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我們在做什么? ?這是正當好的年齡,享受著青春的陽光氣息,不必擔憂未來,因為有大把的時光值得我們去揮霍,讓我們體驗瘋狂不羈的年少。 ?然而十六歲,對于一些人來說也是生命的終點站。還沒有來得及去深愛,還沒有來得及去感悟這個世界,便要與之融為一體。 ?16歲的越陽便是如此。 ?一般來說,老師家的孩子不是特別調皮難管,就是特別的乖巧懂事。越陽正是處于兩個極端的后者。從小就懂得心疼父母,父母工作勞累,每天早上就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睡覺,自己乖乖上學。學習名列前茅,多才多藝。會下象棋,喜歡音樂,薩克斯十級、葫蘆絲曾獲過省級三等獎,但他考慮到家庭條件,告訴父母自己更愛的是吉他,勸說父母音樂互通,學會了吉他其他樂器可以自己掙錢后再學。如果生命之輪依舊運轉著,或許多年之后,樂壇里又會多出個天賦神童。 ?然而上天將一切的幸運與眷顧都停止在了2013年,15歲的越陽被診斷出患了白血病。這個病在生活中并不陌生,但卻與死亡之神絲絲相關。當故事講到這里時,我真切的體會到“天妒英才”四字。然而患病的越陽面對父母的關心依舊樂觀,在越陽的家庭里,父母在他心中總是更需要呵護的那一方。而對于長輩來說,白發人送黑發人是最痛心的事情。眼睜睜的看著生命自自己的血肉之間分離,歸于塵土,轉瞬消失。 ?于是越陽對父母許下了一個任性的愿望:他想讓他們找到大冰,為自己這些年寫過的詞作譜上曲子。 當父母幾經周折找到大冰后,大冰發現U盤里的隱藏的文件。 ?爸爸媽媽,你們好一點了嗎? ?真希望你們能早點好起來,一定不要陪我去了。 ?因為媽媽說過的,如果我死了,她也不活了…… ?原諒我的任性。 ?原諒我留下的那些心愿。 ?我只是想,如果用“讓你們幫忙完成我的遺愿”為理由的話,或許可以拖住你們一段時間吧。 ?就算是我自私吧,讓我一個人走吧,讓爸爸媽媽留下。 ?把歌詞變成音樂,應該能夠拖住你們一段時間吧,一定要幫我實現啊。 ?我走了,就讓我的歌陪著你們吧。 故事讀到這里不禁淚流,這個16歲孩子最后的任性還是為了父母,為了給父母留下一個牽絆,為了給父母留下一個念想。 ?記起今年看過的一部影片《撲通撲通我的人生》,講述了一個17歲的早衰癥孩子的故事。早衰癥孩子阿凜從小便因為疾病而變得成熟。8歲的身軀,80歲的長相,阿凜在短短17年間努力體會更多的世間感情。他把父母17歲的相識相戀寫成了一本書,當做是自己最后的禮物。他同樣想讓父母忘記有自己這樣一個任性的孩子,讓父母不再擔心。
? ? ? ? ? ? ? ? ?
? ? ? ? ? ? ? ?一個任性的孩子真正的故事,如果給我們自己,會不會那樣做,是在走之前和父母索取什么還是盡自己最大的能力讓父母不憂傷!交給我們,真正的友誼與親情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