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專業畢業生,從業英語教學數年;
初一開始讀古典文學詩詞,雖不敢言了解,但起碼知道文言為何物。
其實在大學期間直至畢業工作的前三年,一直未曾覺得英語對我的思維產生多大的影響,語音、詞匯、語法、聽說讀寫,這樣機械地對自己各方面進行訓練。坦白說,學得也甚不用心,只是為了應付一次又一次的考試。
大學期間,與其說是專攻英語本身,不如說我在訓練自己如何教授英語。確實,較之當時的同學而言,我的課堂表現能力是突出的,實習期間也得到老師們的表揚。于是,也就那樣順順利利地通過了教育局的教師選拔。你說很簡單,好像也是數百人中經過筆試、面試、上課,殺出一人,我!
曾經以為自己會很驕傲,確實工作的前三年,那忘我的投入,為我后來贏得至今待我如女兒般的恩師們。他們的評價都是交代任何事情給我絕對地放心,只會比預期地更加完美。我以為自己會在義務教育路上一路狂奔,成為像老師們那樣的名師。但是三年的一個輪回結束后,某種負面的情愫開始不斷醞釀。但是說不出源自何處,又為何而來,就這樣跌跌撞撞地進入下一個輪回。
一度覺得是自己的心態問題,可是待我2014年有機會去英國接受一個月的培訓時,置身于與我成長環境迥異的國度,由衷地感嘆:“好放松,好像多年都不在做自己,此刻我回來了”,至今回味,尤歷歷在目。直至今日,歸來都3年了,常問好友:“你相信,人生中某一次經歷真地會改變人一生的想法嗎?”
其實在英國期間,也是很規律地上課,周末之時外出旅游。說不上來具體是哪一件事情打動了我。
巴斯整個城市的布局讓我著迷,靜靜地在湖邊慢慢行走;
在蘇格蘭高地,很烏龍的借用洗手間事件,老板和我說:“你一個人可以,但是不要跟你的同伴說。”
巨石陣出其不意的傾盆大雨,用一把小傘與美國阿姨一起狂奔,后來真撐不住了,索性就慢慢走,聊彼此對英國的感受。她對英國的態度,相較之住家截然不同,多了幾分包容之心,因她萌發了去美國看看的強烈欲望。
這些小事件,都抵不上日常去超市買東西的見聞、坐公交的讓座、問路時的應答等等。今日在閱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書籍時,讀到一句話:“任何知識的獲得都只是探索的開始。”
思緒回到大學時光,回到去英國前的歲月,以及回來至今的時光,或許從始至終,我只是把英語當作謀生的一種工具。當它不能為我帶來更多的物質回報時開始累積一些不滿的情緒。
近來備考雅思,逐詞逐句地分析,才真正開始以一名學習者的身份來審視英語。原來 “low” 和 “key” 組合在一起成為 “low-key” 可以表示 “低調”,原來習以為常的單詞組合在一起可以有這個意思,好神奇!太多的驚嘆,好似一名女兒越來越懂得了母親也是有著少女情懷的,渴望被表揚,被哄。再深入下去,發現 “key” 在英語單詞中還有表示音樂中的“調”,那么 “low”來修飾不就是“低音”嗎,再延伸下就是“低調”呀!恍然大悟,一個簡單的英語單詞居然可以和音樂扯上關系。為此,真是眉飛色舞地在學生面前一番賣弄,可喜的是,學生也樂于聽這些小故事。
原來,不論年紀大小,都喜歡探尋最本質的東西,對根源的挖掘是人的天性。那么,作為一名英語學習者,遲了這么多年才深刻領悟英語學習的最大意義。
不是為了謀生,不是為了出國旅游時毫無障礙;
是為了置身一個不同的國度,那里的人有著與我們不一樣的故事。我們要去看看,要流利地與他們交換故事,進而讓自己的視野更加廣闊。或許也有人不用出國,就可以靠自我修煉達到那種境界,比如馬云和俞敏洪。但是平凡如我們,真地太難,若沒有強烈的對比感,根本不會有所覺知或者覺知甚淺。
置身海外的世界,你目睹、經歷了那么多不一樣的、相對文明的習慣和禮儀,這些都會自然而然地滲入你的血液,成為你的一部分。一種是極需強大的自我學習力、領悟力,才可以達到一定的高度;一種是順其自然的獲得,不知不覺,你懂得了尊重、寬容。
如果說自我的要求是做一名視野廣闊、包容的人,又想要不那么辛苦地走近它,或許出國去看看世界是最輕松的一條路。但是如果沒有出去,那么請一直努力,直到有一天出去看世界的時候,你會感激自己曾經所有的付出。
借用芥川龍之介的一句話:
“刪除我一生中感激的任何一瞬間,我都不能成為今天的自己。”
感激自己所有的掙扎和不放棄,感激懵懂時期的古詩詞閱讀,為我鋪墊了一定的文學功底;也感謝自己學習了英語,由功利到如今的摯愛。
這都是我的珍貴經驗,未來也必將歷經更多,期待未來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