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在高曉松的一期訪談節目中,聽聞馮小剛對李宗盛的《山丘》不一樣的解讀。
馮小剛說:我覺得李宗盛確實是牛逼,越過山丘才發現無人等候,這話不是失落,不是我到山頂上(失落)。這歌詞是說,你們不是都說你們挺棒的嗎?你們不都在頂上嗎?我上去了怎么沒看見你們呀?這是一多牛逼的話!是吧?越過山丘才發現無人等候,哪兒吶你們在?
突聞此番解讀,驚覺別有一番韻味。
世人對這首歌的理解大多是為愛情層面,我也是。
王國維先生的《人間詞話》道出人生三境界,敝人不才,也將這一句話解讀為三層境界。
第一層: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越過山丘才發現無人等候,不是說好不離不棄,終身相依的嗎?不是說好此地等我,攜手并進的嗎?不是說好山無棱,天地和,才敢與君絕的嗎?
如今呢?歷經千辛萬苦,我用盡全身力氣越過山丘,你卻不在。這一地的風景與我何干?這里的人亦與我何干?風沙裹身,滿臉灰塵,披頭散發,淚眼婆娑,定眼一看,空無一人,暗自神傷,步履蹣跚,前途渺茫。
失戀的人往往會不敢聽這首歌,太過悲愴,悲愴的令人害怕。幼稚的人才相信海誓山盟,天荒地老。往往沒心沒肺的人卻游刃有余,似馳騁沙場的老將一般。等你一步步陷進藻澤,無法脫身,他會回頭輕輕對你說: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就此別過。
以為越過山丘就是海闊天空嗎?錯了,是另一個山丘。
越過山丘,才,發現無人等候。
第二層:越勇敢,就越孤單。
請允許我使用一下馮小剛的觀點,確實也是啟發了我。
在你的人生旅途中,時不時會有人這樣和你說:不要氣餒,加油,我在那里等你。說這種話不乏有關心你的人,有嘲諷你的人,有的甚至是無心的一句話。
和站在高處的人呆久了,會恐高的。
一旦你永不言棄,真的越過了山丘,你會發現,很多人已經掉到山腳下去了。
山頂太小了,小的只能容納一個人。你要是上不去,永遠有人在上面,你要是上去了,總得有人要跌落。一山況且不容二虎,山頂更不可能了。那個時候,你就是別人眼中的高人了。
你也會感嘆,他們都去哪了?
這是一種狂傲的心態,也是正常的心態。凡是能到達山頂的人,沒有一個是平常心的,基本上到了舍我其誰的境界。
狂傲之后隨之而來的是孤獨感,無人可說,無人可懂,無人可許。
越過山丘,才發現無人,等候。
第三層: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太多的人容易被世俗羈絆,很難脫離。?你應該怎樣,你不該怎樣。幾千年流傳下來的道理,到你這也是一樣,不能變。
?當一群人都在做一件事,而你卻無動于衷,內心毫無波瀾,那就是你的不對了。勸說一番,說教一番,訓斥一番,都是為了你好。
反抗?不存在的。自古以來,國人對付叛逆似乎有一套不成文的法則:打罵。
我很奇怪,按道理來說,不應該是先罵,不管用再打么?應該叫“罵打”才對呀!
不是漢子都博大精深,每個詞都是有跡可循,有理可言的嗎?
其實我錯了,如果我這樣糾結,和其他人有什么兩樣?
我連自己都不能理解自己,又何以取得他人的理解?
還不如舉杯邀明月,此生不負。
越過山丘,才發現,無人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