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前的9月12日,他輕輕地來了。這對很多人來說是感動的鋪墊,因為日后終于和他遇見。相見時難別亦難,總有無數人悲傷地幻想:“秋天該很好,你若尚在場。”
哥哥說……
生命實在太短暫,所以一定要活得正面,積極。
by: 張國榮
在世界上,最重要是有真感情。感情是自己的,不需要理會世俗眼光,最重要是個人感覺,自己開心,又無損他人,對一切閑言就不用理會。
by: 張國榮
《我》,那就是我的心情寫照。歌詞中有幾句寫著“我永遠喜歡這樣的我”、“光明磊落”。我覺得人要尊重別人,也要懂得尊重及愛自己。
by: 張國榮
我對人有感情,對屋子沒有的。死物對我來說,是沒有所謂的。如果有朋友說喜歡我的衣服,你拿去吧。家人說喜歡我的車子,你拿去吧。那些東西對我是沒影響的,我最重視的是朋友,是愛。
by: 張國榮
人不能永遠停留在一個地方,我只希望,在我唱歌的時候,大家永遠記得我,拍電影的時候,也是一樣。
by: 張國榮
我不是一個貪心的人,我只希望的就是如果有朋友問起你‘香港八十年代有哪些歌星’,你隨便提起我我就很滿足。
by: 張國榮
做人也是患難見真情,錦上添花的人很多,但雪中送炭的又有幾個呢?
by: 張國榮
我是一個無take two的演員,我不是一個formation acting的演員,不會每個take都一模一樣,我喜歡自由發揮,令導演在剪片時多些選擇。
by: 張國榮
我不擅辭令,但我只想true to my heart,性格問題,所以很多人說我改變,其實我由始至終都沒有變過,變的是自己開心了。
by: 張國榮
說想念太輕
是不是不說再見,就可以再見?
是不是說了再見,就真的再也不見?
恍恍惚惚,他已經遠離人世十余載。既倏忽,又漫長。
如若泉下有知,這般滔滔不絕的惦念,會不會讓他心生悔意?合眾人之力,天地逆轉,日月輪回,他是否愿意重新來過?
關于他,本不愿多加細述,只怕思念太濃,情緒難控。
但,關于他,又有千言萬語,不吐不快。
以文字祭奠過往,以真心祭奠他。
人死不可復生,可他明明死了,卻如同活著一般,左右著現世。
1956年9月12日到2003年4月1日。四十六年,遍嘗冷暖悲歡。
生在物質富足之家,也生在感情貧瘠之家。他比多數人幸福,衣食無憂,本可歡快享受童年。誰承想,父母之愛、兄姐之愛,淡而又淡。最需呵護的光年中,偏偏最缺乏關愛,孤寂冷清,竟然是童年的常態。
所幸,陰暗之下,也有絲絲縷縷的陽光。比如,那位不善言辭,卻細致入微的保姆——六姐。不知所以的幼年,有她相伴,不至于形單影只;懵懂無措的青年,依舊是她,掏心掏肺,傾盡所有。
“一帆風順”四個字,大抵只能作為衷心的祝福,蒼茫人世,能夠屏蔽半點波瀾的人生,太少、太少。碌碌無為的一生,暫且要與坎坷挫折為伍,更何況是登上巔峰之前,無以言明的辛酸苦楚,怕是數不勝數。
他細膩敏感,卻也獨立剛強。接連不斷的噓聲,沒能讓他屈服,反而,他昂著頭,不動聲色的熬了過去。隱忍,不甘,在獨行的歲月中,終開花結果。
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皆將他視作心頭好。顛倒眾生的氣度風采,精湛無雙的唱功演技,加上一顆赤誠之心,試問,叫人如何不愛他?
知其好,知其憂,輾轉反側,逃不掉似的,迷戀他。
他的歌,時不時讓人心醉,時不時讓人心碎。天下之大,仿若喜怒哀樂都出自他。在熒幕上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個低頭,都扯出萬千思緒。他給了曲調感情,給了角色靈魂,他有千般面孔,又獨具一種風情。
在他之后,再難有人能夠與其比肩,再難有一個人,能夠集萬千寵愛于一身,數年以來,不滅不減。
他走得那樣急,叫人無可奈何。或許,最無可奈何的人,是他。作為局外人,又有幾人能洞悉他之所感所想。他狠下心,決然一躍,支離破碎的,除了他的身體,還有千千萬萬的心腸。
四十六年的印記,百轉千回,卻可與日月同輝。在地球之下顧地球,他依舊是他,依舊存在,依舊灑脫不羈。
些許回憶,權當我們重新來過。
你還在,我們還愛。
——《張國榮傳:念你眉眼如初》
哥哥,生日快樂
關注微信公眾號毛小兔(ID :maoxiaotu1)∣告別無趣