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說歲月是暢達的河流,無堅不摧,但它總模糊不掉一幅幅已入骨髓的剪影,模糊不掉靈魂深處的人。
? ?奶奶離世16載有余,每當讀到回憶錄類的文章,總能從中共鳴出我與奶奶之間的點滴,以致淚水浸眶,不能自已。出現在記憶中最多的奶奶形象,是她健康時候的樣子:個子不高,精精瘦瘦的,整天忙忙碌碌,似乎有使不完的勁兒。要不怎會五六十歲的人還和男勞動力一起挑上百斤的稻把子?上個世紀農村的老年人,沒有保養自己的概念,一味地讓自己身體處于散發勞累的狀態。終有一次勞作時不慎摔倒至輕度腦溢血,奶奶中風了!自此與拐杖不離,與床榻為伴,再也不能去她喜歡的田間地頭,想她那火急火燎的性格,是如何接受自己中風的事實……農村的醫藥條件極差,記得當時家里人去請來了赤腳醫生,開了降壓藥,掛了幾瓶水,剩下的就只能臥床靜養,再無繼續求醫問藥的條件了。也就在那時,才知道清瘦如此的一位老人,血壓高指數竟高得嚇人。
? ? 奶奶犯病初,我正念初中,住校,每逢周三周末回家才能見到她。她見我回去挺高興,從床單下面翻出包錢的小方巾,慢慢打開,取出一些零錢,執意要給我,讓我拿去買筆買本子,好好上學。那時的我介于懂事與不懂事之間,自是不肯要奶奶的錢,奶奶哪里有錢,定是姑姑或是哪位叔叔因奶奶生病給她的,我堅決不要。而最終還是到了我手里,記不清當時怎樣的一番拒絕與執意了。也許就像剛上小學時,奶經常在我上學前,偷偷拿出一個雞蛋,讓我到王強子家去換糖吃一樣。也許就像每年端午節,偷偷送來的,只有我才有的咸雞蛋一樣。總之,那種偷偷的愛好像是不容拒絕的。一次次接受,慢慢成了一種習慣。那些年農村人的日子真是清苦,奶奶四個兒子,共九個孫子孫女,她沒有辦法個個去疼愛,愛的吝嗇只因貧窮,不知道弟弟妹妹們能否明白這一點。而我,何其幸運,享受著這份獨有的沉甸甸的愛!(明晚再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