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面試,設(shè)計師帶來的作品細節(jié)處理得很不用心。被追問了幾次,她的信心開始崩塌,索性自暴自棄,完全放松下來。回答問題的時候,開始不自覺地玩弄手指。毫無疑問,她的面試表現(xiàn)非常糟糕。不專業(yè),不職業(yè)。而我清晰地記得,她在面試登記表上寫著“希望在設(shè)計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她也總讓我想起,一年多前的另一場面試。
一個畢業(yè)不久的女孩應聘文案。初級崗位,經(jīng)驗淺無妨,可塑性強就好。讓人顧慮的是她的專業(yè)背景,與文案相去甚遠。我問她,為什么想從事這個工作。她告訴我說,她對這個行業(yè)、職業(yè)非常向往,她覺得文字是很有力量的東西,很神奇,有魔力。她說了很多,看得出她的熱忱。我又問她,你了解這個行業(yè)是怎樣開展工作的嗎,這個崗位的職責怎樣履行嗎?
她愣住了,然后不好意思地講,這個不是很清楚哦。我很意外,但很快找回話頭,快速走完面試流程。送她走前,本想叮囑兩句,平時多看看別人的作品,多練習,行業(yè)的網(wǎng)站也要去逛。話到嘴邊又沒說了,萍水相逢,說太多不合適。但她那句“不是很清楚哦”,卻生生把我拉回了幾年前。
大四那年,我不安于一眼望得到頭的工頭生涯,總想做點別的。于是只身去到長沙,尋找一份廣告工作。我從當時在招聘的廣告公司里,篩選出5家,發(fā)去揣摩已久的求職郵件。第二天就收到了一個面試通知。面試前,我仔細研究了公司的網(wǎng)站、招聘簡章,寫了一頁極具個人風格的簡歷。面試中,我跟坐在對面的胡子拉碴的年輕面試官,講了一個理工男不愛搬磚愛廣告的故事,講了我對他們公司廣告理念的理解。面試官就著我的講述和簡歷,不時表示肯定。一切都很順利,我以為從此就要走上廣告的不歸路。但是很快我就會知道,現(xiàn)在還不是我入廣告坑的時候。
3天后的周一,我出現(xiàn)在那家廣告公司的門口。面試那天是星期四,臨走前跟面試官確認3個工作日內(nèi)無論錄用與否都會給我通知。而我終于按捺不住,決心主動上門問問。
滿眼血絲的面試官接待了我,估計是周末加班熬夜。我問他,我是不是沒有被錄用。面試官起先有些回避,他說,我說了3個工作日,周末不算,另外你太讓我失望。也許是過于怒其不爭,也許是熬夜帶來的壞脾氣,他越說越憤怒,“原本我覺得你雖然學理工科但還可以考慮,沒想到你居然連網(wǎng)站上最簡單的反語都能理解錯誤,你究竟為你想做的事,做了多少準備?”
我坐在那,像雷擊了一般。不是因為他說的話過于刻薄,而是他說得一點沒錯。我除了空喊想去廣告業(yè)浪的口號,對行業(yè)和工作的了解少之又少。也許我只是因為不做工頭,就想不到別的可做的事。而恰好喜歡看創(chuàng)意廣告,便誤以為自己想做廣告。第二天,我推掉了其他面試,灰溜溜地回到學校,等待去早先簽約的地產(chǎn)公司報到。不過因為宿命,最終我還是去了廣告公司,這是后話。
幾年后,當那個想要做文案的女孩告訴我說,不太清楚她想要從事的職業(yè)需要做哪些工作,我腦子里又浮現(xiàn)出當年那個面試官因憤怒而扭曲的臉。大多數(shù)人,夢想、目標只在嘴皮上出現(xiàn)。鮮少有人愿意為它付出自己的時間和努力。
很早之前,意林上刊載過一則臨終關(guān)懷的文章。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無論工人或是商人,臨終前所悔恨的,都是當年沒有堅持做想做的事。文章最后的結(jié)論是,如果給所有人一個重來的機會,99%的人都有機會成就偉大功業(yè)。但,這個結(jié)論是錯的。
即使再來一遍,絕大部分人仍會歸于平庸,終于悔恨。畢竟自律的品質(zhì)太過稀缺。鉆研和學習,意味著放棄過多的娛樂和雜念,與安逸怠惰做抗爭。而人的動物性始終是趨利避害。在動物性形態(tài)里,趨向的利益,常常是短期享樂。長遠收益,在動物性面前,只是酒足飯飽后美好的談資與夢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