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09畢業實習期開始到現在入行大概也有11年多了吧,目前就職于一家互聯網公司,還是后端開發的一線崗位。發展的不好也不壞,17年在上海買了房子,同時也背負了一百多萬的房貸。
最近越發覺得焦慮了,主要是對于職業發展的焦慮。經常休息不好,時常做一些噩夢,比如沒準備好就參加考試、被人追殺、出遠門沒買好車票、手機壞了丟了等等。按理來講,當前的生活和工作壓力也還好,沒有達到天天做噩夢的地步。或許,這種焦慮與我自身的性格、習慣或成長背景有關吧。焦慮的源頭來自于對未來擔憂,也有不甘和無奈。不過細想起來這焦慮,或許是在剛剛參加工作時就埋下了種子吧。
09年還沒畢業就開始找工作。先在鄭州科技市場轉了一圈,根本找不到計算機編程的崗位,放眼望去全是一些推銷、組裝電腦的職位。因此,希望而去,失望而歸。后來,也參加了鄭州其他一些院校的校招會,才看到了一點曙光,終于見到了一些編程的職位。但這點曙光,很快也隨著簡歷的石沉大海,而很快煙消云散了。盡管我在校學習成績優異、拿過全國的編程比賽的獎項、獲得過三好學生獎等,但大專學歷、沒有項目經驗,不善言辭,依然是硬傷。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09年還正在發酵,對于找工作更是雪上加霜。畢業還沒參加工作,便感受到了就業市場的層層寒意。終于在學校組織的校園招聘會上,有一家上海的軟件公司看中了我的簡歷,讓我填了一張職位申請表之后,就讓我等通知。我感覺希望比較大,便主動和他們打電話聯系了一下,他們也愿意向我伸出橄欖枝:可以到他們公司做實習生,條件是包住不包吃,沒有實習工資,實習期結束可以轉正。雖然待遇不怎么樣,但總算是一張入行的門票。我沒有做太多的猶豫,便一口答應了。畢業前的三個月,在學校已經沒有太多事情,我便買了開往上?;鹩沧嚻?,坐了一夜的火車,只身來到上海投奔那家軟件公司。
在上?;疖囌鞠铝嘶疖?,照著地址找 到了公司,辦理了入職手續,領了工牌和工作電腦便算正式入職了。入職后并沒有特別忙,公司安排我參與了上海證券交易所的一個項目。項目初期并沒有太多的事,主要是研究一些可能會用到的技術、做一些系統的原型頁面。
對于公司我還是挺感激的,不像其他的一些公司只想要有工作經驗的員工或者有培訓經歷的大學生,不想培養人。公司至少為剛畢業的大學生提供了工作機會。而對于工作只是感到無聊,不敢相信自己今后的工作就是對著電腦編程,對未來也一片迷茫。
我剛入職時項目組就我一個人。后來又入職了一位有一年工作經驗的小伙子。他也是從湖南老家剛到上海工作。接下來入職的是項目經理,看著有四十來歲的樣子,人長的高高大大的,濃眉大眼。對我這個新人也挺熱忱,知道我剛參加工作后,讓我跟著他學,承諾我能學到很多工作技巧。我也很積極的配合他工作。他周末想在家里改造一下原來的個項目,讓我到他家里去幫他一起搞,我便爽快地答應了周末到他家里去。
我剛來上海,從沒有去過別人家做客。去他家之前,我想象著他家里的場景:燈光明亮的房子,賢惠的妻子,有一個漂亮的女兒或者乖巧的兒子,……
上午坐公交下車后,他來接我,遠遠的看到我便向我招手。他帶著我左轉右轉到了他家。一開門進到客廳,外面陽光明媚,客廳里卻是夜一樣的漆黑。什么也看不見,摸黑走進他租住的臥室,才算又重見了光明。我沒有筆記本電腦,我們就用U盤拷貝了項目到他自己的臺式機上搞。其實主要是他在搞。我打他下手,因為我入職早,幫他講一下原有項目的情況。到了中午他帶我到路邊,請我吃了在河南從沒吃過,也沒見過的河南拉面,比蘭州拉面還難吃。吃完飯,他讓我在他家休息一會兒,他倒在床上就睡了。我在陌生的地方也睡不著,就坐在電腦前隨便劃劃水。半小時后他醒了,又繼續搞了一會兒,算是完成了任務,我就回家了。坐在回家的公交上,一路的顛簸。看到項目經理生活狀態,我的腦海里思緒萬千:“從老家來到千里迢迢之外的上海漂泊,十幾年后,這便是我的生活嗎?”我心里泛起一陣的心酸,眼里也流下淚來。
失落的周末過后,工作還是照舊。項目組還在繼續加新人,又加入了一個30歲左右前輩,工作也有很多年了,他便是項目的中堅力量了吧。他個子不高,也不算胖,但看著很敦實。他一入職便瀏覽著我們之前做的項目原型,夸我們做的漂亮。但我知道其實做的很粗糙,是他太客氣了。
我從一個18線小城市的農村,一下子來到超一線城市的大上海,見識了地鐵里的摩肩接踵、馬路上的車水馬龍,也見識了路邊名表名包的光亮櫥窗、夜色里大街小巷的俊男靚女。由于公司提供的住宿主要是提供給外派到交通銀行的員工的,因此,距離公司也就是我工作的地方要一個半小時的車程,外加半小時步行。而我只能每天6點半起床,路邊買一塊錢的兩個包子,在路上奔波兩個小時到公司,9點準時坐到辦公室的格子間的電腦前,開始一天的工作。中午只敢吃五塊一碗羊肉拉面。晚上再坐兩小時車回到公司提供的宿舍,順路買一個兩塊的雞蛋灌餅吃,渴了就燒開水喝。那時候,身邊的同學大多數還在學校,只有我一個人來到上海,沒有什么親戚、同學或朋友,感到特別的孤獨。那時候,腦子里想著的便是在上海工作幾年,有了工作經驗我就回鄭州,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那里離家近,那里有要好的同學,那里有能夠指導我的老師,……
當時覺得日子過得很煎熬,現在看來也不過一瞬間。實習期很快持續了兩個月了,學校里也要忙畢業的事情了。我便向上司請了假回到了學校。回到學校,感覺一身的輕松,又見到了親切的一草一木、一顰一笑。領了畢業證,很快就又返回了上海。
回到上海,項目已經推進到開發階段,項目小組成員全部到客戶現場也就是東昌路的上海證券交易所工作。我也隨著項目小組到了客戶現場,參與到緊張的開發工作中。公司的地址也由靜安區搬到了張江軟件園。我的實習期很快結束了,公司的人事也和我約了簽訂正式勞務合同的時間。這于我都是好事情,開始有工資了,開始積累實際的項目經驗了,住的離工作地點也近了:一切都在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那天下午,人事HR通知我回公司簽訂合同。項目經理也正好有事情要回公司,于是我們一同坐地鐵回公司。等地鐵的時候,項目經理接了一個電話。為了避嫌,我故意與項目經理保持了三五米的距離。項目經理掛斷了電話后,他好像并沒有要特意隱瞞我的意思,他故意問我:“你聽到我剛接的電話里說了什么事情嗎?”
我當然是沒有聽到的,便問道:“什么事啊?”
“ZM在他宿舍里自殺了?!表椖拷浝砘貜臀摇?br>
ZM就是我上面提到過的那位敦實的前輩。像我這樣的年齡已經對人的生老病死沒有太多的新奇,但聽到同事的自殺還是很震驚的,趕緊問:“搶救了嗎,現在怎么樣了?”
“發現的時候已經死了?!?br>
隨后,我們都沉默了。
我們到了公司,各自忙著自己的事情。我簽訂合同,他忙他工作上的事情。好像什么事情都沒有發生。我們的一個同事從此不在了,其他的同事都以為他突然離職了。我們對他都沒有太在意,因為我們并不熟悉,他是否已婚、是否已育、因為什么自殺、身前到底經歷了什么,我們一概不知。只是我坐在了他生前的工位上,看到他留下的幾本技術的書籍,總是會想起他。他的死應該和工作無關吧,項目雖然很趕,但還沒有到996的地步(那時候好像還沒有996的說法),系統也是一般的信息系統,況且還沒有上線,也沒什么運營和維護的壓力。我猜他應該是抑郁癥吧。我清楚的記得,我叫他去吃午飯,他只慢條斯理的回答:“不去了,你們去吧!”。沒過多久就聽到他出事的消息了。工作不會因為任何人的消失而停止,項目仍在繼續。
再后來,項目開發小組搬回了張江軟件園的公司開發,我們都從客戶現場回到了公司。與此同時,我們的項目經理要離職了,新的項目經理補充進來。他離職的原因我們并不清楚,也不便于問太細。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不得已,每個人也有每個人選擇的權利。同時還有其他的項目成員添加進來,有一個小伙子是我的河南老鄉。老鄉的年齡長我幾歲,比我畢業的早一年,參加過全職的IT培訓,又有幾個項目的實施經驗,做事也踏實勤奮。 不過我們都是同齡人,又有差不多的背景和經歷,在一起也有更多的話題可聊。我們會聊一些工作上的事情,我們都對公司提供的工作機會感激,我們都能從工作中得到鍛煉,積累編碼的經驗。我們也都對工資不滿,認為低于行業平均水平。我覺得我進步也比較大,已經能夠獨立的完成功能開發,也可以研究新技術,并應用到項目中。
不過同時,我感受到了同事間競爭的壓力。和我一起入職,陪我吃了兩個月的蘭州拉面的小伙子,已經主動提出了離職,或許是有好的機會了吧。不過,我們都能看到他在項目中地位沒有那么重要。我的那個老鄉,也顯得非常優秀,也得到了項目經理和其他同事的一致認可。但有一點讓我感到不爽的就是:他會周末主動在家完成工作。這種勤奮工作的精神,對于領導對公司當然是好的。但作為同事就被動了,別人做了你的工作,你只能做其他的事情;你如果要有更出色的表現,就需要加入周末加班的競賽。如果項目進度需要,我也不是特別排斥加班。只是希望能夠多一些自己自由安排時間來學習技術或者準備我的自考本科,不想要沒必要的主動加班。小組里也陸續有其他的同事離職了。最后,一方面因為公司加薪不多,另一方面也不想參與一些無謂的競爭,第一家公司工作一年半之后,便主動提了離職。
新工作也還不算是互聯網行業,還是企業內部的信息系統開發,主要開發一些中小銀行用到的信貸審批系統、進件系統等。但工作性質就是純粹的“人頭”外包,甲方是一家國企——銀聯數據。在外包公司,連一個正式的工位都沒有,要不就是坐在別的正式員工出差后的工位上,要不就是所有外包員工拼一張臨時簡陋的桌子,要不就是十幾個二十個外包人員坐到一個大會議室里。也是在這家公司(甲方公司)感受到了公司的基層管理人員對于外包人員的不尊重。脾氣大的領導會對員工大聲呵斥,幾乎能把樓震塌了;脾氣不大的領導會單獨找你(不是我,是其他的同事)聊天,說你不要“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而實際的情況是已經在天天加班了;更有陰險的領導,當面一套背后一套,用你的時候笑臉相迎,不用你的時候頤指氣使。甲方內部員工之間還是相處愉快、非常和睦的。這只是對外包人員的鄙視。在他們看來你是外包人員,你就是低我們一等的。更有甚者,一些其他公司外包的員工,也會看其他公司的外包員工。唉,我也不知道都是外包,為什么還要看不起其他的外包呢,禿子還能比和尚多幾根頭發嗎?
在這樣個公司工作,是沒有任何的歸屬感的。大家處得來到幾個同事聊天也是聊著有好的機會就拜拜了。有一條好的出路,就是轉內部員工,但這種機會只能屬于那些運氣好的、有好的學歷的、會說話的、和領導會來事兒的外包員工。技術人員,也包括我很多時候都比較悶騷。做事踏實,但不善交際,因此能轉進去的也是寥寥無幾。好在,在這里的大部分時間不是特別忙,我有時間準備我的自考本科。我自知轉正無望,也只能一邊忍受這份“狗眼看人低”,一邊準備著自考學習和考試。準備學歷到手后,再去外面看機會。
這段時間的生活也算是愜意吧,公司的待遇相比其他的外包公司還算強一點兒。為幾個外包員工租了房子,我和兩位兩個同事住了一所兩室一廳的房子。大家休息時互不干擾,玩得時候也可以一起聊天一起吃飯。公司離租住的房子也比較近,我騎著自行車上班,也非常方便。
一轉眼三年的時間過去了,我自考的本科也畢業了。經過了一段時間的面試準備,我開始了新一輪的求職面試。令人失望的是,面試的機會大多數還是外包。幾經周折,終于找到了一個非外包的互聯網房地產公司。開始時,做公司的管理系統,也有做公司對外的APP。也算是進入了真正的互聯網企業。也是在這個公司經歷了真正意義的996、快迭代、分布式技術、SOA等等。我也快速的從開發做到了Team Leader,也有了定期的加薪,雖然加的也不是特別多。也有了公司許諾的股票期權,雖然期權也不是很多。但加班是真多,基本是常態,很多員工都有意見,離職率非常高,以至于董事長和大股東召開技術部全員大會來安撫員工。
事實證明,幸運兒總是少數的。16年年底,眼見公司就要被一家上司公司收購了,期權行權方案都公布出來了。17年初,國家房地產政策突然公布,各大城市樓市政策收緊,房地產成交量大幅下跌,公司的業績也直線下滑,收購活動緊急中止。之后,公司新財年的預算縮減,開始裁員??吹焦敬髣菀讶?,我作為向領導提供裁員名單的小組leader,主動提交了自己的名字,選擇了拿錢(裁員補償)走人。
又到了為了工作焦慮、奔波的時候了。面試了幾家公司,情況就像相親一樣,看得上的公司人家看不上我,看上我的公司我看不上人家??傊Y果就是非常糾結。這個時候,互聯網金融行業正發展的如火如荼,但行業的危機也開始顯現——國家開始政策收緊了,只是大家還在蒙眼狂奔罷了。我最后拒絕了幾家的offer,其中包括一家P2P企業,而選擇了一家有銀行背景的小微企業金融貸款公司的架構師職位。
事實證明,沒有選擇P2P行業是幸運的。隨后,沒多久各種P2P跑路、暴雷、倒閉相繼發生了。一些P2P公司的同事有的主動離職了,有的失業了,更有甚者,住牢了。對你沒看錯,不是特別高的職位,也只是打工的,住進去了。這個時候,我才真正的意識到工作也是有風險的,擇業需謹慎。
我選擇的雖然也是互聯網金融,但是不吸儲,也不存管資金,單純做小微企業融資的通道。一方面找需要資金的小微企業、個體經營戶,另一方面找能夠提供資金的資金方有銀行,也有P2P,也有一些信托機構。公司做好貸前調查和貸中貸后的風控工作,幫助小微企業客戶獲得貸款。小微企業貸款不比消費信貸或現金貸,各行各業的小微企業的客戶經營情況很難信息化和標準化,都是靠客戶經理線下去陌拜、掃樓,線上導入的客戶寥寥無幾。而資金方也并不好找。雖然國家一直鼓勵小微企業信貸,但小微企業信貸風控難、利潤小的現實,并不能打動大的金融機構。因此,公司也隨時面臨著資金缺乏的窘境??傊?,小微企業信貸,聽著挺美,其實這是一份辛苦的工作,是一份臟活累活,是銀行等機構不愿做的領域。好在,這樣的業務沒有違規的風險,不會跑路,也不會暴雷。但也不會活的太滋潤,也不會發展的很快。但好在,公司無論是規模還是利潤都是在增長的。
作為后端的IT部門,不會太忙,也不會輕松。小公司的另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不穩定。IT部門的管理層不斷的調整、改變,引入各路領導,嘗試各種業務項目,一句話就是——折騰。神仙打架,小鬼遭殃;上面折騰,下面受罪。另一方面,P2P的嚴打,也間接影響到了公司的業務,以至于公司在蘋果市場的app都審核不通過了。資金嚴管,公司的資金方也不好找。18年19年距離08年09年的金融危機也差不多10年了,下一次經濟危機好像正在路上了。經濟不景氣,小微企業過得也不好,資金需求也沒有那么大。在這種背景下,公司的業務還在穩步推進著。
如果這些都還勉強可以接受的話,下一擊便是無法承受之痛了。也就是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了。公司主要是線下業務,各小微企業關門閉戶,倒閉撤退,公司只有存量的貸款業務在維持。公司不出意外的開始裁員降薪。好在,我幸運的躲過了。因為,我再次主動提了離職。也算是上天眷顧我吧!我在疫情爆發之前,也就是2020年的春節前就確定好了下家——一家BAT旗下的互聯網公司。沒有年前提離職,主要是在等公司的年終獎。年后便順理成章的離職:我又開啟了新的征程。
新公司的業務是公司比較看重的業務領域,但目前發展的不是特別好,所以,是在追趕、調整和融合階段。日常工作的節奏,不像傳說中的996那么嚴重,但加班也算是常態。平時到晚上9點10點是正常節奏,偶爾也會到兩三點。大家都是一腔的熱情,工作積極主動,態度樂觀皮實,正式公司的價值觀所崇尚的那樣。我到了新的公司,作為新的員工,自然是隨著大流走,因為周邊都是和我一樣級別的,差不多年齡的一群人。但是,晚上坐在加班出租車上,總會感覺到已經力不存心了。所以,難免會生出一種不安的想法:我還能這樣奮斗多久?
這種想法并不是空穴來風。35歲就像懸在互聯網人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升不到P8就危險了。但是你也很清楚現在部門的現狀,三四十的人的團隊也就有一到兩個P8,其他都是P7、P6、P5。你周邊有很多有著更優的學歷背景、更好的工作經歷、更長的公司司齡、更強的工作能力、更積極的工作態度,你可以想象競爭的壓力有多大。大家都是同事,大家相處的都很愉快,大家一起努力的工作,你感覺不到競爭,因為競爭是無形的。所以,難免的就會焦慮,難免的就會想我如果被淘汰了,我有什么出路?;ヂ摼W人的未來大體分幾種吧:
零、一直做基層的研發
一、抓住機會實現財務自由
二、大公司的打怪升級
三、國企養老
四、小公司的總監CTO
五、轉行開水果店咖啡店
六、轉行賣保險開滴滴
七、創業
八、我不知道的其他
第零個、由于公所周知的行業潛規則,996的福報即便公司允許,身體會也吃不消的;第一個,顯然目前我還沒抓到機會,對我來說是天方夜譚;第三個、我的第一學歷不行,別人看不上我。這三條路已經堵死了。第二個打怪升級,要有足夠的機會和實力,這個只能說正在努力,但不能確保成功。第四個需要機會、實力、人脈,好像也不比第二個容易多少。第五個需要有資金、還要能承擔風險,我有一百多萬的房貸,沒有什么資金,有老婆孩子老人房貸要養,好像也承擔不了什么風險。第六個,雖然可行,但是在一個陌生的行業從零開始,只能說需要勇氣。第七個,沒遇到好的機會,我好像也沒那么大的魄力。這樣分析下來,我能走的路其實不多。我也時常在思考,如果我不做程序開發了,我還能做什么呢?有時也只能感嘆:剛畢業沒什么經驗,不被人待見;好不容易入了行,忍辱負重,積攢了幾年工作經驗,還沒用幾年呢,身體和精力跟不上了,家庭的瑣事多了,沒有那么多的時間學習了,又要被行業淘汰了。你都還沒感覺到有走向人生巔峰的跡象呢,好像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只能說中國的互聯網行業對中年人真的不友好。
所以現在當務之急,能做的就是降低自己的欲望,能不買的就不買,存錢還房貸。另一方面一顆紅心兩手準備:做好本職的工作,不能松懈的學習,能升遷最好,如果不能,至少要盡可能晚被淘汰;左沖右撞的,看看其他機會吧。在社會上經歷了十幾年,現在終于理解了,為什么家里人那么癡迷于體制內了,為什么都希望孩子們能有一個鐵飯碗了,這是他們大半生的人生經驗啊。我有時也在想,是我欲望太高了嗎?太不知足了嗎?還是太不能吃苦了,熬熬夜就喊累?或者是我太悲觀了,思慮過多了?但想得再多也是不會有什么答案的,或許只有N年后的事實才能證實我的命運。就像今天現狀就是對于十多年前剛來上海時自己的證實。
最后,我只想說:我們都是普通的人,我們都是蕓蕓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