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一家做網絡銷售的公司面試。面試官是一個三四十歲的女生。
我坐下等了一會兒她就拿著我的簡歷進來了。先親切地問了我的名字,也沒叫我自我介紹。隨后,就勸道,你的條件這么好,怎么來我們公司呢?應該去大公司才好,工資也高。
我有些懵,還是第一次遇見面試官這樣勸一個面試者的。
之后和她的交談就圍繞著該不該來做銷售工作的話題展開。交談中也明白了這份銷售工作的性質。面試官說需要用上一些技巧,把商品賣給男性顧客。其實一聽我就已經不想做了。
可是顯然面試官勸我的重點只在我的學歷不該來做這份工作。于是我又和她聊了一會兒。
我說,其實工作是不分貴賤的。沒有說什么學歷就該做什么工作,該去哪里工作。哪份工作不是人在努力呢?哪家公司不是在提供工作的呢?
離開那里后,思緒也久久不能平息。我們國內普遍對工作的貴賤看得很重。如教師醫生公務員,在國企外企500強工作的,大家聽起來覺得好,說的人也會比較有底氣。如那些服務員清潔工司機的,總是不免被人看低。
當然,和前者多的是腦力勞動,后者多的是體力勞動有很大關系。
但是其實在很多國家,各行各業都是一樣的。
社會是一個大機器,機器的運轉需要各種零件的配合。誠然,有些機器比較大塊些。可少了哪一個都不行。
出來工作之后,我就遇到很多疑惑。之前我也去過大企業,可是說實在的,沒想象中那么高大尚。企業之所以能成大企業,離不開它的公司制度。
制度越完善,企業發展越成熟,小員工的作用其實是越小的。人一進去就像被上了鏈的鐘。只要規規矩矩地朝著固定好的方向走,該叫時就叫兩聲。沒人不希望你叫得不好,也沒人希望你多叫幾聲。專業知識,最基礎的也就夠用了。
我另外的一個同學,進的不是大企業,可是一進去就受到各種培訓。聽著她喊著每天都累。整天無所事事的我莫名慌張。
于是,我辭了。當了一次逃兵。
看著戰爭在爆發,別人在沖鋒陷陣,自己站在旁邊觀望,理所當然地享受勝利的獎賞。這樣的事情我做不到。可能是我自己的不自信。剛出大學除了一點專業知識,我對這個社會有著太多的憧憬和迷茫。我需要學習。工作是繼大學之后的學習。如果沒有很多東西可學,那這份工作還有意義嗎?
當然,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特色,我只能說那家公司的特色不適合我。
職業選擇應該是自由的,而不是依靠職業貴賤來劃分。職業沒有貴賤之分。
雖說如此,我也是敢換公司不敢輕易轉業。仍然沖著自己學的那方面奔去。畢竟,不敢想象。若有一天我去做滴滴司機被父母知道,該要面臨一番怎樣的唇槍舌戰。
難道我要說,滴滴師傅每月能賺七千有余,不比我白領工資少嗎?
對了,不要歧視職業還有一點:說不定你歧視的那個人賺得比你工資多著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