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年以來,工作和生活上的雙重壓力幾乎讓我喘不過氣來。如果再不釋放下自己,我感覺就要瘋了。
和身邊的人每次談起武功山的美,他們都是個個血脈賁張,躍躍欲試。幾次說好了讓我陪他們一起去挑戰,但臨到訂票,又往往找出各種理由,每次都不了了之。我是那種要就不說,說了就必須踐行的主。哪怕是自己一個人,說定的事,也不愿輕易改變。
也顧不上別人想說啥會說啥, 5月19日,自己一個人,背上行囊,再次獨自踏上了去武功山的列車。
翌日清晨五點四十幾分,車正點到達萍鄉。這次因為訂的是軟臥,在車上并沒有跟別人有過多的交流。因此,下了車,一個人很快就出了站。還是以前老樣子,出站口好多司機在吆喝去武功山。原打算如果找不到人拼車,就準備直接包個車走,我可不想把太多的時間浪費在找車上。還在跟司機交涉,看到旁邊一輛的士拉了兩個中年人正要走,就過去問是不是去武功山。沒想到歪打正著,他們正要去龍山村。上回上武功山是從沈子村正穿,這次很想嘗試下反穿。但沒走過龍山村上山的道,一個人多少還是有些犯怵。這會遇到同伴,我不假思索就決定與他們同行。
的士速度很快,不到一個小時就到了龍山村登山口。兩位中年人也是第一次到龍山村,他們并不知道哪兒是登山道。不過,在武功山的任何一個登山口,你都不用擔心是一個人在戰斗。此時,龍山村恰好有個團隊整裝待發。我們稍作準備就尾隨而上。
龍山村登山道要比沈子村好走,一路上幾乎沒什么岔道。跟兩位一交談,大家還是浙江老鄉,只不過他們來自杭州。二位也是經常玩戶外的,年紀雖然都比我大,但體力和登山的速度也還行。不到三個半小時,我們一口氣就到達了海拔1628米的發云界之巔。可惜這天霧很大,沿途基本上看不到高山草甸的那幅美景。山上遇到好多驢友,都在哀嘆老天不佑,給人留下諸多遺憾。
不過,老天偶爾也會給人幾分鐘的驚喜。就有那么幾分鐘,突然一陣疾風瞬間把濃霧吹散,饅頭一樣的青山,碧綠的草甸,一下子就像被掀去了披在頭上的紗巾,天真的戲謔一般地迅速露了笑臉。還沒等你反應過來,拿出手機要拍,它又深深地沒入了一片迷茫之中。如此反復反復,時而作驚鴻一瞥。每次當濃霧散去,草色偶露真容時,驢友都會不約而同地發出一陣陣興奮地驚呼。然后,各種擺拍、各種PS,齊刷刷上陣,忙得大家不亦樂乎。
下午兩點半,兩位一直與我同行的老鄉到了預訂的武發客棧。因為他們明天計劃從金頂坐纜車下山,行程比較寬松,便早早地住下了。分手前,為了表示紀念,我們合了一張影,并加了微信。相約今后如果有機會,還可以一起再來武功山。
和他們分手后,我這才真正開始一個人獨步。天漸漸下起了小雨,路越來越滑,霧越來越濃,到達絕望坡客棧,不得不進去躲了一陣雨。
武功山絕望坡,海拔從1360米至1710米,垂直落差達350米,是一段長而陡的山脊路,最陡的坡度接近70度。雨中的絕望坡,中間的碎石路是滑動的,兩邊的草地也早被驢友踩成了好幾條黑黑的滑道,上下幾乎都是無處下腳。如果沒有登山棍助力,根本寸步難行。從坡底一坡一坡地往上爬,絕望坡似乎永無盡頭。虐人的絕望坡真夠令人絕望的。不過,更令人絕望的是,除了霧,基本上啥都看不見。加之冷風細雨,心情真是跌落到了絕望的谷底。
原計劃準備晚上還住在上次住過的那家觀音巖客棧,可抵達之后,老板娘說他們的客棧已經被人花錢買斷,人家不允許他們再接客。無奈只好繼續往前走,接近五點到達吊馬樁。再不敢往前走,就在吊馬樁客棧住了下來。吊馬樁是武功山驢友比較聚集的地方,一晚的住宿費自然也要比之前多花幾倍。
安頓下來之后,趕緊去沖了個澡,換了套干凈的衣褲。剛剛五點多的光景,剩下的時間都不知道該如何打發。慶幸黃昏時,云消霧散,高山草甸才真真切切地顯露出她原有的本色,但此時接近天黑也去不了哪兒,只好在附近轉轉,也算體驗了一番美到爆表,亮瞎雙眼武功山獨特的草原魅力。
天黑下來之后,溫度驟降。穿一件春秋裝的沖鋒衣在外面都還感覺冷嗖嗖的。客棧之外的夜,黑漆漆、靜悄悄的。搭建在山坡上的一頂頂帳篷亮著一朵朵昏暗的光,就像一盞盞飄在夜空中的孔明燈。風一直在山谷中呼嘯,帳篷被狂風吹得“啪啪”作響。對面的山巔,有幾束類似射燈一樣的強光在搖晃,在移動,在閃爍,那是幾個還未停下腳步的夜行者在艱難得跋涉。天空中,時而有似云似霧的影子象千軍萬馬在奔馳,山下有一片淡淡的紅光時隱時現。客棧前一則沒有多少活動空間,二來外面也是冷,所有的人就只能早早地蜷縮在小小的客棧里無所事事。
在客棧前來回走了幾圈,實在是百無聊賴,只好早早上床,期盼著明天的天氣能夠好轉……
凌晨三點多,突然醒來。出門看了看,居然在下雨。觀日出是不可能了,只能安心睡覺。
似睡非睡地又挨了兩個多小時,天已大亮,客棧開始熱鬧起來。再次到外面巡視一番,雨停霧散了。不過,天空還是迷蒙一片。山風凜冽,外面還是不能久待。返回客棧泡了杯熱茶,暖暖身子。
客棧里,驢友都在談論天氣。很多人都感到放晴無望,紛紛改變原先制定的計劃和安排,大多數人準備上金頂后直接坐纜車下山。同房間的三個驢友準備結伴而行,只有我還在猶豫。如果從金頂直接下山,即便不坐纜車,那四五個小時也就搞定了。一天大把的時間,如何消費?但堅持往沈子村下山,這漫天的大霧如果無法提供視覺上的享受,那十幾公里艱難的穿越還有意義嗎?再說自己一個人,淹沒在一片茫茫大霧之中,十幾個山頭的路況、地形都還不甚了解,雖然自己從不畏懼什么,但擔憂還是有的。
吃完早餐,待在客棧也是傻傻地等。再睡回去更不可能,思來想去最終還是決定按既定目標前進,堅決完成從龍山村到沈子村的反穿。整裝出發,七點半離開客棧,開始向金頂攀登。一路上依然是大霧迷茫,有時只聽得到人聲見不到人影。憑著一股子倔強的莽勁,一個小時便登上了金頂。和上次光顧金頂一樣,金頂依然籠罩在一片白茫茫的濃霧之中,許多驢友興奮地在金頂的石碑前拍照留影。環繞金頂一圈,又去沖應壇、葛仙壇行了注目禮,然后沿木欄棧道下山。此時,路上已難覓驢友蹤跡。大霧幾乎摧毀了所有人游山的興致,也淹沒了游人匆匆的身影。在通往九龍山的岔道前做最后一次抉擇,還是決定不忘初心,勇往直前穿越到沈子村。
離開了武功山景區,霧更加濃厚,能見度最多四五米。一個人穿行在一片茫茫迷霧中,前不見來者,后不聞人聲,感覺自己就像進入了一片無人區。心里或多或少有些惶恐。
孤獨寂寥地被濃霧裹挾著,高一腳低一腳在泥濘的山路上孑然而行。大腦就像被格式化過一樣,一片空白。整個世界仿佛都被這濃濃的白霧擋在了外頭,什么財富、地位、榮譽、前途、事業,甚至家庭和愛情……一切蕩出心外,一切與己無關。大自然最神奇的魅力,就是時時刻刻都能展示出一種唯美的禪意,不僅能凈化人的心靈,讓人榮辱皆忘。更能化戾氣為祥和,讓一切歸于平靜,把天、地、人融為一體。這是一種何等美的超然境界?
大霧彌漫,一路走在山脊上,也望不見兩邊的景色。星期天幾乎無人上山,偶爾遇到一兩撥人也是三三兩兩,不像周六都是一群群的大部隊。一個人孤單地在啥也看不見的濃霧中走走坐坐幾小時,說不寂寞也是假話。但是,可以踐行自己的理念,最終實現自己心中的理想,這也是極難能可貴的。自己做事,目的性很強,只要能實現心中所愿,那就是極大的滿足和快樂。我的性格就是喜歡隨心所欲。有所欲,便要攫取;隨心,便肆意隨性。
從九龍山下山,進入密林。此時一陣和風細雨過后,霧消散殆盡。這時遇到一個岔道,雖然一年前走過這條路,但現在走的是反方向。岔道又無明顯的標識,我反而難以抉擇了。在岔道口坐等了十幾分鐘,正準備選一條路下山,此時恰好有一對情侶從另一條路上來。問他們從哪上的山,回答是沈子村。問他們另一條路去哪,他們也表示不知道。想他們既然是從沈子村上來的,那起碼錯不了,就按他們上來的路走了下去。越走越覺得不對勁,可以肯定不是我去年上山的那條路。但既然下了好大一截,就是錯也只能是將錯就錯了。行出半小時,又遇到三個上山的驢友,探問其路,他們告訴我下去二十分鐘后有個岔口,讓我選擇左側的小路下山。下了十多分鐘后,果見有兩條岔道,便按他們的指引選擇了左側的小路。走下去才發現這條路根本就是條野路。路雖然比較明顯,但基本上沒多少新鮮的腳印。估計這條路是當地人上山的捷徑,或是砍伐竹子的便道。路不僅窄而陡,而且超級滑,要不是有登山棍支撐,那就只能一棵棵樹抱著走了。盡管一直提醒自己要小心謹慎,但中途還是滑了一跤。慶幸摔在泥地上無礙,只是褲子上沾了一大灘黑泥。狼狽啊!
千辛萬苦從松林、竹林中鉆出來,這才走上正道。想到剛才那摔倒的那一幕,心里一直都在顫栗。一個人在這人生地不熟的荒郊野嶺,要真摔出個啥情況,那可怎么辦?自己的膽子也忒夠大了點。下到山腳的一條小溪邊,用毛巾把身上摔臟的地方擦拭一番,心情頓覺輕松。沈子村就在眼前了,趕緊和昨天送我到龍山村的的士司機聯系,讓他過來接我,但一直無人接聽。估計到了沈子村應該也能找到車,就沒再重撥。
在距離沈子村還有兩三公里,天下起了大雨。披上雨衣打起傘,一路雖然走得很艱難,但心里一直為自己成功順利地完成穿越倍感驕傲。
到了沈子村的山水客棧,正在問老板娘有沒車。忽見一輛轎車送了個人上來,趕緊過去問走不走。司機還很爽快,說馬上走,開了個價只要50元。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不僅價錢合理,而且等于享受了專車服務。來得早不如來得巧,滿滿的都是驚喜啊。坐上車,再次跟武功山說拜拜,心想哪天,我一定還會再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