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6-17公冶長篇學(xué)習(xí)5.5

孔夫子的日常言談中可以看出他對于口才便給之人的偏見極大,口才好如子貢者,就算再賢而通達(dá),也不過得了個“器”的評價;但是腹有才華、不善言談?wù)咴谒劾锞褪谴蟛拧?/p>

孔夫子的做法很簡單,因為他推己及人。自己所做不到的,別人做到了,甚至做好了,那是對方錯了,走歪路了。要和自己一樣的人才是賢人君子啊。

雖然我也認(rèn)可他說的靠口才說服人有時候會引起他人反感,空口說白話,自然是能嚇人一時,不能真的讓人心服口服。但以事實為根據(jù),侃侃而談,諸葛舌戰(zhàn)江東、蘇張縱橫六國不都是起到力挽狂瀾的作用了嗎?如老儒天天叫人向善是好的,可口才有益家國未必就不好了。

本篇不過說明所謂圣人,仍有人性而已。


【原文】 5·5 或曰:“雍(1)也仁而不佞(2)。”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給(3),屢憎于人,不知其仁(4)。焉用佞?”


【注釋】 (1)雍:姓冉名雍,字仲弓,生于公元前522年,孔子的學(xué)生。 (2)佞:音nìng,能言善辯,有口才。 (3)口給:言語便捷、嘴快話多。 (4)不知其仁:指有口才者有仁與否不可知。

【譯文】 有人說:“冉雍這個人有仁德但不善辯。”孔子說:“何必要能言善辯呢?靠伶牙利齒和人辯論,常常招致別人的討厭,這樣的人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仁,但何必要能言善辯呢?”

【評析】 孔子針對有人對冉雍的評論,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認(rèn)為人只要有仁德就足夠了,根本不需要能言善辯,伶牙利齒,這兩者在孔子觀念中是對立的。善說的人肯定沒有仁德,而有仁德者則不必有辯才。要以德服人,不以嘴服人。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

  • 一、內(nèi)在有偏的樣本 1、抽樣:只要樣本足夠大,并且具有代表性,多數(shù)情況下,樣本的信息可以很好地代表總體。但如果條件...
    IvanHung閱讀 1,574評論 0 1
  • 本文為李笑來得到專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的學(xué)習(xí)小組作業(yè)。 什么是枷鎖,把我們鎖在何處? 枷鎖,舊時的兩種刑具,用...
    LuckySilly閱讀 420評論 0 2
  • 每部電影都有屬于自己的經(jīng)典臺詞,當(dāng)你把這些經(jīng)典臺詞連在一起,究竟會產(chǎn)生多么奇妙的化學(xué)反應(yīng)? 我試著把一些電影中的臺...
    三圈少女閱讀 1,597評論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