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朋友發信息給我說看了我寫的文章,感覺我天天過的就是吃喝玩樂的生活,好羨慕。我說也不盡然,我還在和好報一起瘋玩。
9月22日22:52分,好報報大人在微信朋友圈發起了招募會員的“瘋狂活動”,收費300元,尋找好報1000名鐵桿用戶。什么細則都沒有,只是強調這是一次瘋狂的活動,賣了一個很大的關子。我毫不猶豫地在23:05分付了錢。據我估計,第一批在兩天之內會有100人左右像我這樣的人加入,陸續會有200人左右跟進。
10月初,細則出臺,說明了會員的期限為2016年10月15日——2017年10月14日。可享有10條服務:
1. 禮物:國慶長假之后,即刻送出第一件神秘禮物;
2. 搶書,快遞到付就可讀好書。好報主編報大人將率先分享出自己的一批珍藏圖書;
3. 每個會員都要建立一個基于個人特長、興趣、夢想、樂于分享的資源的個人介紹信;息,在群內發布,供其他會員了解,并實現志趣相投者的自由交流、認識、互助互益;
4. 策劃發布好玩的話題,比如征婚等;
5. 打造好報生活學院。建立共同讀書群、堅持跑步群、手工達人、廚藝大師、服裝搭配大師、演講達人、搭訕學、學一門樂器、自己動手拍電影等群體;
免費加入基礎群(通常報名費為每期99元或168元)的資格,并享有好報各種高級群七折報名優惠;
6. 免費微課有優先聽課資格,遇到收費微課時,會員享有七折優惠
7. 購買好報美物享受八八折
8. 會員可提需求,群內幫你想辦法
9. 幫助會員展示個人才能
10. 群外推薦
總體看,好報正走在由自媒體經濟轉向社群經濟發展的羅馬大道上。
社群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服務經濟、體驗經濟之后,出現的全新的經濟形態和商業模式。它融合了當下新興的網絡經濟、信任經濟、粉絲經濟、分享經濟的綜合特征。
社群商業涵蓋了內容,社群和商業。內容是媒體屬性,用來做流量的入口;社群是關系屬性,用來沉淀流量;商業是交易屬性,用來變現。用戶因為好的產品、內容或者工具而聚合,然后通過社群來沉淀。例如好報通過自媒體推送倡導自由生活的人物和事件,聚集了一批熱愛生活,崇尚自由的人群。在新媒體格局下,唯有認同才能產生價值。從今年2月起好報開始舉辦寫作群,后來辦畫畫群。好報的寫作群聚集得都是對寫作感興趣,甚至是寫作大咖的一群人。群友因為參與式的互動,共同的價值觀和興趣留存在社群,最后有了深度聯結。
社群有自己共同的價值觀和責任感。構建社群的規范,通過制度和角色來進行群員的區分,并通過激勵的干預和懲罰措施等影響和控制社群的集體行動,提升社群的認同。好報的寫作群每月一期,每一期基本200多人。大群分為十人左右的小組,每個小組有一名組長。組長負責統計作業,督促激勵組員,提醒違規組員。
社群是一群被商業產品滿足需求的消費者以興趣和相同價值觀集結的固定群組。好報寫作群藉由寫作這個橋梁匯聚了各行各業,各種背景的人群。一個社群好不好,更多地看這個社群的凝聚力、成員之間的互動是否頻繁。在這一點,好報寫作群是極好的,尤其是寫作群的天下第一巫師組,可以說是整個寫作群最有凝聚力的群組。
由于群員沉淀在社群里,自然具有高粘性和高互動,這使得社群媒體的目標用戶非常清晰。因此,在內容生產上,便有了明確的方向。于是好報在積累了8期寫作成員后推出了會員收費服務。對于內容的喜惡,群成員會有高效而直接的反饋。甚至在內容產出之前和產出的過程中,群成員也可以參與并提出反饋意見。所以,社群媒體產出的內容是高精準的。比如李笑來社群,他與群成員共同總結學習,一同創作書籍《七年就是一輩子》。這樣的內容,群成員肯定會主動分享。將來好報會員群的會員也一定會主動分享好報的一切動向。這比花錢打廣告更經濟有效。
社群媒體將是給用戶制造優越感的新方向。好報應該好好抓住“社群”這一核心價值,無論是收會員費、好報美物、還是會員社群活動,廣告等等,好報要好好玩起來。在人人都是媒體的一種社會化關系網絡中,內容即廣告,優質的內容很快會廣泛的傳播。好報只要有好的內容,社群就會快速為好報傳播。
當人們不加深度思考就涌向社群媒體的時候,就是社群紅利爆發的時刻。好報,會員社群等你發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