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越多越迷茫。停下來,思考思考。
市場上充斥著,大量的未經證實的,觀點。有的人說,要目光長遠,越是目光長遠的,成功則越大。有的人說,要專注于目前的,做好眼前的東西,方能心安,快樂。
成功的事業,和快樂的當下,是沖突的嗎?
有的人認為,要行動起來,不要想太多,以免好謀無斷。有的人,則認為,要思考,先謀定好長遠的戰略,在行動。
市場上,觀點很多。從他們的角度看待問題,各家說的都很有道理。
那么當,大家的觀點沖突的時候,我們又該如何抉擇呢?
有的人認為,要讀書就讀經典文學,因為那是經過歷史的沉淀的。有的人認為,讀書也要讀暢銷書,因為它符合現在社會的市場行情,對大家了解目前的市場行情(需求),很有幫助。
歷史上的所有東西真的就是全部是對的嗎?現在的文化,真的就是很多都是不對的嗎?
歷史上的儒家文化,教育人們以天子為大。但是現在的科學則認為,要民主才是正確的。
現在的文化,追求團隊精神。抱團做大,這確實世界級的大企業所必須具備的東西。
那么盲目的以古時候的規矩,來定義當下的社會,就真的那么的合適嗎?
本來,讀書的時候,我們都以為,書上說的就是真理。用書上教的知識,行走社會,應該是真實的。
出來社會后,遭遇的很多人和事,并沒有書上說的那么美好——以至于,一度讓人以為,讀死書。
但,真正經歷多了之后,又發現。并不是社會上很多東西,和書上不一致。只是,位置不對,角度不對。
每個人都有他自身的立場,當站在其他人的角度的時候,所做的事,也許就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社會的知識,變得越來越廉價。與此同時,低質量的知識也越來越多。甚至是,市場上充斥著,假冒的知識(由騙子或不良商家產生),或者他們本身也不能確立知識的本身是否正確。
就如,長時間傳承下來的文化,也有其中不好的一面。那么,誰又能保證,書上說的就是全部正確的呢?
如果,我們不能相信書上所說,那么,我們又該信任誰呢?
經過那么多的人,那么長的時間,校驗的知識也會出錯。那么我們到底,該相信什么?
追求真理。
有很多知識,只適合在某些場景下面使用??
我原來以為,規矩就是道理。但是最近發生的一些事情,讓我反應過來了,規矩真的就是真理嗎?
他們和我說,這是老祖宗傳承下來的規矩,誰也不能改!!
于是,我的預警機制,提醒我了一個事實。
以往,每一代人,都是受這句話的影響,以至于,他們不再思考,到底是否正確。而是按照規矩辦事,即使規矩是錯誤的。
他們不再考慮,現在的情況,和當時的情況,是否是一致的。也就是說,以前訂立的規矩,是不是還適用與現在的社會,或者現在的情況。
會不會就是因為,很多代人都傳承了,錯誤的規矩,才導致了,中國閉關鎖國的,落后?
無知,導致了,大家不敢創新,害怕面對未知的世界。
市場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復雜,因為有一門課程叫做,市場營銷。
技術也沒那么的高深,因為有一門專業,叫做計算機科學。
管理也一樣,有很多管理方面的知識,是可以通過學習獲得的。
然而,為什么,大家都會害怕,創業失敗?
是因為不可控因素太多了?
其實,我認真的研究過創業了。不可控因素,僅僅占據創業的10%,甚至不到10%。
大家害怕的是未知。與此同時,他們習慣了懶惰,不愿走出舒適區,去學習。
然后,就只能,無限度的害怕。在別人看來,就像是沒有勇氣的樣子。
創業不成功的人,不是不努力,大部分也不是因為運氣不好,也許僅僅是因為沒有足夠的學習。
摩爾定律,告訴我們,產品是會過時的。如果不創新,老的產品會被新的產品,替代。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大公司,最終走向了消亡。
《需求》,告訴我們,人的欲望是會變化的。也就是說,需求是會變化的。會不會是需求的變化,導致了,市場的變化?
讀書并不等于,學習。
人可以不讀書,但是不能不學習。人類之所以成為了動物的靈長,因為人會學習。
與此同時,如果學習的快了,就表示,進步的快了,也就走在了人類的前端。
仔細回想一下,好像身邊并沒有哪個成功的人,是不學習的。
讀書并不等于,學習。(什么是學習?如何學會學習?)
學習的途徑,不只讀書,以前讀書時相對來說,最劃算一種途徑。但是,現在還是這樣嗎?
讀書、網絡、看電影、旅游、工作、導師、生活等等,都可以學習。但是會有效率之差。
適合別人的,不一定就適合我自己。如何尋找最適合我自己的學習方式,學習途徑?
只能通過一條途徑學習嗎?
如果,讀書不是我們最適合的學習方式,那么會是什么呢?
是不是可以通過看好的電影?
是不是可以通過,一份好的工作?
是不是可以通過一位,好的人生導師?
另一個問題:老人家常說,我吃過的鹽比你走過的路還多。這句話真的是正確的嗎?
這句話,真正的含義是,我學習的時間很長了。如果你是按照旅游學習的話,我是百分百勝過你的。
那么問題來了。以前的社會,人們沒錢讀書的時候,人們的學習,只能通過,工作、長輩等,有限的學習途徑。
而現在的社會,大家可以通過非常多的渠道,尤其是網絡,學習。
效率上,差距很大。并不一定,時間長學到的知識就多。并不一定,適合以前的社會的知識,到現在的社會就適用。
于是,就引出了另一個問題,就是終身學習。
這就要求很高了,但是適用于社會。由于老年人,身體上的退化,學習起來會變得更加吃力,也因為他們生活了一輩子了,想放松了,偷懶了。于是有一部分人,變成了老頑固。變得不是那么的開明。
社會的變化,越來越快。是不是已經成功導師就一定是全部都對呢?
《影響力》上面說,人們會盲目的迷信權威。這里就給,騙子們一條捷徑。
什么樣的人,才是真正的榜樣?榜樣就一定是所有事情都正確嗎?
孔子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也即是,所有人,只要是人,就會有犯錯的時候。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也即是說,只要知道自己錯了,并且改正過,就行了。不要糾結。
我一直很信奉一句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創新,才能達到新高度。(這也是我為什么一定要學習的重要原因,新高度,不和別人比,只求超越自我)
創新,并不是隨意的創新的,要先學習,在創新。否則也只能淪為歷史上的一個炮灰。
但是學習,則要思辨。經過思考,辨別是非道理。—— 哈佛精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