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十年淘寶經驗的我,從知道懷孕,算好預產期(2018年3月)后,就準備在“雙十一”中大展身手一番。
沒想到孕傻來得比想象中更猛烈一些,在11月到來之前,我就連續烏龍了好幾單:把長褲買成七分褲、數量手滑多拍了一件、顏色選錯了等等。
特別看到今年“雙十一”,各種定金翻倍、抵用券滿減、預定贈品套餐等等促銷手段眼花繚亂,簡直變成了數學考試和智商檢驗(好吧,我承認,還不是因為沒錢)!
在連續琢磨對比了一個多月后,根據我自己還在孕期的情況,總結了幾條經驗,與大家分享。
1、集思廣益很有效
自從懷孕后,加入了一些孕媽群、寶媽群,我發現,這是多么一群熱心又無私的姐妹!盡管來自五湖四海,都素未謀面,但通過手機與網絡,卻能散發出那么多的誠意與熱情!
比如之前在英國小樹苗媽咪群里,柚子麻麻的一篇詳細又生動的紙尿褲測評,就引發了大家的熱烈討論。盡管我還處于紙上談兵的階段,只能旁觀學習,但第一時間對紙尿褲各種要求、指標有了非常直觀的認識。
姐妹們眾口討論十分鐘,比得上淘寶上研究對比一整天的效果呢。
2、詳細功課做起來
雖然咨詢姐妹、前輩們很有效,但也沒辦法剛好都能討論到你想要的商品,于是,我會結合各種網友測評網站來進行對比。
知乎、小紅書,是我比較喜歡的平臺,優點在于用戶多托較少、測評客觀有價值。相比而言,知乎上技術型干貨分析更多一些(可能與男性用戶較多有關),小紅書上土豪寶媽更多一些。我一般針對某種商品,分別在兩個平臺上搜索,著重收藏不同品牌的對比分析。
接著再回過頭,到購物網站上看看用戶評價,特別是看看買家問答,爭取獲得更真實的觀感。
3、平臺選擇看習慣
講真的,現在購物平臺實在太多了,隨便羅列下,就有淘寶、天貓、京東、網易考拉、唯品會、當當、亞馬遜等等。各大節日、各大平臺、各大活動真的眼花繚亂。
對于同一件商品,我們總想要用最低的價格,享受最可靠的服務,買到最放心的東西,這簡直就是理想主義,很不現實。
我覺得,還是按照個人購物習慣來選擇比較好。比如我喜歡多多咨詢客服,還是淘寶、京東更適合;比如有人認為海淘更放心,就會選擇美亞、日亞。
而不同平臺的主打商品個人感覺也不太一樣,比如電子產品我還是更習慣于京東貨到付款,又快又放心;買書還是習慣于用當當,常有活動,種類也更豐富;一般普通用品,則還是更習慣于萬能的淘寶。
4、目標明確最重要
由于我還在孕中階段,很多東西都是買來囤貨、散味,完全不知道會不會適合明年才出生的小寶貝,只能是按眾人口碑,先囤著試試看,實在頗有點像等待開獎的心態呢~
但是我總體原則卻一直沒變:安全第一、實用為主、性價比其次、美觀最后。這也要和家里人溝通好,以免眾人七嘴八舌瞎出主意。
比如我最開始也是花最多力氣,是用于安全座椅的選擇上。對比品牌的同時,也不斷給家人灌輸理念,一定爭取讓寶寶從小就養成坐安全座椅的習慣,這是絕對不能開玩笑的事,也是用再多錢也換不回的。
5、放松一點沒關系
作為一個普通工薪階層,追求物美價廉是很正常的。只是買家永遠不如賣家精,即使作了各種對比、計算后,也難免百密一疏,不可能總是買到最低價。這時候,不妨適當給自己放松一下。
我這點其實做得并不太好,這次“雙十一”前10月底預售開始,我就陷入購物焦慮癥中,總覺得時間太短了,功課都還沒做好。
我老公關鍵時候提醒了我:“大件物品先看,品牌選個差不多的就好;小東西留在后面‘雙十二’、圣誕、元旦再買一些,其他到寶寶出生后,看看具體情況再決定,不用那么糾結,心情愉悅最重要。”
我仔細想了想,確實是有道理的。本來“雙十一”就是讓我們買買買,換個好心情的節日,如果為此搞到焦慮不堪,進一步影響寶寶健康,那不是得不償失嘛!
于是,我也不再急于第一時間預購、付定,而是學著用更輕松愉快的心情應對。
以上,就是我總結的幾點網購剁手的心得,希望能給大家一點小啟發,繼續開心地買買買!
作者:小桃媽媽。快樂備孕 ,認真生活。說我的故事,聽你的心情。 試管路上的經驗干貨、心得體會、生活感悟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