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分享
六月炎夏,何處尋芳?凈慈寺外,西湖碧波上,十里荷花裊娜綻放……這一期讓我們跟著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去領略西湖的夏日勝景吧!
找入聲字和標平仄模板
? ? ? 圖中入聲字是用一個小黑點表示的,這個小黑點藏在每一個入聲字的右下角。你可以鍛煉自己當偵探的本領,看看是否能很快找到。找到所有的入聲字以后,就可以玩“標平仄”這個游戲:在所有的平聲也就是的一聲和二聲上面畫一橫,這個符號表示平,不過千萬要注意,有些一聲或二聲的字實際上是入聲字,要標成仄聲哦!然后在所有的仄聲也就是三聲、四聲和入聲上面畫一豎,這個符號表示仄。如果你自己不會標也沒關系,可以對著我分享的圖片找到每一個表示平仄的符號,照著標在你的詩上就可以了。不過,我非常推薦你們自己挑戰一下,然后再與照片對照。
朗誦、誦和吟的音頻
? ? ? ? 朗誦、誦和吟都是在嗟嘆和詠歌中體會詩詞節奏和韻律的好辦法哦!在吟誦中你可以在不知不覺中把所讀的詩深深地印在腦子里,同時切實感受詩詞的美。
賞析文本
? ? ? ? 一說到夏天的花,人們第一個想到的一定就是荷花。荷花有很多很多的名字,比如蓮花、芙蕖、菡萏、芙蓉、藕花、紅衣、君子花等。這每一個名字都能讓人想到美麗的詩句。說起蓮花,你是否就想到了:“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換成芙蕖,你是否又會想到:“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提起菡萏,李商隱的:“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是否就浮現在你的腦海中?再說到芙蓉,你又會想起:“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吧?說不定還會想起《紅樓夢》中的《芙蓉女兒耒》,想起黛玉和晴雯。至于藕花,你可能覺得有點陌生,但你一定熟悉李清照的“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而紅衣這個詩意的名字你可能不太熟悉,不過:“紫艷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荷花就是因為紅衣落盡才那么憂愁啊……荷花還有一個別稱叫君子花,這是因為周敦頤有名的《愛蓮說》而得名的:“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因此,荷花成為了君子的代稱,文人墨客都以荷花的高尚品質作為激勵自已潔身自好[hào]的座右銘。荷花出塵離染,清潔無瑕,也成為佛教精神的象征,“看取蓮花凈,方知不染心”所用的就是這個意象。荷花堪稱“最完美的花”。李商隱在《贈荷花》中曾經寫道:“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對于別的花來說,都是只有花才是人們喜愛的,雖說“紅花還要綠葉扶”,但那葉子說到底也就是個陪襯,不被人們所關注。但荷花就不一樣了,不僅美麗的花惹人喜愛,那綽約多姿的荷葉被文人墨客反復吟詠,比如漢樂府《江南》:“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周邦彥的《蘇幕遮》:“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王昌齡的《采蓮曲》:“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等等。還有,別的花都是只有在含苞或怒放的時候惹人愛,一旦凋謝了便被人嫌棄。只有荷花,從剛剛出水的小荷葉到枯干凋落的殘荷,都有人去欣賞它的美。從春天的荷葉:“糝徑楊花鋪白氈,點溪荷葉疊青錢”、“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初夏時含苞:“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盛夏時香遠益清的荷花:“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秋天時的殘荷:“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林黛玉不喜歡李義山的詩,但唯獨卻愛這一句。荷花真的是360度完美無缺,難怪它能集“三千寵愛在一身”了。不過描寫荷花最婦孺皆知的恐怕還要數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今天我就來給大家分享這首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其二。
? ? ? ? 因為“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膾炙人口,連帶的這首詩實際上有點復雜的題目《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也一樣家喻戶曉了。這個題目中包含的內容是很多的:“曉”指的是拂曉、早晨。“凈慈寺”則是人間天堂杭州西湖畔的一處名寺,所以這首詩起筆便寫道“畢竟西湖六月中”。杭州西湖恐怕是整個中國傳統文化中最有詩情畫意、最令人向往的湖山勝景了。西湖確實是鐘靈毓秀、人杰地靈,它不僅是一個自然湖,更是一個人文湖。西湖三面環山,夕照山的雷峰塔與寶石山的保俶(chù)塔隔湖相映,白堤、蘇堤、楊公堤三道長堤橫跨湖面,將碧波蕩漾的西湖分割成五片水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個小島鼎立于外西湖湖心。無論春夏秋冬,西湖都美不勝收,春來“花滿蘇堤柳滿煙”,無論是蘇堤春曉還是柳浪聞鶯,都讓人深深地沉醉;夏有“紅衣綠扇映清波”,正是領略曲院風荷的景致,或者去花港觀魚的好時節;秋是“一色湖光萬頃秋”,在這“湖光秋月兩相和”的時節中,平湖秋月、三潭印月都是絕佳的賞月勝景;冬則“白堤一痕青花墨”,斷橋殘雪正是一幅絕美的水墨畫。形成于南宋時期的“西湖十景”,單單是這些名字就讓人覺得美不勝收,無限向往。除了這些四季特色明顯的美景之外,無論春夏秋冬,明媚的晴空之下,雙峰插云仿佛要將人們帶入云霧繚繞的仙宮;黃昏時分,雷峰夕照又把這山水相映、水天相接的美景染成了絢爛的金色。這時候,南屏晚鐘,隨風飄送,久久地回蕩在湖光山色之間……而這鐘聲,正是從凈慈寺傳來的。凈慈寺全名“凈慈報恩光孝禪寺”,位于西湖南岸雷峰塔對面的南屏山上。南屏山峰巒聳秀,怪石玲瓏,峻壁橫披,宛如屏障。峰下的凈慈寺,背靠翠巒,面對碧波,梵宇層疊,宏偉莊嚴,所以這里的鐘聲才叫“南屏晚鐘”。
? ? ? ? 凈慈寺是中國最著名的寺院之一,與另一座著名的寺廟靈隱寺并稱為杭州西湖南北山兩大著名佛寺。南屏山鐘靈毓秀,凈慈寺香煙氤氳,相得益彰,為歷代文人向往之處。不少士大夫為避塵世,常來凈慈寺談禪吟詠,還有不少人來此筑室隱居,讀書撰文,清朝更是常有詩社雅集,因此,南屏山、凈慈寺成為古代杭州城人文薈萃,儒釋交融之地。而西湖的人文雅趣卻遠不止于此,有兩位大文人曾經對西湖作出極大的貢獻,第一位就是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白居易曾任杭州刺史,在任期間,他興修水利,疏浚西湖,修筑堤壩水閘,增加湖水容量,解決了錢塘至鹽官間農田的灌溉問題。白居易不僅留下了惠及后世的水利工程,還創作了大量有關西湖的詩詞,在這些詩詞中,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他對西湖的濃情蜜意。白居易最愛的就是西湖的春天,春天剛來,他就騎著馬去“孤山寺北賈亭西”尋訪西湖的春色,看著“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不知不覺地“亂花漸欲迷人眼”,他卻仍然流連忘返,感嘆“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長慶四年白居易調任太子左庶子,分司東都洛陽,要離開杭州,但他非常舍不得,感嘆“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一直到晚年,白居易都仍然對西湖的美景念念不忘:“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令他感嘆“能不憶江南?”而“江南憶,最憶是杭州”何時才能再“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啊!
? ? ? ? 另一位對西湖情有獨鐘的大詩人就是宋朝最著名的天才文人蘇軾。從五代至北宋后期,西湖長年不治,葑(fēng)草湮(yān)塞占據了湖面的一半。蘇軾曾上書與皇帝請求重修西湖。他將西湖中挖出來的葑草和淤泥匯集起來,堆筑起自南至北橫貫湖面2.8公里的長堤,在堤上建六座石拱橋,自此西湖水面分東西兩部,而南北兩山始以溝通。后人為紀念他,將這條長堤稱為“蘇堤”。相傳杭州名菜“東坡肉”,就是蘇東坡犒賞疏浚民工的美食。不過,“蘇堤”的確是蘇東坡修的,但白居易當年修的堤已經無跡可尋了,今天的“白堤”原名“白沙堤”,雖不是白居易所修,卻正是為了紀念他而命名的,這從他的詩句“綠楊陰里白沙堤”也可以看出來。蘇軾對西湖的感情絲毫不亞于白居易。他對西湖可謂是一見鐘情:熙寧四年,36歲的蘇東坡第一次來到杭州,就看出了西湖山水那隱藏不住的神韻:“未成小隱聊中隱,可得長閑勝暫閑。我本無家更安住?故鄉無此好湖山”。此后兩次任職杭州期間,一年四季,無論春夏秋冬,一有機會蘇軾就會去游覽西湖。我們就單來看幾首他寫的西湖詩的題目吧:《次韻劉景文周次元寒食同游西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九月十五日觀月聽琴西湖一首示坐客》、《次韻仲殊雪中游西湖二首》、《次韻曹子方運判雪中同游西湖》,不管是“絮飛春減不成年”的春天、“白雨跳珠亂入船”的夏日、“白露下眾草,碧空卷微云”的秋日還是“未容雪積句先高”的冬天,他都會來西湖游玩,而且一般都是跟朋友一起在湖上吟詩作賦,常常游到月上中天還意猶未盡。他曾經寫過《夜泛西湖五絕》,這五首詩從月亮升起一直寫到“東方芒角升長庚”,通宵達旦觀賞西湖的美景,這是何等濃烈的感情啊!當然,蘇軾寫西湖的詩最膾炙人口的還要數《飲湖上初晴后雨》其二:“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蘇軾的這首詩把西湖比喻成美女西施,無論是“水光瀲滟”的濃抹,還是“山色空蒙”的淡妝,都那么迷人。
? ? ? ? 除了白居易和蘇軾,還有很多別的文人墨客前赴后繼地用他們的生花妙筆為西湖增光添彩。隱居在西湖畔孤山以梅為妻鶴為子的林逋曾經寫下“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名句;北宋詞人柳永在贊美杭州繁華景象的《望海潮·東南形勝》一詞中寫道“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金主完顏亮就是在讀了這首詞后才決定揮鞭南下;作品以空靈含蓄著稱的詞人姜夔最有名的詞句之一就是“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南宋詩人林升曾借西湖的歌舞諷刺當時昏暗的政治局面,留下名句“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不光是詩詞,其他有關西湖的文學作品如散文、小說、戲劇、書畫……也是不勝枚舉。
? ? ? ? 想象一下,在六月的清晨,走出幽靜的凈慈寺,還可看到昨夜的殘月高掛在天上,綠樹環繞的西湖連接著楊柳依依的小道,西湖中,彌望的是田田的荷葉和亭亭玉立的荷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在初升的陽光下顯得越發的紅艷。而遠處的湖面水光瀲滟,波光粼粼,多么令人賞心悅目的場景啊!難怪從凈慈寺里走出來送友人的楊萬里會感嘆:“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那這樣的美景在楊萬里筆下又會展現出怎樣的風韻呢?“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那密密層層的荷葉鋪展開去,與藍天相連接,一片無邊無際的青翠碧綠;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綻放盛開,在陽光輝映下,顯得格外的鮮艷嬌紅。
? ? ? ? 這首吟詠西湖荷花美景的千古佳作《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的作者楊萬里是一個什么樣的詩人呢?他送別的又是哪位朋友呢?
? ? ? ? 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因為宋光宗曾經親自為楊萬里書“誠齋”二字,所以他又被稱為 “誠齋先生”。他是南宋時的大臣,著名文學家、愛國詩人,與陸游、尤袤、范成大并稱為“南宋四大家”。楊萬里自幼讀書非常勤奮,廣師博學,鍥[qiè]而不舍。楊萬里為官清廉,剛正不阿,遇事敢言,無所顧忌,因而始終不得大用。他一生視富貴猶如草芥,在做京官時,就預先準備好了由杭州回家的盤纏,隨時準備辭官歸鄉,與那些投機鉆營、患得患失之輩形成鮮明對照。楊萬里早期模仿江西詩派寫詩,但他卻并不被江西詩派的寫詩風格所禁錮,而是立志要超出前輩。經過多年的探索和開拓,到50歲以后終于“落盡皮毛,自出機杼(zhù)”,別轉一路,自成一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詩風。這種詩風的特征一是語言淺白如話,通俗易懂,近于口語,章法自然流暢,讀起來朗朗上口。這首《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就是最典型的代表。另外一個特點就是將主觀情感最大程度地投射在客觀事物上,使得詩風活潑自然,饒有諧趣。比如童子能誦的《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宿新市徐公店》:“籬落疏疏小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以及《閑居初夏午睡起》:“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等,就都充滿了這種情趣。楊萬里開創的這種詩風就是有名的誠齋體,在當時就有很大的影響,當時的人就感嘆:“今日詩壇誰是主,誠齋詩律正施行。”
? ? ? ? 楊萬里這首詩中送別的友人就是林子方。楊萬里是林子方的上級兼好友,兩人經常聚在一起暢談強國主張、抗金建議,也曾一同切磋詩詞文藝,兩人志同道合、互視對方為知己。林子方為人正直、為官清明,交友甚多,楊萬里、周必大、陳俊卿等南宋名賢都和他有過交往。這次送別是因為林子方被調離皇帝身邊,要赴福州任職。林子方甚是高興,自以為是仕途升遷。但楊萬里則不這么想,所以在這首詩中極力描寫西湖美景,勸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他跟林子方說:“西湖有如此之美景,你還是不要去福州為好!”楊萬里正是通過這樣獨特的詩情,曲折地表達對友人深情的眷戀。
? ? ? ?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詩人開篇即說畢竟六月的西湖,風光不與四時相同,看似突兀,實則大氣。雖然讀者還不曾從詩中領略西湖美景,但詩人贊嘆的語氣卻讓人迫不及待地想去一探究竟。這兩句質樸無華的詩句,是總寫六月的西湖給詩人的感受。接下來,詩人用充滿強烈色彩對比的句子,給讀者描繪出一幅大紅大綠、色彩鮮艷的畫面:“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隨著湖面而伸展到盡頭的荷葉與藍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無窮”的藝術空間,涂染出無邊無際的碧色。在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點染出陽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紅得那么嬌艷、那么明麗。連天“無窮碧”的荷葉和映日“別樣紅”的荷花,不僅是春、秋、冬三季所見不到的,就是夏季也只有在六月荷花最茂盛的時節才能看到。詩人抓住了這盛夏時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貼切。看似平淡的筆墨,卻給讀者展現了令人回味的藝術境地。
? ? ? ? ?這首詩中并沒有運用華麗的詞藻或復雜的典故,但全詩虛實相生,剛柔相濟。前兩句直陳,只是泛說,為虛;后兩句描繪,展示具體形象,為實。虛實結合,相得益彰。后兩句所寫的蓮葉荷花,一般歸入陰柔美一類,而詩人卻把它寫得非常壯美,境界闊大,有“天”,有“日”。語言也很有氣勢:“接天”“無窮”。這樣,陽剛與柔美,就在這首詩中得到了和諧統一。我在學習寫詩的過程中經常感嘆,象“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這樣明白如話的句子,自己卻無論如何也尋覓不到,難怪好詩的最高境界就是人人眼中心中皆有而人人筆下全無啊!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參考反饋題目:
1、你喜歡荷花嗎?你還知道荷花有哪些名字?你能給大家分享一首你最喜歡的有關荷花的詩嗎?
2、你最喜歡西湖十景中的哪一個?你知道新西湖十景嗎?能選一個你最喜歡的給大家分享一下嗎?
3、你能給大家分享一些你喜歡的西湖十景的圖片嗎?
4、你知道哪些有關西湖的詩或者其他文學作品?挑一個你最喜歡的給大家分享一下吧。
5、你還知道有哪些大文人跟西湖的關系很密切嗎?他們有什么趣聞軼事嗎?
6、你學過誠齋體的詩嗎?你能挑一首楊萬里誠齋體的代表作給大家分享一下嗎?
7、你能介紹一個有關楊萬里的故事嗎?
參考資料
雒誦堂版《千家詩注譯本》
《蘇軾詩詞選》
當然,還有各種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