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需要不斷學習,在每次的學習中總會有不同的體驗。兩天一夜的江門學習之旅,讓我最大的感觸是“沉淀自己,不枉此生”。
? 說實話,在第一眼看到黃校長的時候,我心里一驚,這個校長也太年輕了吧,看起來跟年輕教師一般。當慢慢接觸黃校長,我開始欽佩她,也從心底里把她當成自己的標桿。在兩天的學習中,我甚少說話,我充當了傾聽者的角色,靜靜的聆聽他們的談話。我一直很喜歡這樣的角色,我覺得這樣的傾聽會讓人沉淀自己,從中進行思考和進步。
在思考學習的沉淀中,我領悟了以下幾點:
一、互相支持
一所學校要想辦好,關靠校長或者老師都是不行的,這需要兩者之間的配合與支持。
校長即便滿懷抱負與方法,但沒有老師們的支持,那也是舉步維艱;熱情澎湃的老師們即便再有理想與追求,但沒有領導的支持與保護,做什么也都是躡手躡腳。這樣的不互相支持,受害的還是孩子們、我們的學校。
所以,我很欣賞黃校長的理念“有什么事情,校長我頂著,你們放心的干吧!”這句話,讓作為老師的我聽了倍感欣慰,有領導的支持,你還有什么理由不奮斗?我們的戴校其實也是如此,但是有時候可能表達得不夠,給我們的安全感不夠,所以有時候還是有所躡手躡腳。有時候我甚至會思考,所謂的家校合作,是不是把家長看得比老師還重?有時候做事情未免會害怕家長從而讓老師失去了那種“高大與威嚴”。我覺得像黃校長說的,只要不是體罰,不管老師做的事情對與錯,我都無條件為老師頂著!這樣的誓言,無疑給老師們打了定心劑,到死我也要為你付出。
同時,黃校也道出了戴校的心聲“需要你們的支持與響應”。的確,我們的戴校是一個很有理想和抱負的人,他為了教育事業鞠躬盡瘁,想出了很多點子。可是,我們的老師響應度遠遠達不到理想值,所以,我們也會做出表率,好好支持。
其實,這也讓我想到了自己的教育事業。作為一名老師,何嘗不是需要自己的學生們的支持呢?一個老師再有方法,沒有孩子們的支持,怎么成功?作為一個學生,如果沒有從老師身上得到安全感,怎么很好的進行學習?因此,需要互相支持。
二、角色轉變
黃校和戴校的談話中,提到了角色的轉變。人是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步一個腳印。我們可以從傾聽者做起,先學會傾聽,在傾聽中思考。慢慢的,你的思想就會有所變化,你就可以從傾聽者轉身為交流者,可以與身邊人的一起交流碰撞。最后,從交流中擁有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的思維,成為一個分享者。
角色的轉變并非一件易事,目前的我也僅僅只是一個傾聽者。我自己也會慢慢為之努力,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可以成為一個分享者。正如實驗小學的陳主任,他本認為自己已經達到了自己的頂端,但是黃校給他定了目標,隨后,在他自己的努力下,從而實現了新的突破,將缺點變成優點,能夠進行有觸動的演講分享,感染別人。所以,我也會以他為榜樣,努力實現自己的角色轉變。
三、交流的利與弊
目前,學校之間都很流行“交流”,也就是人員的調動。也許交流1年,也許交流之后不回來。面對這樣的事情,黃校持著反對意見,戴校持著贊同意見。
其實,對于這樣的事情,我的感受是既有優點又有缺點,贊同與反對只在于優點缺點在你心中的比重。
我能明白戴校的想法,交流學習并不是把他派出去就不回來,1年的時間可以讓他吸取別校一些好的做法,回來后可以學以致用;而黃校的想法則是這樣會影響學校的進行,正如黃校花了四年的時間讓實驗小學形成了認真奮斗、互相幫助的氛圍,但人員的流動代表著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在同一件事上,無法快速向前。
對于這樣的事情,我只能說“既來之,則安之。”任何問題總有應對的方法,汲其優點,克之缺點。
四、互相幫助
學校要營造一種“互相幫助”的氛圍。冷漠,是一所學校的致命傷。如果沒有人都秉持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思想,不主動互相幫助,那么其實受傷的也是自己,是我們的孩子們,是我們的學校。
領導與老師之間、老師與老師之間、老師與家長之間、老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等都營造了互相幫助的氛圍,那么這是一個多么溫暖的場景,做事還會做不好嗎?
學習時間雖短,但是就在這短暫的學習中,讓我沉淀自己,深思問題,汲取經驗,學習他人的方法,做更好的自己,實現自己的價值。只有如此,我們才會不枉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