常好的一句話是“用身體來寫作”,寫作的時候根據你的情緒流淌,順著鍵盤敲打出你想表達的文字。那此刻我的身體是有感覺的,是胸口無比憋悶的感覺,這篇感覺源于之前看了狀元的圈,然后聽完了李笑來老師的《財富自由之路》中的一篇《為什么你一定要學會寫作?》之后產生的。
我大部分時間是能夠迅速捕捉信號,然后立刻跟上的人。比如得到推《財富自由之路》的時候,我第一時間買了,但是我買的書那么多,我匆匆翻了一下,就擱置了。模糊的記住了一幅圖,你的未來在平庸走過了很長時間后,到達里程碑的點后才會突然上揚。成長是有拐點的,是突破了成本線的,后端急速上揚從而也形成了“復利曲線”。
其實我和這本書已經擦肩而過了4次,或者說我有4次可以去好好閱讀它的機會卻都沒有用。
第一次,18年,年初和年尾,子木都分享了這本書,年初分享的是這本書帶給自己的感觸,年尾是用這本書做到的一些成果。我聽完也就聽完了。
第二次,今年4月份和5月份,在賦能共讀群,我想到這本書做分享,我挑選了10個概念:注意力、付費、貴人、錯過、抱怨、寫作、你的價格、鼓勵、做到、學習能力。分享的時候就感覺內容真是好,在幾個月后,有天突然翻到從前的內容,還不禁感慨,真是好東西啊,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第三次,貓叔在剽悍快走到末尾的時候,終于終于提到了李笑來,我記得那個場景特別清楚,在接孩子放學路上的一個街道拐角我聽到這樣的內容:雖然社會上對李笑來的評論很多,但是他是對我影響非常非常大的。那一刻仿佛之前的疑惑有了答案。我一直覺得貓叔分享的很多內容有這本書里的影子,但無從證實。
看到李笑來的那段文字“我實實在在地改變了很多人,而這世界卻貌似沒有什么變化”,我在旁邊寫了一個“貓”字,因為這是我的猜測,并沒有落實。在那個街角處,原來我的直覺是對的。但,隨著時間推進,又沒有然后了。
第四次,狀元發了一條朋友圈,是這條朋友圈,讓我整個人都不好了。狀元說他是16年10月定的專欄。那會他每天都要坐公交車上班,別人10分鐘看完的文章,自己要半個小時一字不差地閱讀,并且反復思考課后思考題。
大家驚訝狀元的寫作質量和速度的時候,他說為了現在我積累了三年。
李笑來的內容我不是沒有,書我不是沒看。但是我卻沒有做出什么成績,原來是我的方法不對。一邊喊著“聽話,照做,準沒錯”,一邊還是習慣自己是知識難民的狀態,看到好的繼續追,繼續為自己加壓。一邊壓縮著自己的時間,然后覺得我之所以不夠好,是因為我的積累不夠,但是身邊很多人開始對我說,你積累的很多了。我突然停頓了一下。為何是這樣?
有些東西很扎心的時候,最好的保護自己的方式就是逃避,躲開,不去思考。然后它就真的很快就從你身邊消失。比如看到一些進步很快的人,看到就給你巨大壓力,讓自己輕松的很好方式就是不再關注她們。果然很爽呀。
但是,隔一段時間會發現她們進步的速度已經讓你望塵莫及了。
真的對自己太不狠,太仁慈了。表面上似乎是在努力,但其實知道自己是連思考都懶得去做的人。最近身邊人越來越多更新簡書的時候,曾經有很好寫作習慣的我,卻連日更達人都不是,每天都會有大量的想法涌入,事后卻又完全忘得精光。
寫作業真的是帶給自己有巨大好處的,比如,三年前寫的東西,直到今天還在受益,我3年后的狀態,也取決于今天的努力。
三年前,為了做好可可獅推廣人,我整理了很多內容,如今還有不少人因為當初的文章找到了我。這讓我體會到了,花一份時間可以讓自己后期不停受益。
我已經悄悄利用“有杠桿賣時間”了。
寫作的好處,讓自己思考,讓自己清晰,讓自己的同一份時間可以賣出N次,邊際成本趨近于零。
怎么去寫?我先記得一條標準,寫對別人有用的東西。這些天還有這樣的感受,寫作并非做搬運工,即便是讀書筆記,作者已經描述總結出來的內容,沒有必要再抄一遍,這樣的內容是沒有靈魂,打動不了別人的,最好的方法是加入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感悟。讓這些內容穿越了你的身體,形成你自己的東西。打動不了自己的內容,如何要求去打動別人。
身邊出現的很多人和事,其實都是一個個信號,只不過大部分人對此不敏感而已。生生錯過一次次機會而不自知,同時仍不斷向外辛辛苦苦去尋找。
開始寫作吧,只要真寫,就只能真思考。對我這個無比害怕動腦的人,是不能停留在舒適區了。不怕自己差,硬著頭皮實踐,也許就撞見了未來一點都不差的自己了。
做事多長長心,多動動腦。
《財富自由之路》出現的頻率越來越多,越來越密集的時候,我不能選擇視而不見了。我已經錯過了之前的四次,第五次,讓我來選擇主動吧。
如果你也感覺不好了,也開始與我共讀這本書吧。
我是用閱讀點亮女性成長的棉棉,你好,很開心遇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