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操作系統的目標、作用和模型
目標:方便性、有效性、可擴充性、開放性
作用:(1)?作為用戶與計算機硬件系統之間的接口
? ? ? ? ? ? (2)OS作為計算機系統資源的管理者
? ? ? ? ? ? (3)OS用作擴充機器
單道批處理系統
?作業成批、脫機方式輸入到磁帶或磁盤上
?進一步減少脫機I/O中裝卸磁帶等耗時操作?
?系統監督程序(Monitor)控制作業自動過渡,一個接一個的連續處理。
特征:單道性 、順序性、自動性
多道批處理系統:一個重要思想誕生:多道程序設計?
(1)用戶作業、外存上排隊,稱為“后備隊列”;
(2)作業調度程序、按一定的算法、從后備隊列中選擇若干作業 調入內存
(3)入內存的作業、共享CPU和系統中的各種資源,自動批量處理。
多道批處理系統的特征:多道性、無序性
作業入內存由算法決定,不按提交順序。入內存后順序執行。
調度性、包括作業調度、進程調度
多道批處理系統的優缺點:
優點:資源利用率高:CPU和內存利用率較高;
系統吞吐量大: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工作總量大;
缺點:平均周轉時間長:短作業的周轉時間顯著增長;
無交互能力:整個作業完成后或中間出錯時,才與用戶交互,不利于調試和修改;
多道批處理系統解決的五大問題:
a.處理機管理問題
b.內存管理問題
c.I/O設備管理問題
d.文件管理問題
e.作業管理問題
分時系統
交互:當用戶在自己的終端上鍵入命令時,系統應能及時接收并及時處理該命令,再將結果返回給用戶。
共享:強調即使有多個用戶同時通過自己的鍵盤鍵入命令,系統也應能全部地及時接收并處理。
??? (1)及時接收:多路卡,緩沖區
??? (2)及時處理:終端請求作業直接進入內存,設置時間片
時間片:就是分配給進程運行的一段時間
響應時間RT≈時間片×用戶數
實時系統
系統能及時(或即時)響應外部事件的請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對該事件的處理,并控制所有實時任務協調一致地運行。
1.2 操作系統的主要功能
處理機管理功能(作業管理)、存儲器管理功能、設備管理功能、文件管理功能、用戶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