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融融的陽光里,我們坐在石頭椅子上,在石桌子上泡茶。正午的陽光,溫煦的風。一切,正是我們想要的樣子。風不大,坐在這清凈的地方,心也明凈著。一點點的涼,剛好的溫度。適合這樣聊天,喝茶,小點心。還有,你帶來的伯朗咖啡。用紙杯子一點點地分享。心里有著怎樣溫潤的感覺,仿佛我們見過的觀音。
這座山,我們多么熟悉。來過多少回了。從小學到中學,再到畢業后工作,多少次回到這里。這是我的山,我的鄉村就在山腳下,并以此山命名。小時候,就聽多了,我們的鄉村因坐落在這座山的“龍脈”上,得以出現許多才子佳人。甚至,這個村莊里的孩子也都特別的有靈氣。因此,這座山里,有我們年少的青春的記憶。盡管它不復從前的蒼翠優美,但仍是我們的山。
是的,我們懷念一個人,懷念一個地方,甚至是一片海一座山,是因為它與我們的生命有過交集有過重要的牽扯有過不可抹滅的記憶。
對面就是一棵海棠樹,還有山茶花。海棠開得絢麗,一開始我們叫不出名字,以為是木棉。又覺得木棉樹該是高大一點的,紅紅的花開滿木棉道。后來,請教了大慈林里的老尼姑,她說,是海棠吧。她一邊洗碗,一邊輕輕答話,很善意地望著我們。還為我們送來剛燒開的水,讓我們泡茶,為我們倒昨晚念過“大悲咒”的水,說,你們太幸運了。
記得,胡子從這座山上帶回竹子還種在我家的陽臺上,有過幾季的生長,還在繼續;記得,我們曾經見過一個被遺棄的小小的女孩子,想問問今天她還好嗎,愣是沒發問,眼前又有一兩個小女孩的身影;記得,那塊大石頭,我們在上面拍下了多少青春的照片,在上面野炊……記得的,又怎會忘記呢?
新建的亭子上有這樣的楹聯:清池皓月禪心照,見佛自在生歡喜。我們在半山腰上。這溫暖的初冬午后,來到山里,許是太久沒有雨水,山泉少了,只聽得一點一滴的丁冬,草木似乎蒙上了灰,很多藤條枝葉枯死了,但又有什么要緊呢。路,仍是最初的那條,干凈的石階,每一級都可容坐下歇息。松果落滿了整條道,木麻黃針狀的葉子堆積在一起,相思樹在醞釀著新的一季花開,野菊一小朵一小朵,并不吝嗇它的金黃。這空寂的山,與這短暫羈留的來客,彼此凝望,聽得見各自的呼吸。肺里流動著清鮮的空氣,心里了無雜念私心。究竟清涼地啊,是的,我們該常常來。
來看看這一畦畦老尼們種下的蔬菜,聽聽空靈的鳥鳴和泉水的歡唱,品品山泉水的甘甜和澄澈。還要洗洗內心的塵埃,擦拭出一片透明的鏡子;還要讀讀這樣的對聯:晨鐘暮鼓常存生死掛心頭,飯來粥去莫把時間空錯過。
來過一次,心就蓄滿了清涼,或溫潤。下山的路,是來時的路。我們沒有頻頻回頭,因為它會等候我們的歸來。或許,那一林的風月啊,也只有清涼的心才可解讀才能意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