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RENE.LIU^^。
這次就回歸電影本身吧。昨晚的第二刷。
我只想說這是一部有情懷且誠實的作品。劉若英她就是在講一個遺憾與釋然,包含有夢想、愛情、與親情的這樣一個溫暖而細膩的故事。她并不是在拍后來,而是在拍一個后來我們去追憶的故事,不管后來的我們有沒有在一起,我們記得的是那些美好與共同經歷的事情。影片里 黑白現實與美好回憶交相輝映,講述過往的真心與回憶,僅此而已。
現在,我終于補充完了這個篇章。
(昨晚觀影回來的總結與概括,還有生活體驗)
1. 夢想與現實的交替。
2. 男孩與女孩隨著愛情的微妙與現實生活的磨礪,發生著不同程度的成熟變化。
3. 絕望與希望的碰撞。
4. 沒有逾越界限。只因面對生活本身這件事。已遺憾與釋然。
5. 真的是TM的,看完電影出來趕了4趟電梯都沒我的份。活生生第5趟我才下了樓去。
6. 這一次依舊看完了彩蛋,如第一刷一樣很感動。記得第一次4/28那天我看完電影,大概也只有我一人是為劉若英留下來的人吧。但這次我發現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留下來了。不管他們是為了什么留下來,沒關系、值得并開心就好了。并且在我兩場看下來,電影院人均達到了9分滿。這是真的。我想平凡生活里的我們,大家都有青春,每個人都是如此。最后能夠瀟灑離去就好。如影片里的彩蛋,奶茶最后一幕穿著白襯衣瀟灑揮手離去一樣。不要回頭,因為本身生活不能。
7. 噢,最重要的一點是,它包裹著親情。因為這本就是一部(過年回家)的腳本。
8. 看完電影出來 依舊很開心。而這次是因為我真的看懂了些這部電影所想要傳遞的某些東西。不多不少,我剛好可以用我自己的方式把它表述出來。
9. 回家一路上 耳機里塞著的當然是電影最后的彩蛋 ,后來。只是因為,被感動到。
10. 這些天因為奶茶,我好像又把我自己的狀態放到了別處。那是一個開闊的地方。比如說,她讓我好好地去認識自己的性格底色是什么?以前為什么會不快樂?以后想要走什么樣的路?說來奇怪,這一周的電影風波,也讓我自己逐漸通透了我自己這十年來的成長變化。2008至2018?,F在的我是以一種開闊的心態描述著這一切。與自己和解,但我并不打算向現實認輸,反而我要與它對抗到底。繼續(給15歲的自己)—曾經這首歌給我的力量超級大。所以我現在就把我自己從15歲初三那年決定獨立意義上的成長,但結果是我逃避成長甚至停滯它,不去勇于面對它的那個時刻我選擇重新出發,我去正視它。而如今,十年過去,我想我已經變成了一個人格獨立和精神獨立的這樣一個人了。我可以很勇敢地去面對我以后未知的生活,也不會再那么極端和控訴生活本身。因為如今的我擁有了力量和勇氣,并且內心踏實而平和。這是我從2012那一年我從認識劉若英開始,一步一步,她所帶給我關于成長的意義。她的那種用盡力量 和真誠面對生活的態度。也誠實地去面對自己的性格底色,并勇于去塑造她的那份關于黑色性格里的自由本身,簡直就是活得從容、隨性、和淡定。而今年由于她的電影風波,我也才勇敢地去正視自己過去十年的成長這么一件事。對于當年的我,遇見的她真的如救命稻草一般,我牢牢地抓住了,一直到如今都沒有放棄,當然以后也不會。而現在的我就是更加想要去成為一個獨立勇敢和自信的人兒。從前的我想都沒想過我可以成為這種人,但如今我可以承認一點的是,我是可以做到的。時間使我明白,成長的意義是,因為我曾經不是這種人,而一路上我就是想要去成為這種人與我自己爭斗與對抗的一個過程。
所以我學會了每天去感受生活,也去明白生活。與我自己和解,而后我才能好好地去生活。這個概念,即是如此。
11. 生活細節上的處理,細膩而溫暖。整個影片色調,就是劉若英性格式的風格。靜謐而溫暖。這沒錯。
12. 生活里美好的愛情大都相似?;蛎篮?、或疼痛、或不理解、也遺失,你懂得就夠了。
電影里的每一幀每一幕,其實都是來源于我們平凡生活故事里的縮影不是嗎?青春的美好,卻也因為生活本身這件事而顯得困難重重。
綠皮的火車上的泡面,回家過年,下雪交通堵塞,那是在2007的北京。隔間的分租房里臟亂差,地鐵通道里的歌手唱的那些生活【匆匆】,頻繁的換工作、做兼職、與這個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還有街上的打架斗毆,…….無一不是平凡生活本身,還有追尋夢想的過程寫照。
電影里闡述的是,好的愛情應該是朝同一個方向去拉力,為了彼此的將來齊心協力共同地去奮斗。所以前期他們真的是這個樣子,但往往生活的變化不是我們想要怎樣就能怎樣的。生活本身就是滿目瘡痍,它有了洞,你就去補洞,再去補洞,還是要去補洞的一個人逐漸變得強大而又獨立,去面對未知生活的勇氣和力量,迎難而上、不再懼怕的這樣一個過程。你得去慢慢經歷,嘗過之后你就能感受到生活里些許甜而澀的那部分了。而且你會懂得學會去珍視曾經那部分愛而不得的情感,這部電影即是這樣。
小曉由于自身家庭原因,過早地就走入了社會里的生活,文化不夠,不懂得【為你上九天攬月 下五洋捉鱉】的含義。影片是在傳遞一種愛情的本質應該是純粹的模樣,簡單、可以為對方奮不顧身。先別管以后,所以年少時的愛情應該是我愛你我就會愿意為你做任何事情。但前期的小曉根本不懂得,她只想住進大房子并且她從來沒有看見過愛情的模樣。但她心地善良,她慢慢地感受到了建清對她的好,那種用實際行動為她付出的樣子。當然還有他家庭氛圍的溫暖,然后,時間一點一滴在遞進。所有的一切小曉她感受到了,小曉也變了。她看見了幸福的模樣,其實是因為她的內心一直渴望有一個幸福的家。而這個家的溫暖,是建清所給予的。她發現,建清和她之前的所有前男友的對于家的概念完全不一樣。她之前想要的那種大房子的家根本不是她內心真正渴望的家,其實她想要的是一個溫暖的家。
小曉其實是很脆弱的。在她所謂的愛情觀念里,她也是可以為對方做出很多改變的人兒。比如說,前一秒她還在為她錯誤的男友的改變帶了假發、夸贊他的好,為她買了新手機。但是建清卻善意提醒她說 為什么跨年卻沒有陪你?反而是建清拉著她去一起跨年,卻意外的發現原來他是有老婆的那一剎。小曉內心所產生的那種落差與悲涼感,她被人群推搡著,時間仿佛停止,不知道自己在干嘛,腦袋一片空洞。還好建清在,叫醒了她,她似乎頓悟。愛情好像不應該是這個樣子的,她一直追尋的東西好像錯了,那個方向錯了。
青春迷茫的愛情本就是跌跌撞撞的,除非你真的會遇到那個愿意叫醒你的人。而小曉遇見了純真的建清,她是幸運的。
漸漸地,當她所有交往過的前男友一個接一個離她而去時,唯獨建清一直沒有。她發現原來身邊原來一直是有一個人陪伴著自己的。對,是陪伴,那個人一直就是建清。他愿意為她做任何事情,她感受到了建清之前所描述的那個關于愛情的樣子。而建清呢?他永遠是一個被等待的召喚者,也隨時隨地為她搬家,她受了委屈她為她狂打別人,甚至不惜改變自己的夢想,只想給她一個家。但他不說出來,他就一直默默陪伴。他希望小曉有一天能夠感受得到,而這時的建清真的就是純粹愛情的樣子。但小曉也是一個好女孩,建清進獄了,她毅然選擇回到老家去幫建清隱瞞。這個時候的小曉已經開始改變了,甚至把建清的家人當成了自己的家人般,稱自己已經是建清的女朋友了,去問候去買禮物,讓他們放心。但這里刻畫的一個細節是當小曉出門臨走時,林爸爸問道,“建清沒事吧”,真的超暖心。因為父母永遠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不然不會平白無故的不回來。對家人永遠之報喜不包憂,因為生活真的太難了,所以小曉在離去的時候也才會哭泣。
然而生活的本質在于,不可能一個人改變,另一個人就不動的。過多了麻木的現實生活也讓他沒有了自己。
生活就是一把雙向的劍,刺著誰或麻木或死亡、也推著誰往一個好的方向走呀走。
所以變化就這樣產生、彼此間的距離也由此拉開。想要的生活理念和價值觀層面的東西也決定著將來的兩人還能不能在一起的諸多因素。
所以當兩個年少懵懂的人開始逐漸接觸與磨合時,他們前期真的就如大多數平凡的我們的愛情一樣,那種感覺--熱烈與瘋狂,幸福與憧憬未來的模樣一下子就呈現了出來。在他們寒夜里等車的那一段,這就是生活的日常。小曉愿意為建清換一份工資高點的工作,那是一份買樓的銷售行業。小曉愿意吃苦,此時也是幸福的。而建清也是,所以他毅然決然打車回去只是為了小曉,縱使小曉不情愿,因為她想省飯錢。于是在出租車里小曉吶喊的那一段,很多人肯定這樣想過,只不過小曉很勇敢,她把它大聲喊了出來。
吃飽了比夢想重要。離他而去的同事這樣說著。但建清是堅守著自己夢想的人啊,好在小曉一路陪伴他。
日子雖然艱苦,卻也幸福透頂。對于那時的小曉來說,一張破舊的沙發那就是一個家,但建清沒有GET到這個點,然而小曉可能也無意識。但她覺得此時那樣就是幸福和快樂的。但小曉也會懷疑說“我們現在這么幸福,如果我們有一天分開了怎么辦?那就不要再見面了?!薄拔乙娔悖蚁胫滥氵^得好不好……,如果讓你快樂的那個人不是我,我會不開心的”。 所以他們享受著當下的那個幸福感。
生活不可能一直都是幸福的,是會產生疲倦和懈怠感的。對于夢想這件事如果努力了還一層不變,再加之現實生活也會給你不同程度的打壓。對于時間上、精神意志上,久而久之,人是會麻木的。但這僅僅是部電影,因時間的限制,對他成功這件事并沒有做太多詳細的說明,所以一筆帶過。但導演是想告訴我們,人是需要去經歷一些什么東西的,他才會幡然醒悟也才真正意義上的長大。那種夢想與現實的交替,生活使他們快要喘息不過來。眼神和皮膚上的滿是瘡痍,看不見任何希望,甚至絕望。所以建清天天打游戲,也打架斗毆,對家人基本的問候也喪失了耐心。
怎么辦?
在一份愛情里,我想女孩一直都是比男孩要成熟的。影片也是在闡述這一點。再美好的愛情,走到一定時間段,歷經現實生活的考驗,他會慢慢變得不快樂。所以,當小曉看到了這一切以后,她才會離開他。她想讓他去追夢,重新振作起來。不要因為曾經的她想要什么,而被迫他要去為她努力做什么,而沒有了自己的那份關于夢想的追尋。這時的小曉真的清醒而獨立。
再加上2009年過年回家打腫臉充胖子的一系列行為,建清父親溫馨的話語(…..好好的就行…..)、還有看到建清在雪地里那樣抱頭痛哭的行為。此時的小曉經歷著這一切,也思索著,所以她變了。我想,也才會出現在租車橋段的北京高架上那段循環和旋轉,質問與被逼問,眼淚的控訴表達這一切。因為建清的【為你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的一切行為使小曉她改變了原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她明白了自己其實只想要一個溫暖的家,其他有沒有都無所謂了,而此時建清不懂他。一個人因為愛另一個人真的已經變得不是原本的那個自己了。此時,建清是、小曉更是。而這個時候,小曉是獨立而理性的、而建清則是麻木而不自知的。所以她想讓他做自己,控訴他“你得知道你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不是我想要什么?我TM的哪知道你想要的是什么的一切吶喊與爭吵,懷疑與哭泣”。但他們仍舊是是深愛著對方的,所以他們會大喊,建清也才會摸著小曉的頭痛哭。
這是源于現實的考驗。這時的他們,盡管對于生活充滿了無力蒼白感,但愛仍在堅守。
此時的小曉對于建清的愛是理性的。他看到了建清對待生活的麻木不仁、放棄、絕望和無力、看不到未來的光亮。所以她做了一個決定,她離開他,讓他不能因為她而喪失掉做自己、追尋夢想的那份勇氣。因為曾經林爸爸講述了一個關于建清的夢想,那時的小曉悉心聽著,微笑地便記在心里了。而現在,小曉她看不見了,那個夢想只剩下建清終日消遣麻木生活的催眠劑了。
那一段地鐵的離別看得真是很戳心。我想,如果你有這樣的愛情經歷,你會怎么想?怎么看?面臨著現實生活,你會作何選擇呢?
記得在地鐵里他們上演分手的那一段,我是真的有被觸動到。我想只有經歷過愛情無限美好的人,而后分手才是那樣的決裂和撕心裂肺吧。不說一句話,就能看到彼此間翻江倒海的吶喊、或靜謐無聲的透心哭泣。就他們看著對方,明明知道對方要走了,并且會永遠地一去不復返。但卻都不說一句話,更談不上用手去拉回來,明明距離那么近啊。因為對于現實本身的生活來講,他們內心底真的已經承認走到盡頭了,被生活打敗。此時的建清真的進退兩難,他拿自己的麻木生活沒辦法,給不了小曉幸福。所以建清不做挽留,任由生活擺布,他迷茫著。但他心里絕對受到了震擊,滿是傷痕。要不然他也不會有后來的成功。
但我很清楚,那時的小曉一定知道她自己在干什么,在做什么。她深愛他,但是她知道她自己必須要離去,這樣建清才能有所頓悟。夢想和現實的生活,你要哪一個?或者你若都想要抓住,那你就勇敢一點。一個人只有明白了失去是什么,他才會去想要得到些什么。這種來自心靈上的震撼撞擊,他想讓建清成長,我想這是小曉當時能夠理解得到的。所以后來有一天,當小曉在電視上看見了建清描述著自己的成功時,“伊恩與凱莉的故事來源,說著有一個女孩對我來說很重要……….”。此時的小曉她聽到了,滿眼淚花閃爍,她微笑著……。
所以在后來的回憶里,他們彼此之間也才會質問對方,“如果當時你上了地鐵,我會跟你一輩子。如果沒有如果”。此時的他們在誠實地面對著他們過去的愛情,對青春釋然。
因為真的,電影里好多橋段看得我想哭。小曉開著車沿著高架橋上繞行的這一段,因為本身生活就是如此,曲折而往復。生活的絕望,小曉她卻也能看見了那幾株小草面對和熙的陽光,那副溫暖般的模樣。小曉看著它,她想得到些關于希望的存在。而建清則是默默地在暗處看著小曉,且眼神里全是絕望和不自信,此時他對生活是麻木的。而第二次出現這樣的情景,是在小曉離他而去后。影片也交代了,愛情的離去反而使他幡然醒悟過來。一個追尋人生意義和夢想的人,因為對現實糟糕生活的不滿。所以他開始砸東西、進行著一切的暴力行為。他不知道要拿這TM的生活怎么辦?所以,他也還是只能硬著頭皮,而后重新去振作。那種勇氣和力量,是小曉做出的選擇離去給他帶來的一次新生。所以也才使他有了喘息的機會。這次他為了自己而活,為了他的夢想,不再是為了小曉。所以第二次是他自己看到了那株小草的光亮,這時他的腦子里若有所思,并且開始有了一副畫面,他想脫離于那種沒有希望的困境。所以他決定重新出發、發奮圖強,再次與生活對抗、努力著。
以上這一段,關于我自身的成長、我是真的也經歷過。困在黑暗里,我也真的感受到小草搖曳的美好和天空一碧如洗的感覺,那種希望與現實交替的無力感。并且也做過類似一切的暴力行為,甚至比影片更糟糕。曾經的我根本控制不住那樣的情緒,所以我完全能夠明白他們的心情。還有她刻畫的關于李劍青音樂的描寫,北京地下鐵走道里的匆匆,這個是所有在外漂泊生活里的故事。另外一首,平凡故事,我尤記得她把這首歌放在了北京寥寥人數的那個地方時刻。或許是清晨、或許是深夜的地鐵里。因為這樣的感受情景我也真的經歷過。在我觀影第一次我就感受到了那種氛圍(第一次觀影有描述)。我沒有想到的是在我進行第二次刷電影我驚喜的發現了這個地鐵里的音樂小細節(因為第一次觀影是我完全是在碼字,記錄劉若英拍攝電影時的狀態,沒怎么看屏幕)。平凡生活里的所有故事,劉若英懂。再次證明,她是腳踏在地上用心生活的這么一個人。李宗盛的詞曲,李劍青的演唱,然后她把它放進了她部電影里。因為他們都是一類人。
不得不說,對于生活細節的刻畫,簡直就是如出一轍。至少我是真的有被觸及到。我不信網路上的流言所說,我想自己重新去感受一番,我要自己來寫我看到的電影。
對于講述青春這件事,她就是來感動你的一部電影。有愛情、有親情、有夢想、有遺憾、還有釋然,這些都是源于曾經生活里那些刻苦銘心的愛。沒有其他。
那些說著這部電影三觀不正的,簡直就沒真正認清這部電影的本質。你要知道,在初始愛情的體驗里,你再去回歸你本身的生活,現實與回憶本就是殘酷的對比,蒼白也無力、想哭而不能。所以,黑白與彩色的切換,赤裸裸的現實與美好的刻畫。對于建清來說,就是他愧對于他的父親和他當年沒有抓住的美好愛情。明明……但就是沒有……..。所以他也才會說出【我最大的悲哀是,我連悲哀的權利都沒有】,什么都已逝去。如今什么都有了,就真的沒有了我們。這樣深刻的情感,你經歷過嗎?
這只不過就是部,致愛情回憶十年成長的一部電影。誰TM還沒個青春呢,他們就是想來好好地告別一下,又怎么了?所以影片呈現出一種刻意和恰巧的成分在,但是他們也不會逾越道德與責任的底線沖破束縛去在一起。曾經這樣簡單、真摯而又戳心的愛情,使得他們再次在飛機上重新遇到彼此時,怎能不追憶和痛哭流涕呢?
對于井柏然和周冬雨、還有那個爸爸的表演我是服的。影片主角只有三人。那個爸爸,永遠是在背后默默地看著他們成長的人兒。這也是我們很多人的寫照?!皩τ诰壏诌@事,能不負對方就好。想不負此生 真的太難”。對于經歷過的人他念給了小曉,其實也是我們,釋懷就好了。
“好好吃飯,累了就回來”。
在那一刻,她看完整個信件的內容,眼神里閃爍著晶瑩的淚珠,我真覺那時她整個人身上都充滿了光芒。小曉早已變成了一個獨立之人了,所以她微笑、也釋然著所有的一切過往。對于那一刻,影片里的游戲刻畫,大概也只有在游戲里,伊恩和凱麗也才會永遠在一起,因為現實本身的生活真的不能。呈現出一種理性的隱忍而又鮮明對比的刻畫,也是小曉對過去的愛情,而后告別里那些美好與遺憾完全的一次徹底釋懷吧。所以小曉她按下了【ENTER】鍵,出現了美好愛情與后來的我們真的沒有了后來這般彩色模樣的美好畫面。我想在影片里她大概也玩那款游戲很久了,要不然也不會在結尾時半沉默式地按下。因為眼淚在流,她聽得見內心的那個自己平平淡淡式微笑哭泣的聲音。這是我所能理解的關于這點細節的刻畫。
對于家這個概念。流浪著的孩子,背后的爸爸是永遠的家、和依靠,永遠有和熙的燈光和溫暖的飯菜在等著我們。一家人熱熱鬧鬧,圍坐一桌,吃個團團圓圓的年夜飯,就挺好。雖家里人嘮叨,卻也顯得格外幸福。家里永遠有愛、有飯、有燈光、這個才是家,也才是我們平凡生活的模樣。林爸爸這個印象是深刻的,在這個電影里刻畫得濃烈而真摯。
結束時,他們來了一個擁抱,因為真的已經釋然,想好好地與過去告別。我看得出小曉的面容真的是經歷過生活的打磨后出現的那一份平和與寧靜,在那個擁抱的陽光里顯得格外美好。而建清此時還是祝福著她,你一定會遇到那個【為你上九天攬月 下五洋捉鱉】的那么一個人。這本就是一部關于愛情純粹的電影,遺憾與釋然。
所以,在電影的最后,他們會吶喊,我完全感受得到,因為我的青春也是那樣地吶喊過。要不然為什么青春如此疼痛,回想起卻也那么美好?身在其中不自知。然而十年后,當我們什么都有了的時候,為什么卻獨獨丟失了當初熱烈而又純真的我們?因為經歷。經歷會使我們深刻和傷感,影片也才會刻畫得那么細膩和溫暖。面對過去,我們是會不快樂的。但人是成長的,他會明白,一旦錯過就真的會不再了。那句【I MISS YOU】的對白所以才會出現。我錯過了你,說得那么地銘心刻骨。但人一旦對過去釋然了,她也就會笑著講出來了。并且會做一個有儀式性的告別,這是導演所喜歡呈現而出的方式,也就生活本身而言是一種尊重。
本來第一次看電影真的完全沒什么感覺,因為我一直在碼字記錄劉若英拍這個電影時的狀態,也并沒有想太多。而這次,我是有認真看這部電影的,并且全程手機沒有拿出來(其實中間真的好幾次想拿出來記錄下我當時被電影觸動到的很多小細節里的溫暖)。但我想,我這次就是來看電影的,看完之后我再來寫一篇針對電影本身所謂的觀后感吧,這也是對電影本身的尊重。不止對奶茶,也是對我自己,這是我昨晚看電影時糾結的心里活動陳述。
PS#附上第一刷所記錄的大概狀態。
我相信對于那些足夠走心的藝術,能夠感動得了你的,則是實實在在地來源于生活。
【記錄】2018/4/28.
一個會寫故事的人,拍了一部有故事可講的電影。
看到劉若英的名字真的很想哭。
現實是黑白的?;貞浭敲篮?,并且是彩色的。
劉若英把五月天的知足放進了電影里,這也是我高一的某個夏天望向窗外陽光的感覺 一種溫暖油然而生。
2016/4/19. 回到高中聽五月天的第二首歌,好幸福 記得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晌午 也是春天 窗外陽光灑進來好美 馬瑞坐我右前方 ,有點懷念 想想居然過去了7年………媽呀《溫柔》http://www.xiami.com/song/373969.
還有李劍青的音樂。想起2013過年回去聽 匆匆 的那一年的感覺,因為奶茶我知道了這首歌 真覺美妙而又幸福。
臺詞里說 幸福的人會越來越幸福,悲慘的人會越來越悲慘。不對,兩個悲慘的人在一起不就是幸福嗎?這是奶茶的自侃。她是悲觀的幽默派。
?
夢想是好的,現實卻是骨感的。
電影全程是安靜的,彩色的。充斥著一種靜謐也灰色的情感色調。
電影畫面里 北京的銀杏樹葉 真的很美。她愛銀杏葉,不是因為它蕭條,而是因為一種收獲和靜謐的美。秋天的美好,這也是奶茶喜歡呈現出的一種表達。
全程貫穿游戲。這大概也是眾多生活在現實生活里的男生,最平凡卻又最開心的生活。麻木而不自知。除非他擁有夢想,而電影里在闡述這一點。
又說道 幸福不是故事 不幸才是。對的,不幸叫人深刻,而不完美和有遺憾才是人生的常態,這也是奶茶想表達的。承認現實生活 但又很釋然。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有故事性的經歷和想去表達的欲望。一種悲壯情感的產生往往就是是由不幸產生的,不是嗎?這才是叫人有深刻的記憶。
在這個電影里 她叫人有夢想地去活著。
還有周華健的歌。那是她們那一代青春的回憶。不可磨滅。
當她走后,
北京的秋天是蕭瑟的。
眼睛里全是絕望。如一潭死水。這也是他們在面對現實生活的骨感。
什么時候才能看到生命的光亮?有故事的人生從來就不是完美的?
十年間 時間流逝就是一瞬。而這中間發生了多少的故事?你明白嗎?奶茶在闡述著。
突然想寫道一句 女孩 靠自己。獨立地去生活。
生活的壓迫、頹廢、迷茫。所有的一切一蹶不振。
聲音是靜謐的,甚至透著一絲絲恐怖。
這一走就是永別 了嗎?關于現實的考驗。
一連串的拷問。和奔跑。想拉回青春。
夢想?人要為夢想去活著。
最大的悲哀就是 我沒有權利悲哀。奶茶很承認這一點。
在愛情里 女孩一直都比男孩成熟的。
當她離開后,孤獨 寂寞 冷、無奈。所有一切更想沖破。
打開窗 讓陽光照進來吧。看看屬于小草晨曦的一抹光亮吧。這是我最喜歡的部分,尤記得當年的好幾個夏天的清晨抬頭看見光亮、那片藍天的感覺。雖然對現實生活絕望 但在某一處 突然也會透著些許希望和光亮的感覺。這真美好。
天辣嚕,李劍青的 平凡故事。這是2017年,因為奶茶? 我去聽了這首歌。剛開始不怎么喜歡。但大概過了三個月,突然某一天就很喜歡這首歌。我記得在一個清晨的地鐵里,車廂里只有寥寥數人 靜謐而又空洞。耳機反復循環著這首歌。突然那一瞬間好像明白了 奶茶為什么喜歡李劍青的音樂了。因為他一直都在訴說著每一個平凡之人的故事,真實而溫暖。再加上李宗盛的詞曲,由李劍青吟唱出來,一切都是那么地溫和。里面有時間的平和,還有歲月的柔美。這是奶茶所喜歡的關于這平凡生活里的一切 帶著一種踏實。所以李劍青的音樂大抵就是這樣。而我感受到了這一切,所以在那一個清晨里的地鐵里 聽到
有幾次 夢見自己
一貧如洗夕陽余暉里
赤足站在久荒的地
有誰啊
有誰啊 也在這里
讓這首歌 也感動你
當你孤身 某個街區
有誰啊 也在這里
那些遭遇 那些回憶
不愿想起又不肯舍棄
雖然只是一個平凡的故事而已。
那時聽到這里,想哭而不能,卻也感動到無法自拔。平凡故事 唱每個人,也在訴說夢想的悵然若失。我記得那天清晨里 我在地鐵里睡著了,當我醒來聽到這幾句歌詞還在耳朵里回蕩的時候,真覺難受。仿佛產生一種孤獨絕境 只有一人的悲涼感。但同時又無比幸福 因為有這樣溫暖的歌。我同奶茶一樣,喜歡生活里的平凡故事,所以我懂她。于是我那天還特地發了個朋友圈來記錄了那天的感受。
[2017/6/1, 被偶像安利這首歌 在地鐵里戴著耳麥差點沒睡暈過去 晃眼醒來一瞬間卻感動了自己。與2014那一年年初途中很長一段時間聽(匆匆)(山丘)一樣的感動 ()訴說。ps 李宗盛的詞總有一種 就像聽故事的你我 憶青春 時過境遷 執著 理性而又感性 無所謂 .',免俗的生活味道。]平凡故事-李劍青。
所以后來每次聽到這首歌時 總會想哭。包括現在。
當幻想的美好破碎以后 游戲里以后出現的就只有灰色。那種感覺 我經歷過。當你的世界里只有黑色和灰色是什么樣的一種情感。是麻木和疼痛的交織嗎?
有的人可能要很久之后才會活過來。而在電影里 描述得是愛情。當他經歷了愛情的挫折 而再去面對生活里的難時,他反而會勇敢地振作起來,這也是一種返現實手法,給人以勇氣。當然也還有夢想的存在。奶茶不想讓生活喪失希望。
她生活里其實是愛玩游戲的人。但并不妨礙 那個愛生活的她 想用盡力量 去講述一個充滿故事性 還那么細膩 的一部作品。
我愛的奶茶,她把她喜歡的音樂都放在了她的電影里。我真的愛。
看到少年白的他 站在熒幕外的她 內心從容,她為他開心。終于……….
于是電影發展到,他看見那張破舊沙發,他心里在想什么呢?遺憾的青春?
孩子教自己的父母使用電器。這也是生活里奶茶對她的祖母的傳達。要孝順。要用愛去對待家人 和身邊之人。
其實 男孩一直都不懂女孩。女孩只是想要一個平凡幸福的家而已。
我真的努力想變成你想要的樣子,可是我已經不是我原來的樣子了。
黑白長長的河流。那是奶茶喜歡的樣子。她想去表達出來給我們看。很美~
在愛情里 當一個人在變成對方喜歡的樣子時,卻已經變成了一個自己都不喜歡的自己了 甚至不認識。
上九天攬月 下五洋捉鱉,這是奶茶喜歡的愛情的樣子 為對方可以做任何事情。純粹的愛情。她在電影里都描述出來了。隨著陳奕迅的電影歌曲出現,此時再合適不過了。我也真的明白這首歌了。
他的父親 也是她的父親。
建清的成熟是因為小曉。
換電燈泡 也都是奶茶的平凡小事。
那封信的內容 是奶茶常干的事。
這個父親 讓我心疼。
好好吃飯 累了就回來。
按ENTER鍵 那是一個冰雪美好的世界。游戲世界里可以永遠在一起,這是建清所刻畫的他青春純粹美好的愛情。因為回歸到真實生活里,真的不能。
所以最終只能遺憾和學會去釋然。這本就是生活的常態,不完美的人生才會使人有回憶去珍惜和懷戀啊。
結尾的陳奕迅 歌聲響起,那是一種細膩的情感。聽到差點想哭,但我沒有哭。
幾聲吶喊…各自吶喊… 電影里闡述著青春真的已經逝去了……
結尾的后來,我也曾是那集體中的一員。我追的劉若英。
當全場散去,只有我是為劉若英留下來的人兒。并且沒有哭。
那個穿著白襯衫的女孩,深深地90度鞠躬。那一直都是她。而這次我看到的是一個瀟灑離去的劉若英。并不是依依不舍。
看完電影,走在天橋上。我朋友問我看電影看得開心嗎?我說我看得不是電影 我看的是那個劉若英。那個一直很用心 很真實的 如田壯壯老師所說的 那個懂情義的她。那種超脫 淡然。擁有源于現實而又高于現實生活的情感之人。
我唯一慶幸的是沒有那樣錐心和刻骨銘心的愛情 我只是追了劉若英。要不然我不是為這樣的愛情而死,但是也會因我自己而死。所以我的青春里有她,我是幸運的。我也真的明白 有遺憾的人生才這才是生活。
以下是4/26那天,我與一個朋友的對話。
[“你不一定能看得懂”。我又不是因為這部電影才去看的,我是因為奶茶本身這個人才去看的。因為是她導的。我想去看看她的人生經驗里所收獲的感悟。僅此而已?!叭グ?,去吧,看得開心些。去年當我知道要拍這個電影的時候我很激動。但現在我已經很平靜了 。因為我知道那是她蓄積了7年的成果?,F在應該是一種心安理的收獲。我當然會很開心啊。講遺憾 講釋然 怎么會不開心。]
?
PS 看完電影好輕松啊。開心^_^。
回歸到現實生活 我還是去吃頓自己喜歡的吧。沒什么比開心更重要的。(我對我自己說)
不要一直低頭行走, 要多去看看天空。
人的情感真是奇妙的。大街上喧鬧的人群。放聲的音樂。上演著這人世間的悲歡離合 歡聲細語。都要一路走下去。
或許,我們慢慢都在長大的過程中,忘了回頭看看那個已經回不去的家。奶茶的電影里,一直不離的還有親情的溫暖。
長大的我們,走出了自己的路,有了自己的家,卻可能沒有機會對過去的我們好好說再見。所以電影里,一直都呈現出一種儀式感。不管是雪地里的告別,還是最后門前彼此微笑、釋然的那份從容的告別,都是。
謝謝奶茶帶我回憶青春,面對那些過去與未知的生活,我也一直在去與我自己和解。
2018/5/1這天在公車上回家的路途上,我望著窗外淅淅瀝瀝地雨聲。也想到了奶茶的另外一首歌,【你有沒有深愛過】,街上大雨滂沱,我卻無處可躲。獨自困在人海里,反而證明我再活。這幾句歌詞放在這里再合適不過了。這也是奶茶。那個一直用心和勇敢去愛的奶茶啊。而為什么外界要那樣去詆毀她呢?所以我一定要幫她。我迫不及待的想要告訴她,一個偶像帶給一個迷茫孤獨的女孩關于生活的力量與希望。
與其說奶茶拍了一個愛情和親情的跨越十年的故事。不如說她是在拍一個一個人成熟跨越十年的標志。
在她之前宣傳電影的視頻里。我一直在記錄她真實的話語。一字不漏。而此時,我想把這些記錄放上來再合適不過了。
你認為最奢侈的事情是什么嗎?
睡一個無夢的覺,吃一頓很好吃但是不用慌張的飯,喝一頓不會第二天宿醉的酒,唱一晚上的KTV。
你對成長的理解是什么?
當你去想成長的時候,你已經開始老了。
有沒有后悔過的事情?
我后悔的都是小事,大事我都不會后悔,因為大事后悔都來不及了。大事我都低著頭說,不 我不后悔。死咬著牙說,我不后悔。
恩師張艾嘉留給你最珍貴的話是什么?
我們要為這個世界留下點什么,所以我們要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要很珍惜地去做。不管別人有多復雜,那是他們的事。當你用一種很單純的方式去面對的時候,他們也就復雜不起來。最怕的就是別人復雜,你也在想他怎么復雜,然后就越搞越復雜。
當初為什么想拍后來的我們?
其實我不是再拍一部青春愛情片。我比較是在講在外地生活的一對男女,這十年,他情感的變化,跟他自身的變化,還有大環境給他的壓力。有些幸運的人扛過去了,有些人抗不過去,也許這就成為了一些遺憾。
相愛的人最后沒在一起,你覺得遺憾嗎?
其實他們在不在一起,都是會有遺憾的。有些人在一起一輩子,然后老想說 當時…….,如果我是跟另外一個人在一起,也是會有遺憾的。陪伴的才是重要的。沒有陪伴的都是不朽的。
在你的青春里有遺憾嗎?
哇,太多了。我覺得那些沒有跟我在一起的人,他們的遺憾很大。Hhhhhhhhhhhh~(自我調侃型)
拍電影的時候有沒有感動到你的?
(一個小故事,零下30度里,70歲的老先生李屏斌攝影無法聚焦的溫暖細節……..)。一個被記錄下來的后面其實是有更多一群人的愛與力量的,去讓那些瞬間被記錄下來。
【后來的我們】提到回家過年,逃避審問和關心,你怎么看?
無所謂啊,別后悔就好。
每個人,他能承受的,或面對的事情是會不一樣的。我不太想用我自己,或者是我以為的,去給別人建議。你該不該回家?你該不該去解決什么問題?有些問題,我也不能替他解決,我為什么要把他丟進去,讓他去解決呢?我會有我自己的判斷。但是,你的人生一定是你自己負責。因為我永遠不能站在你的立場,我只能假裝,或者是我只能想象。同樣,你也不能站在我的立場,你也只能想象。有些人,他會覺得回家很煩,但他終究還是回去了,然后他后悔了。有些人覺得,他想回去,但他回不去。有些人覺得,他不回去,他今年就是不舒服。
所以,我覺得每一個人,他都有當時他會做這個決定的理由,我就尊重那一個理由。
你覺得女性非常獨立,好嗎?
真獨立,假不獨立。就該獨立的時候就要獨立啊,但是有些時候也別太獨立,你還是要有一些事情是要讓人家覺得很被需要的吧。我需要你的時候,你在我這。你需要我的時候,我在你那里。
你都是一個人去完成,那么你就是一座孤島。但是,人不可能永遠是一座孤島的啊。
你最近在讀什么書?
我最近看一本書,叫做情緒暴力。它在講說,我們不要再被別人的情緒來暴力我們,我們也不要情緒暴力別人。但我就是看了一點點,但我覺得它里面還蠻有趣的。就是我們常常是在一種自知與不自知的情況下,在做很多的暴力行為。
對于電影,我最想做的就是透過不同的方式,讓大家看到我們自己。聽我的歌那不是劉若英的歌,那是你的歌??次业碾娪?,我希望那不是我的電影,你是在里面看到了你自己。
不管后來的我們有沒有在一起,我們記得的是那些美好與共同經歷的事情。
(我想,以上這句話,可以完整地概括劉若英的電影想表達出來的東西。這本就是一個純粹的愛情 也親情溫和的一部電影。真心遇真心。為什么那么多人看得那么復雜?不過就是一部電影啊,回歸到現實生活里的自己,想起你的青春,難道你就真的沒有一點感動和不哭嗎?)
在我們生活的現實生活里,沒有人會知道你在唱一首歌,演一個角色,拍一個戲,做一件事的時候,他后來會是什么樣子的。根本就沒有要拍后來這個故事,我要拍的是后來的我們。
那,其實對我而言,就是情緒的傳達。寫書也是,把我想講的話把它變成文字。然后唱歌也是,把我想要傳遞的情緒變成了歌。電影也是,其實就是我這些歌曲的總和。
不管是原來你也在這里,很愛很愛你,后來,我們沒有在一起………。我會去唱那些歌就是因為我相信那些歌詞里面有的情感,那這些情感把它擴大就會變成了一個電影。
容易感動我的從來都不是那些大情大愛啊,我愛的都是很小的細節。比如說,跟人說我愛你是很重要的。跟人說,我想你也是很重要的。
其實電影走到這個時候,一切都是因為這過程中有很多的愛。但它走到哪里,最終會去向哪里,其實我們并不知道。但是我們依舊是我們,我們還是我們。
我是有足夠的時間等待,吃夠足夠的苦,跟堅持做一件事情夠長??墒悄莻€時候也不覺得苦啊,反而我認為你心里面會覺得有委屈、或者是有苦,是因為你已經寄望你應該被對待的方式,兩種相互博弈從而產生了一種落差感。
你就要想這不會是一輩子的迷茫。所以享受你的迷茫,享受你現在還有時間可以迷茫,享受你現在還可以說你不知道。我覺得有時候我的傻是我最幸福的地方。
我本來就是從幕后走到幕前的。我不是從一開始就是幕前的。去說我會不會不適應走到幕后,不是。我當時覺得我天天都有學到東西。我也有看到跟我同期進滾石唱片的人出唱片了、紅了、賺錢了、每天都很光鮮亮麗的。我那時跟他們形容說我就像一個氣球,公司常常跟我說我三月就要發片了。我就開始,哇,鼓起來它又沒有發。可是到最后呢?她有點疲乏了,公司跟我說幾月發片,我也沒感覺了。那個時候,我反而是覺得我怎么樣在我等待的過程中,我一直能夠讓我自己還有成長,這個最關鍵。如果有一天,我真的沒有辦法發片,起碼我還可以做制作啊。
但現在(做助理)都是我最寶貴的三年半。那個時候的珍貴、交到的朋友,是我什么都還不是的時候,我看到他們對我的模樣。這二十幾年沒有變過,不管我今天好與不好,他們打來,奶茶,聽到就(可以想象到情緒表情的傳達)………,真好。好開心的時候,那個時候。
這十年最大的變化是?
當然是走入家庭跟有了孩子。我昨天在跑每個廳的中間,還要不停地安排我的兒子。這樣子,其他你說在工作上、老化上、體重上、食量上…….我的媽呀,還真是不是一般兩般的差別啊。
對,就是要認。就覺得,昨天我還在朋友那也說,覺得還好,已經要準備做退居幕后了。我說我真的要消失在大眾的眼光之中。我真的不想再被你們看到我這個越來越,就是,殘破的樣子…….(奶茶太傷感了)。
也很多人說陪伴了我整個青春。然后,我最低落的時候是聽你的哪一首歌(我是一輩子的孤單,因為那個時候真的覺得太孤獨了,當我聽到這首歌時發現原來這個世界上真的會有這么一個人存在的啊,真的不止是我一個人會有這樣的感受。還有她,奶茶。那個時候,我就覺得她就是我骨子里另一半的我的那個狀態。但是她是樂觀和陽光的,所以當年的我只想要去抓住那種希望)。
那我為什么會走到今天?就是因為我一直都在做一個 腳踏在地上走路的人。我從來沒有想過要去做一個臺上被人羨慕的人,因為我也不是。我也不可能就是唱一個歌,你哇,身材,哇,衣服,哇。我會去菜市場買菜,我會去殺價,我會有沮喪,這些都是一個所有平常普通的女生都會有的。然后我把這些我感受到的平常的生活,把它變成我的創作放在里面。
沒什么,放心,會好好的。給十年后的自己,奶茶。
以上。
這世界本無害。但多了人 你說 我說 就變成了一個復雜的世界。
所以我想要講一個故事給她。
正如陳奕迅歌曲所唱的那樣,【在我懷疑世界時,你給過我答案。我感覺到幸福(快樂),是看見你幸福(快樂)】。
曾經的我真的就是這樣,我不相信全世界有愛,我懷疑身邊的一切、覺得世界冰冷,所有人都不理解自己。我覺得全世界都背叛了我,我還希望全世界都毀滅,走到世界的孤獨盡頭,然后我再自殺。我不知道怎么去愛一個人,不管是友情、親情、愛情都是如此。很極端,那時我真覺自己有病。我不怎么和別人說話,我也對吃得不感興趣。應該這么來講,我對所有事物都不感興趣,因為活著本身對我來說就已很艱難了。完全封閉在自己的世界里,我那時稱之為那是一個冰冷的烏托邦,沒有任何一絲陽光、只有無盡的黑暗和灰色。那個時候我每天吃一顆糖,告訴自己說生活也是會有些甜的,這樣來勉勵我自己。而現在我有說不完的話,對吃得完全就是喂不飽的豬,所以我現在就一直在控制我自己的飲食。以前的時候我晚上也經常不睡覺,明明都快要高考了,大概其他同學晚上都是在復習和早些睡覺。而我則是打開電腦,看一晚上的電視劇,因為中國式電視劇的結局都是美好的,我沉浸在里面無法自拔。然后6點刷完牙洗完臉去所謂的上課,然而確是天天早上遲到被罰站在陽臺,結束后我在課堂上睡覺一整天。那個時候我真覺我連我自己都拯救不了,怎么會有多余的心思努力去學習,考一個好大學呢。但是那個時候真的對父母超級愧疚,每天也折磨著我“為什么不努力學習”。很多不滿的東西在我的腦子里打架,我與她爭斗,也每天折磨著,天天把死亡掛嘴邊,但是我的潛意識里又告訴自己不能就那么輕易地死了,我必須要變得勇敢和堅強。直到2012年末,我遇到了一股力量,我發現了我的骨子里住著一半的劉若英,那種力量我瘋狂地想要抓住它。
十年間,2008至2018,25歲。我終于明白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了。逐漸地,我終于離我當初15歲那時獲取獨立的方式越來越近了。把自己丟進一個空無一人的大世界里去,讓她自己去成長。而現在我可以想象得到的是,那股力量會愈加強烈、和變得有效率。在蓄積力量與尋找的這一切過程中,真的痛苦又煎熬,我也經常懷疑自己和質問自己何時是個頭?但好在,2018年這一年,因為奶茶上映的電影,后來的我們。由于十年間的這個概念,我勇于地去正視過去十年里的自己。近段時間,腦子雖混亂 卻又無比清醒,真的感覺到了一種平和,前所未有的狀態。我開始慢慢地去承認自己的性格底色,它本就是黑色。我想去珍視這部分的我,所以我理性對待。并且我這些天一直在面對一個問題,和我的情緒好好相處(因為我以前不能,任由她擺布),竟也參透出我所喜歡的生活狀態的樣子 離我不遠了這個概念。^_^。從初三開始,然后高中大專到現在。整整十年啊。我想這一年,我才真正明白了我以前經歷的十年間的焦慮、迷茫、孤獨、抑郁、暴力、狂躁的一切生活狀態?,F在,我已經學會把我自己放在一個別處,那是我想到達的一個地方。我雖存在于現實,但是心卻一直一直地在飄遠。而2018年這一年,那種狀態的感覺更甚是。所以此刻,我內心的狀態是平,也細細地描述著這一切。我活過了24歲,存在于25歲了,我走在了路上。
生活總會繼續。
昨日收到了一封我喜歡的寫作者的一篇文章,是關于一場我昨日中午所思所想到的一個畫面方向。我點開了那個篇章,發現它就是一場屬于我范疇里關于及時雨的描述。這簡直了。我為何要去旅行?我要去尋找什么?所有一切,我知道她在說什么 ,我明白,謝謝。你終于明白了 自己內心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想過什么樣的生活,想去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而這些都是你從前從未想過的,但現在這些問題 卻在你的腦子里越來越清晰,就說明你離你的青春迷茫期越來越遠了。你很開心。當這些東西在你的腦子里越來越清晰的時候,而你的腦海世界也越來越開闊,看世界的角度也越來越光亮。不再是消極和迷茫,這是你走過來的路,所以你再清楚不過這種感覺。你開始承認這個世界的黑色和你自身的性格里的黑暗底色。你學會去釋然,而你明白了你就是這樣的,不必掩飾。那些黑色 就是你可珍貴的東西,你慢慢承認并去珍惜。無論這個世界怎么變化 不倒的只有你自己。你堅信你自己所相信的,那是你感受到的關于真摯的情感。這不會錯,因為它會陪伴你?,F在的日子我真的覺得不是辛苦,而是充實,也覺時間真的不夠用。以前找不到方向的時候,那個時候是真累 心累。我想以前的成長經歷所換來的必將是我一生受用的東西。如是也。
有時候 當你聽見某些機械聲,你會莫名地生出一絲恐懼之感。你后來明白,這不是你的不正常之處,你只是比較敏感。因為你本是一個用心生活之人,所以你也才會對這些微小的細節變化 或聲音 或情感 有所觸動。這并不沖突,所以你要去摸出那本就是屬于你的那一條道。而且你也不必去羨慕別人,因為別人本不是你。你只要清楚自己的方向,在走什么樣的道路 并且是你喜歡的,那么你心中的路自會出現。
記得有一篇文章里提到,關于人群中不同階層之間的矛盾,包括兩種活法的矛盾,兩種活法指的是什么?一種人可以意識到自己的孤獨,另外一種人已經麻木了。我明白。
與其說奶茶拍了一個愛情和親情的跨越十年的故事。不如說她是在拍一個一個人成熟跨越十年的標志。
當年的我,2008年 做決定選擇回到老家讀書,陪伴我的婆婆,決定獨立意義上獨立成長的開始時,如今2018年,也剛好十年。2008年,15歲。那是我最開始孤獨的一年,我感覺到對這個世界未知。我恐懼、害怕、焦慮、迷茫、孤獨、抑郁、還有情緒極端暴力。但我潛意識里也告訴我自己,你不要怕,你只是在慢慢成長。在初三的某一個夏天下晚自習的夜晚里,我也大哭大喊地打電話從四川給我遠在上海的爸媽打電話,問他們說 為什么要拋棄我?為什么要留我一個人在家里?我爸驚恐,也一度擔憂著。我不知道當年的我做了這么一件事,電話那頭我的爸爸聽了是作何感受?但當年的我真的快抵御不住成長帶給我的那種吐突如其來的空無一人的絕望透支與恐懼感。但后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也逐漸成長,但相比同齡人來說,成長對我來說真的慢得不行,因為我不想長大,不想變成一個現實的大人,不想去走入我當年十分排斥的這個社會。那個時候我在心里一度認為它惡心 復雜,所以我不想去踏入。但如今,我不這么認為了,由于成長的帶給我的改變,我發現它其實是一個豐富多彩社會。正如奶茶所說的,這十年,有些人扛過去了 他就活過來了。有些人扛不過去,我想他也就淪為了一個社會蕓蕓眾生了吧。但我始終深信一點的是,每個人是獨立的個體,也具有不同 亦或相似的靈魂。是的。
我從一個幼稚、無知、懵懂的初中生(小孩),逐漸成為了一個如今差不多能夠獨立思考,一個陽光 開朗 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健全人,知道自己想要去做什么的人。并且在24歲這一年沒有死去。當我身邊的人都在躺尸的時候,我卻無比清醒,宛如重生。因為我真的活過了24歲(曾經絕望地想過我肯定活不過24歲)。在我25歲這一年,2018年,我的偶像徹底叫醒了我。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我想要去過什么樣的生活?而后我要去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這是我以前從來不會去思考的東西,而現在我會思考。我想,這就是我的十年,也是2012那一年遇到的劉若英之于我成長的意義。我現在每天都是在被劉若英的我懂了(你的單車還在校門口等著,你的課本裝滿青春的酸澀,你的夢想沒有人會記得,你一直都記得)。每天清晨里都是這一段鬧鈴歌聲,支撐著我無論多晚睡,然后只要每天清晨4:50分早上這個鬧鈴一響,我就是可以起得來的人。并且基本每天的精神滿滿。
我想大喊,我是你的粉絲,如肖洋電影里大喊那樣。以前我很隱晦也不承認我是有偶像之類的人。因為在我快高中畢業那一年,我腦袋里還始終堅持地認為,每個人都是獨立地個體,我是不會有什么偶像之類的人兒啊,覺得她們很奇怪,傻傻的。結果,就在哪一年高考完畢業,隨后進入大專第一年,2012的年末。我變成了一個傻傻的人兒,但由此卻也擁有了力量。我慢慢地去摸索,找出了我人生的方向。
這些天我一直聽著粉絲。這首歌,是肖洋拍二代妖精時,寫給電影的歌。然而我知道,那也是一個粉絲寫給偶像的歌。那歌詞里面的你,我完全懂。所以 我要把這一切寫出來。劉若英,是我在在懷疑全世界時,給過我生活答案的人兒啊。我怎么可能不去保護她,抵御那些流言蜚語呢?當別人都詆毀你的時候,我來支持你。這是我對你的意義。
以前我不懂得什么是經歷,現在我懂了。這十年我的成長變化就是我的經歷。從一個小女生的青春成為一個不止是年齡上增大,更多的是一個從精神上和人格獨立上這樣的一個人兒。這是我如今喜歡的我自己的樣子。
對于陳奕迅的歌曲【我們】。最開始我聽不懂,不知道在唱什么。但昨天晚上的電影,真的使我明白了。愈發覺得這首歌真的就是在描述那逝去的愛情的模樣。做不了情人,那我們變成最好的朋友也是好的,又符合田馥甄所唱的【愛了很久的朋友】。這就是劉若英想闡述的。
正如她所說的 我就是想來感動你的一部電影。
但如今,我就是想來寫一篇感動你的篇章,還有你帶給我成長的意義。
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