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簡書注冊了‘柳回’這個名字,有朋友說,你把回字變成茴吧,你那么喜歡發菜譜,多合適!
?五一小長假,呼朋喚友去延慶百里畫廊玩,沒想到堵車慘重,我們到柳溝吃了豆腐宴就回家了。有朋友問,是因為到柳溝就回,所以叫柳回么?
?女兒上學的學校不停的變換,令我有機會經驗到很多北京的老城區。住在鼓樓豆腐池胡同一年,南鑼鼓和景山后海,放學時拐個彎就去了。前門大街住了5年,60周年國慶大閱兵,站在家里陽臺也可以檢閱飛機?方陣。
前兩年我們搬到白云觀附近的汽南小區。和胡同不同,汽南小區據說是新中國最早一批的新建小區,灰色的部長樓是50年代蘇聯專家幫忙蓋的。我們住的單元樓,50歲的房東出生在這里。
喜歡這個小區,對它并不是一見鐘情。初見它的時候,是冬天。在地圖上找到它,走進小區,破舊的樓房加上很多風燭殘年的老人,令我分外驚恐:現代化的北京,富足的北京還有這樣頹舊的小區?
住進來之后,漸漸愛上它。愛春色染綠了小區的角角落落時候,最美的是穿了綠衣服的部長樓,看著它漸漸穿衣,就放佛身入納尼亞傳奇。
愛清晨,這個靜謐的小區;也愛午后,這個安逸的小區。愛這里每個人都是熟悉和長久的感覺。樓下的理發店開了十年,深諳客人們的習慣。在我家收廢品的大姐感嘆:你又搬家了,沒住幾天啊?我驚異的問,你知道我?大姐說:你剛搬來,賣廢品,才兩年你就又搬走了。原來在這里收廢品的心都可以是安穩的。
最愛這個小書柜,常常把自己的書放進去,想到在小區里有人和你有著共同的愛好,讀過同一本書,還會有更多的人讀到它,就覺得很有希望。
小區會變舊,人會變老。新老更替,生命長存。離開的時候小區又裝上捐贈箱,新的意識和項目帶給我們新的活力。
在汽南小區我們的家有一個小陽臺,春回大地的時候,外邊高大的槐樹開花,一串串像掛滿枝頭的白色風鈴,伴隨著微風而來的不是悅耳的鈴聲,而是淡淡的槐花香,坐在陽臺,看書,聊天,喝茶,聽女兒彈琵琶。所有美好都凝固成儀式深深刻畫在腦海,想到這個場景,鼻子就會飄過淡淡的槐花香。聞到淡淡的槐花香,我就會想起陽臺上的美好與安寧。我叫陽臺,柳回。青青柳葉回來的時候,就是春天來到,槐花開的時候,讓這春天美好,甜蜜時刻停留在我的生命之中。
? 有朋友聽到‘柳回’笑說,原來是書房啊。
坐看云卷云舒。
最愛柳回的是我們家的co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